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岳飛代替關羽守荊州,還會“大意失荊州”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從江陵出兵攻打襄、樊地區,一路勢如破竹,水淹七軍,降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可是不久,就敗走麥城,兵敗被俘,隨後被殺。如果是岳飛來守荊州,結果會怎樣呢?

如果是岳飛代替關羽守荊州,還會“大意失荊州”嗎?

首先要看關羽是怎麼失荊州的。

建安二十四年,“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汎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一時間,曹操都準備從許昌遷都以避關羽鋒銳,但是司馬懿、蔣濟認為,孫權一定不願意看到關羽這麼得意,會背後“偷營”。果然,孫權勾結關羽手下糜芳、傅士仁,攻佔江陵,而關羽沒有攻下襄樊,便率軍回師,此時,“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從一戰水淹七軍將曹軍主將曹仁死死圍在樊城內並使其斷絕了與外界的聯繫,威震華夏,轉眼就被孫曹夾擊,兵敗身死。

關羽的失敗,導致劉備集團喪失了荊州這一戰略要衝,最終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勢,同時也破壞了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策劃,導致日後北伐時無法達成“遣一上將率宛、洛之兵直趨中原”的戰略意圖。

如果是岳飛代替關羽守荊州,還會“大意失荊州”嗎?

後人因關羽的個人形象而稱此役是“大意失荊州”,其實並非如此,失荊州是關羽個人性格所導致。

其一是北攻襄樊是關羽個人擅自發動,並沒有告知劉備和諸葛亮。從史籍記載來看,“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並沒有蜀中的命令以及配合,而且前一年,“二十三年,先主率諸將進兵漢中。分遣將軍吳蘭、雷銅等入武都,皆為曹公軍所沒”,與曹操大戰損兵折將,消耗很大,大戰剛剛結束,又是與孫權爭奪荊州的關口,不可能有北攻襄樊的打算,所以這是關羽的私自行動。何茲全先生在《三國史》中也說道“關羽進攻襄陽、樊城,他預先沒有和劉備、諸葛亮商討。”而且當時也不具備北攻襄樊的條件,當時曹操已牢固地具有北方,在各邊地採取守勢,大興屯田,國力日上。

如果是岳飛代替關羽守荊州,還會“大意失荊州”嗎?

既要北攻襄樊,就要與孫權搞好關係,避免孫曹夾擊。但是關羽卻自恃英雄,屢次構釁於孫吳。“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先是拒婚羞辱使節,在北攻襄樊時,孫權曾想派兵幫助關羽,在正式的使節出發之前,“又遣主簿先致命於羽”。關羽卻因為使節遲到,而“忿其淹遲”,加上此時關羽進兵順利,已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竟然大罵:“貉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關羽所作所為已經完全違背了《隆中對》“結好孫權”的策略,於是孫權下定決心謀荊州。

不和孫權搞好關係,至少要穩定後方,安撫好荊州文官集團吧。但是關羽為人剛愎自用,自負心理嚴重,素來輕視士大夫,“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與下屬官員之間關係並不好,動不動就要軍法從事,“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終於導致內外勾結,荊州失守,“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

如果是岳飛代替關羽守荊州,還會“大意失荊州”嗎?

張作耀在《劉備傳》中,提到荊州之失,關羽至少有五點原因:(1)不善謀略,心無全局,遣兵部將不留後路,行動跟著感覺走;(2)不諳兵法,使自己陷入兩面作戰之中;(3)缺乏自知之明,剛愎自用;(4) 缺乏應變之智,身為軍帥,而不知“知己知彼”之要,數萬之眾竟猝然敗於“詐謀”和“奇襲”;(5 ) 不恤士眾,威以待下,常使部署處於畏懼之中,一旦有變,士心自解。

可見,失荊州主要責任是在關羽,如果將關羽換成岳飛,結果又會如何呢?岳飛雖然主要為將而不臨民,但是通過其軍事思想中卻可以略窺一斑。

如果是岳飛代替關羽守荊州,還會“大意失荊州”嗎?

岳飛深受儒家思想薰陶,講究“仁心愛物”“以仁為本”,“凡出兵,必以廣上德為先,殲其渠魁,而釋其餘黨,不妄戮一人。裨將寇成嘗殺降,即劾其罪。是以信義著敵人不疑,恩結於人心,雖虜人、籤軍,皆有親愛願附之意”,當時人稱讚其“仁心愛物,雖古之名將有所不逮”。可見,對金、偽齊用兵,都講求信義,其對待部下士夫、幕僚更能誠心竭力以待。

岳飛為人以“盡忠報國”為務,對主上忠心盡命,雖有“愚忠”之謂,但是如果放到三國背景下,對於劉備、諸葛亮的戰略意圖必定會謹守不渝。則必然不會貿然北伐,構釁孫吳。

如果是岳飛代替關羽守荊州,還會“大意失荊州”嗎?

岳飛練兵又很有一套,所部“岳家軍”紀律嚴明,“凍死不拆屋,餓殺不打擄”,所以被稱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在古代,紀律嚴明,戰鬥力就有了基本保障。

在軍略上,岳飛素有戰爭全局觀念,他稱:“勇不足恃也,用兵在先定謀。謀者,勝負之機也,故為將之道,不患其無勇,而患其無謀”。與宗澤討論陣圖時,指出“兵家之要,在於出奇,不可測識,始能取勝”,“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可見岳飛在軍事戰略、戰術方面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而且,在抗金方面,岳飛還提出了“連接河朔”的戰略全局思想。作為岳家軍屯駐地的鄂州,即現武昌,就是古荊州的江夏郡,他在駐防此地後,就大事建設,“權行差官,葺治州事”,選攏有才能的文武官員撫綏治理。同時,招民歸業,發展生產,大興營田,儲備糧餉。如果在三國,都督荊州,軍政一肩挑,其方略大概也能勝任。

如果是岳飛代替關羽守荊州,還會“大意失荊州”嗎?

當然,岳飛的軍事思想重進攻不重防守,岳飛曾批判過朝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一貫主張通過進攻收復失地。但在三國爭霸的格局下與宋金之間的民族仇恨又大不同,其戰略思想必定會有所變化。

以上。如果是岳飛防守荊州的話,至少可以保證不失荊州,貫徹《隆中對》的蜀漢國策,結好孫權,並以荊州作為軍事大本營建設戰略基地,進行戰略防禦的同時,為戰略進攻練兵儲量,積攢實力。雖然荊州之地,孫吳不會放棄,但至少不會如關羽一樣剛愎自用,輕視陸遜,被呂蒙所矇騙,輕易得丟失荊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