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到來了嗎?

上市首日大漲44%,股價攀升到 36.20元,總市值達786.42億元,資本市場正在以一種接近瘋狂的狀態迎接新能源汽車產業大變革中誕生的第一隻獨角獸——寧德時代。自從去年11月3日申報IPO材料到今年3月12日進行預披露更新,4月4日順利過會。從預披露更新到順利過會,歷時僅24天,刷新了之前富士康36天“閃電”過會的紀錄。

寧德“時代”到來了嗎?

“中國動力電池出貨量第一”、“7年估值千億”、“獨角獸來襲”、“上市估值破2000億”一個一個讚美之詞讓寧德時代這個原來行業內無人不知,行業外鮮有人知的新能源動力電池配套供應商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焦點。

千億估值的誘惑

雖然業內知名已久,但去年3月,鴻海集團旗下子公司增資寧德時代的消息讓其第一次在公眾面前被熟知,鴻海集團旗下子公司以10億元投資,僅獲1.19%的股份,讓寧德時代在2017年市場估值便高達840億元

今年5月29日,寧德時代宣佈,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價格(下稱首發價)確定為25.14元/股,網下發行不再進行累計投標詢價。以此估算,以目前公司所持19.55億股總股本估算,其市值約為492億元,雖未達到期待,但是到昨天收盤,寧德時代股價大漲攀升到 36.20元,總市值達786.42億元也與840億元相差不多。

寧德“時代”到來了嗎?

數據顯示,截至到2018年6月10日,上半年共有55只新股上市,除去尚未開板的4只新股,51只新股上市後平均開盤漲停板天數約為7.65個,其中開盤漲停板天數超過10個的有15家。此前同為行業龍頭藥明康德已經收穫16個漲停板。

若以市場平均水平來看,寧德時代在7個漲停板後股價將達到64.13元,市值將達到1253億元,成為創業板市值冠軍,若達到16個漲停板,股價將達到151.22元,估值將超過除了上汽以外的所有車企達到2952.35億。

寧德時代到底能否支撐住如此高的估值?

數據顯示,2015 年、2016 年和 2017 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系統銷量分別為 2.19GWh、6.80GWh 和 11.84GWh。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系統銷量連續三年在全球動力電池企業中排名前三位,其中2017 年寧德時代超越特斯拉電池供應商松下電器銷量排名全球第一。

寧德“時代”到來了嗎?

在國內市場份額達到27%,排名第一,同時在截至2017 年底工信部公佈的12批新能源車型目錄共 3200餘款車型,寧德時代拿下其中的500餘款車型,佔比約16%,是配套車型最多的動力電池廠商。

2017年新能源市場全年累計銷量為77.7萬輛(涵蓋新能源商用車),同比增長53.3%,佔整體市場的2.7%,比2016年提高了0.9個百分點。如果新能源市場每年都能夠有50%的增幅發展,寧德時代這樣的超級獨角獸估值也不止於此。

但市場越是瘋狂,越需要冷靜的思考,當所有人都用讚美的語言來評論一家企業時,最大的風險也就悄悄來臨。

寧德時代面前的三道坎

寧德時代從0到目前786.42億的估值,僅僅只用了7年的時間,作為中國本土企業能夠在新能源這樣的高科技行業達到這樣的成績,已經能夠贏得我們所有人的掌聲,但是在崇敬的背後,我們也必須思索,寧德時代目前遇到的困難和挑戰。

寧德“時代”到來了嗎?

首先放在其面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原材料的漲價,電池單價卻在下滑而導致的利率下滑。

據機構分析,2017全年我國鋰電池出貨量已達到74.8Gwh,佔據全球出貨量52.1%;其中,汽車動力鋰電池(EV LIB)出貨量達38.0Gwh,佔全球汽車動力鋰電池(EV LIB)出貨量65.4%。

鋰電池出貨量的增長也帶動了上游鋰化合物需求的快速增長。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初步統計,2017年世界鋰及其衍生物產量摺合碳酸鋰當量約23.54萬噸,同比增長21.5%。

其中,我國鋰鹽產量12.34萬噸,同比增長43.5%;2017年全球鋰的消費摺合碳酸鋰約23.7萬噸,同比增長約15%;全球鋰化合物供給全年處於緊平衡狀態,碳酸鋰價格也由年初的12.3萬元/噸一路上漲至16.7萬元/噸,最高時甚至達到了18萬元/噸;其中,電池級碳酸鋰最高漲幅達到了47.54%,工業級碳酸鋰漲幅為52.73%。

寧德“時代”到來了嗎?

雖然原材料價格在不斷增長,但動力電池的價格在2017年下滑速度呈現加劇的態勢,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在2017年單價從2.06元/Wh降到1.41元/Wh,降幅達到了31.55%。於此同時國家政策補貼也在逐漸下滑,這兩個因素也直接導致了寧德時代出貨量增加但是扣非後淨利潤的下滑。

2016年寧德時代淨利潤28.5億,雖然2017年淨利潤有所增長達到38.8億,但2016年扣非淨利潤27.9億,2017年扣非淨利潤則有所下滑為23.8億。雖然依舊保持著很高的水平,但是下滑的趨勢依然明顯。

在寧德時代招股書的風險提示中,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變化也被最先提及,寧德時代稱:“如果政策退坡超過預期或相關產業政策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可能會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寧德“時代”到來了嗎?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補貼退坡意味著動力電池產業進入市場轉型期,殘酷的行業競爭開始顯露,動力電池行業逐漸從暴利轉為微利。

其次是市場的變化,動力電池逐漸政策導向轉向市場競爭。

近日,中汽協、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聯合公示汽車動力蓄電池和氫燃料電池行業白名單(第一批)。值得注意的是,三星環新(西安)(三星SDI)動力電池有限公司、南京樂金化學(LG化學)新能源電池有限公司、北京電控愛思開(SKI)科技有限公司三家韓國企業入選。

雖然這是一份沒有與補貼掛鉤的名單,但是這在某些程度暗示著未來開放中國動力電池市場的趨勢。目前寧德時代全球出貨量第一的最主要原因還是由於中國動力電池市場的封閉。

寧德“時代”到來了嗎?

汽車動力蓄電池和氫燃料電池行業白名單(第一批)動力蓄電池單體企業

如果中國動力電池市場開始逐漸開放,對於寧德時代來說會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如果在開放的市場競爭中,無論是價格和技術上,世界一流的動力電池供應商都具有很強的競爭能力。

今年1月,特斯拉宣佈與松下聯合開發的21700動力電池量產,經過改良後,該電池能量密度300Wh/kg,價格170$/kWh,以6.8的匯率計算,摺合人民幣約1.15元/Wh,而目前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價格為1.41元/Wh,相比之下寧德時代並沒有價格上的優勢。

與此同時,三星SDI、LG化學也正在進行高能量密度、低成本電池的開發,明年1月,LG化學將研發出可用能量密度640Wh/L,循環壽命1000次,電芯成本$100/kWh的電池。

寧德“時代”到來了嗎?

另一方面,松下以及LG化學在今年上半年開始加碼中國市場。今年4月,松下在大連基地投產,時隔一月後又宣佈在江蘇興建動力電池廠,今年10月宣佈擬投資1000億日元增產電池業務。LG化學也已累計在華投資33億美元,其中2015年10月投入運營的LG南京新能源電池工廠,可滿足超5萬輛純電動汽車和超18萬輛插電式混合動力版汽車(PHEV)的動力需求。

此前受到政策影響一度進展受阻,隨著補貼退坡以及世貿組織的規定,中國動力電池市場正在逐漸從政策導向轉變為市場競爭,對於國內龍頭企業寧德時代來說,是挑戰也是刺激其進一步增長的動力。

最後是新能源市場產能過剩問題。

2016年國內動力電池新增產能是2015年的2.8倍,而產量同比僅增長82%。假設這些產能全部釋放,動力電池產能將達到170GWh/年,而根據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測算,這是中國2025年後的目標。

寧德“時代”到來了嗎?

數據顯示,寧德時代2020年擴能至50GWh,比亞迪2018年擴能至26GWh,天津力神2020年擴能至20GWh,億緯鋰能2017年擴能至9GWh,遠東福斯特2018年擴能至22GWh,沃特瑪2017年擴能至20GWh,以上總共合計147GWh。

不完全計算,如果按一輛新能源汽車配55kWh電池計算,相當於可以裝配267萬輛,如果按40kWh /輛計算,則可以裝配368萬輛。產能利用率下滑,供大於求已經成為大概率事件。

在國內動力電池產能出現過剩的情況下,拓展海外市場將成為寧德時代繼續擴張的必經之路,但據瞭解其2017年主營業務(動力電池系統、儲能系統、鋰電池材料)收入中,寧德時代98.42%的收入來自境內地區,境外地區收入僅3億元。這也給寧德時代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寧德“時代”到來了嗎?

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獄”,我們要看到寧德時代的優勢和發展前景,也不能忽略其背後可能存在的風險和變數。作為民族企業,寧德時代的上市為中國製造業樹立了一個標杆,但欲讓其死亡,必先令其瘋狂。如何在風口浪尖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策略,注重產品的研發降低成本增加競爭能力,如何在全球市場進行推廣,對於寧德時代來說比千億的估值來得更加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