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雄安新區、南有海南自貿區、中有武漢為核心的沿江經濟帶

本文大概2000字,讀完約4

分鐘

北有雄安新區、南有海南自貿區、中有武漢為核心的沿江經濟帶

26日下午在武漢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會議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關鍵是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我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係,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加強改革創新、戰略統籌、規劃引導,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對此盤古智庫與智行院第一時間組織相關學者對本次長江經濟帶工作會議進行了解讀,分析本次長江經濟工作帶會議的重要指示以及可能帶來的發展機會。

北有雄安新區、南有海南自貿區、中有武漢為核心的沿江經濟帶

重點區域城市將獲得更多發展機會

易鵬(盤古智庫理事長、智行院院長)

這次長江經濟帶發展會,會上強調了科學有序的開發,通過辯證學的角度來看待保護與開發的關係,不能將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對立起來。所以在城市群中的重點區域應予以開發,而在一些非重點區域應按照主體功能區的要求在一些地方予以大保護,這能夠使得長江經濟帶能夠更好的按照資源配置發展。因此長江經濟帶的一些重點區域將能夠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因為長江經濟帶是中國經濟的支撐,如果長江經濟帶得不到更好的發展,中國經濟也將很難保持可持續發展,在大保護又要開發的情況下,那麼像重慶、武漢、南京這些重點區域的龍頭城市以及龍頭城市群便能夠獲得更多的資源,更多的聚焦來予以發展。

北有雄安新區、南有海南自貿區、中有武漢為核心的沿江經濟帶

吳必虎(智行院高級研究員、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北京大學教授)

長江流域在中國國土開發和經濟社會發展整體佈局上具有重大意義。中國歷史上南宋以來長江流域就已經轉變為全國經濟、人口、文化重心之所在。從鴉片戰爭中國被動接軌全球化、工業化以來,沿江城市就成為中國近代化、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密集發展、高速發展的地帶,上海、鎮江、南京、蕪湖、安慶、九江、武漢、重慶等口岸城市逐步對外開放,因而也是環境壓力和生態改變幅度最大的流域。

長江流域的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重新定位、重新佈局、結構調整、流域整治和多規合一,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非常必要、十分及時。因為體制上的原因,九龍治水,多頭管理,相互脫節的現象十分突出。一條江,涉及水利、交通、城市、能源、軍事、農業、生態等數十個部門,涉及上下游19個省級行政區。只有從頂層設計高度,中央高層擔任河長制的總指揮,統一規劃,綜合謀劃,多部門、多省份、多利益主體一盤棋,才能實現既要發展、更要保護的綜合目標。

長江經濟帶的重新規劃、統一協同,也是中國區域經濟東中西部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和主要戰場。一條長江,可以把江浙滬的長三角的高度城市化區域、以武漢為中心的中部地區和以重慶、成都、昆明為節點城市的西部地區的綜合、協同、整合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用全流域、上中下游呼應、協同的方法實現生態恢復、環境治理、產業結構調整、區域分工發展的綜合目標。

可以預見,在將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內,北有雄安新區、南有海南自貿區、中有武漢為核心的沿江經濟帶的宏大布局,一躍成為支撐兩個一百年的偉大地理工程。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關鍵是要把握五大關係

葉青(智行院高級研究員、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

一是在2016年提出不搞大開發,只搞大保護的基礎上,此次武漢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提出了更為具體的思路。經過兩年多的實踐,也證明這種提升是非常必要的。二是在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關鍵是要把握以下五大關係: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我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係。具體到長江經濟帶發展,就是成績明顯,問題也是不少的。因此,要處理好五大關係。以第一個關係為例,長江經濟帶上,下游的大城市、超大城市不少,發展水平也高,但是,整體推進困難重重。越往上游,具有影響力的大城市越來越少。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多,才能夠實現長江經濟帶的整體推進。三是僅僅提橫向的長江經濟帶的大保護是不夠的。縱向的西部地區也應該提積極大保護,不要大開發。要重新思考西部大開發的必要性。作為黨外知識分子,我在十多年前就提過停止西部大開發的建議。

長江經濟帶是中國國家發展戰略的重中之重

袁牧(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

長江經濟帶是面對新的全球化趨勢下中國國家發展戰略的重中之重,關乎到能否真正實現新經濟格局的建立,新產業驅動的動力來源。從空間上說說,該區域的經濟地理條件,不僅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和推動中國新經濟格局的構建,也是影響亞太區域甚至國際經濟新格局的動力來源。

武漢的再次“春天”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映照

萬喆(盤古智庫學術委員、中國黃金集團首席經濟學家)

武漢是個有歷史,有底蘊,同時有機會,有未來的城市。但在一段時間內,在東部先富和西部振興的政策夾縫裡,未能將自己的優勢充分發揮。武漢的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很多,擁有豐厚的人才積澱,地處江漢平原,生活條件也比較舒適,且九省通衢,包容能力強,這些都是當前吸引、留住人才的亮點。在新時代,中國製造迎來了自己自發的轉型升級,急需技術人才與科技創新的突破,這帶給了武漢新的發展機遇。所以,武漢的再次“春天”其實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映照,是中國經濟發展由高速度轉向高質量對標的一種反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