資金面將迎稅期最大擾動,央行本週或重啟逆回購

資金面將迎稅期最大擾動,央行本週或重啟逆回購

文/ 袁雅珵

4月9日至13日當週,銀行間市場流動性仍然較為寬鬆,各層次貨幣市場利率中隔夜品種有所上行,債券市場收益率波動平穩。

資金投放量方面,當週央行開展100億元7天期逆回購,逆回購到期1100億元,實現資金淨回籠1000億元。

貨幣市場方面,各期限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中隔夜與21天期品種有所上行,其中R001較4月8日上行19bp至2.59%,R007上行5bp至2.79%,R014下行11bp至3.21%,R021上行111bp至4.60%,R1M持平於3.74%。存款類機構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和Shibor利率除隔夜品種外普遍上行。

利率債方面,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1bp至3.71%,10年期國開債收益率上行6bp至4.58%。信用債方面,10年期3A+級中短期票據收益率下行2bp至5.06%,10年期3A級鐵道債收益率下行3bp至5.05%,10年期3A級企業債收益率下行2bp至5.21%,10年期3A級城投債收益率下行2bp至5.38%。

整體來看,上週流動性寬鬆程度有所下降,但總量仍處於較高水平。一方面,各層次貨幣市場利率除隔夜品種外普遍小幅下行;另一方面,R007與DR007的利差降至0.09個百分點的低位,流動性分層繼續緩解。鑑於此,央行僅在週一(4月9日)開展了100億元逆回購操作,此後4個交易日則連續暫停逆回購。在近期資金面持續寬鬆的背景下,央行已經連續4周實施逆回購淨回籠。

今年春節後流動性持續寬鬆主要有以下兩個層面的原因。一是春節前後央行的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與臨時準備金動用安排(CRA)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帶來了大量流動性釋放,使資金面整體寬鬆,導致市場對流動性的預期明顯改善;二是金融去槓桿繼續加碼,同業、表外業務持續收縮,地方政府舉債監管強化,樓市調控限制居民加槓桿,由此銀行資產端配置承壓加劇資金滯留銀行體系。

本週將有200億元逆回購到期,以及800億元國庫現金定存和3675億元MLF到期,共計4675億元,均落在4月16號和17號。而稅期擾動也將於同期達到最大水平,資金面寬鬆程度或有所收斂,預計央行將加大公開市場資金投放力度。

展望二季度,監管政策與貿易摩擦等成為除季節性擾動外影響資金面的主要不確定因素。一方面,隨著“一委一行兩會”的金融監管新格局正式形成,預計一系列監管新規將加速落地;另一方面,中美貿易風波繼續發酵,貿易順差與外匯佔款變動存在不確定性。總體來看,一季度的寬鬆局面難以持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