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重型战机贴着屋顶飞!背后含关键技术,耗费20年才攻克

近日,有网友在广西北海北部湾海域拍到中国空军重型战机进行超低空飞行训练,画面十分震撼。图中战机从外形和机徽来看,应为南部战区空军有“霹雳大队”荣誉称号的苏-30MKK战机某旅。这些苏-30MKK战机在飞行中几乎擦着屋顶一掠而过,感觉人站在屋顶对战机触手可及!一般来说,飞行高度低于100米就属于超低空飞行,苏-30MKK战机这次的高度明显只有几十米,而且还不是在海平面、沙漠等无地面障碍物的空域,堪称极限超低空飞行!

中国空军重型战机贴着屋顶飞!背后含关键技术,耗费20年才攻克

图片来源见水印,感谢作者。

低空、超低空飞行一般用于对地、对海突防之用,就算到了今天,仍有较高实战价值。但是,由于战机速度太快,飞行高度过低的话,尤其在地面建筑、山峰、障碍物较多时,是极为危险的。这样的飞行基本不可能仅靠飞行员的高超驾驶技术去克服,必须有机载设备发挥主要作用。

虽然此次进行极限超低空飞行的,是引进的苏-30MKK战机,但近期官方已发布过数款国产战机的超低空飞行图片,显示国产战机的低空、超低空飞行关键辅助系统已非常成熟可靠。然而,资料显示,我国军工攻克地形跟踪/地形回避(TF/TA)技术,却花了整整4个“五年计划”,约20年的时间!

中国空军重型战机贴着屋顶飞!背后含关键技术,耗费20年才攻克

国产歼-11BS战机在山谷中进行超低空飞行。

上图中两架国产三代机歼-11BS不但在山谷之中进行超低空穿行,而且看起来飞行高度竟比远处山上的电线塔还低!包括歼-11B/BS战机在内,国产歼-10系列、歼-16、飞豹等三代、3.5代战机,都装备了我国自行研制的自主式地形跟随/地形回避系统。其中飞豹战斗轰炸机是首型应用该技术的国产战机,主要靠挂载导航吊舱实现超低空飞行,当时还没能将这一设备直接整合进飞机整体系统内。

资料显示,我国军工在“七五”“八五”及“九五”期间对地形跟随技术、地形跟随/地形回避综合技术、数字地图技术等进行了长达15年的艰苦攻关。直到“十五”末期,国产地形跟随/地形回避机载吊舱才完成试飞演示验证,前后花了整整20年时间。而且,国产地形跟随/地形回避系统从一开始就为自主式的,有自动和手动模式可切换,极大降低了飞行员进行超低空飞行时的操纵负担。

中国空军重型战机贴着屋顶飞!背后含关键技术,耗费20年才攻克

飞豹战机挂载瞄准/导航电子吊舱。

国产低空导航系统由地形跟随雷达、前视红外系统、环控装置、吊舱挂架、吊舱舱体和雷达罩组成。国产歼-10、飞豹等战机主要采用吊舱式导航技术。到了歼-11B/BS战机,低空导航系统开始被初步整合进机载系统内。其后的3.5代机歼-10B/C、歼-16等,则采用了技术更先进的综合式地形跟踪/地形回避机载子系统,不用再占用挂架来挂导航吊舱,而且低空飞行性能更强悍,对地突防能力也更突出。

从近年来官方发布的照片来看,像歼-10系列单发战机,已能在挂载大型副油箱、瞄准/导航吊舱,以及比空空导弹更重的反辐射导弹、激光制导炸弹的大载重量条件下,进行连续穿越山谷等复杂地形的超低空飞行。拥有这一能力,可以借助复杂地形,有效规避“敌”地面防空雷达探测。

中国空军重型战机贴着屋顶飞!背后含关键技术,耗费20年才攻克

歼-10C战机低空穿越山谷。

“敌”地面雷达因为我方战机超低空突防而被削弱了预警效果,那“敌”空中预警机呢?一样也会被削弱,因为相对于扫描中高空目标,预警机雷达进行下视扫描时,也会受到地面、海面杂波干扰,探测距离和精度都会受到影响。

所以我国军工虽然花费了20年左右才攻克低空自动导航技术,其产生的巨大战略战术价值,却足以回报一切。尤其在国产歼-10C、歼-16等多用途战机越来越装备部队之时,对地对海突防任务量也会极大增加,对低空导航技术的需要只会比以前更多、更大,要求也更高。

中国空军重型战机贴着屋顶飞!背后含关键技术,耗费20年才攻克

歼-10B战机挂载副油箱、训练弹、电子吊舱进行山谷超低空飞行。

而发展到了国产四代隐身战机歼-20的低空导航设备时,其智能化、信息化、自主化性能又有了飞跃。就算面对机载数字地图库中未储存数据的地形,歼-20战机雷达也能在飞行中进行实时地形匹配和测绘,并近乎实时地自动引导战机微调飞行高度,避开一切地面障碍和危险。拥有这样低空导弹技术的歼-20战机,再加上优秀的隐身性能,堪称对地突防的“幽灵”战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