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能提高阅读能力的书可推荐?

鼹鼠的土豆

当下是知识焦虑的时代,读书是最便宜的提升,每个人都想快速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乎于获取知识能力的高低。

我会由大范围阅读到小范围的精准获取知识,以提升阅读能力的书籍做推荐,也是从易到难做推荐,以我建议的阅读顺序进行排列。

一、《高效能阅读》,作者原尻淳一,提出带有目的性读书的概念。目的性读书的作用使知识立体化,避免盲目读书和阅读之后快速的遗忘。

提出了3个快速阅读的技巧:1、通过目录读书把握结构,预测内容,选定自己该看的章节 2、在熟读目录的基础上,读取关键词的重点内容,段落中的“主题句”一般在第一句或段末。 3、看书与笔记同步,选择自己合适的标记术,标注重点内容即可。

二、《如何阅读:一个已被证实的低投入高回报的学习方法》,作者美国普林斯顿语言研究中心,主要以阅读技巧训练的方式为主。

提出了3个主要阅读技巧训练方式:1、扫清阅读障碍 2、集中注意力,提升专注力 3、战胜阅读拖延症,真正读透一本书

三、《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作者大岩俊之,主要以提升效率和对内容进行提炼为主。

提出了3个阅读的技巧:1、养成阅读习惯,不试图真字酌句的理解书中全部内容 2、如何提炼出一本书中20%的精华内容 3、阅读在工作生活中是如何发挥应用的。

四、《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作者奥野宣之,主要以选书和学习做笔记为主。

提出了3个阅读技巧:1、如何正确的选择你所需的书籍 2、如何正确的做笔记? 3、用书本的知识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莫提默·J. 艾德勒,主要以精准和深入阅读为主。

提出2个阅读技巧:1、 3个不同层次的阅读方法 2、不同读物的阅读方法有所不同。

这5本书是从阅读目的到技能提升到最后阅读的分类应用都有完整的学习方式,由易到难做的排序,有不完整的欢迎补充和提问哦,谢谢!


遥晨月

推荐4本书,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哈:


1. [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教科书级的读书方法论了,从头到尾都是干货。我觉得书中所讲的方法更适合读学术类书籍或是致用类书籍,毕竟作者当初(1940年)是写给美国的大学生们,让他们掌握主题阅读的方法,以应对大学繁重的延伸阅读书目。


书中将阅读划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其中,基础阅读就是指的能识字,这点相信接受过小学教育的人都可以达到;检视阅读是指快速浏览一本书,能大体上知道它在讲什么;分析阅读则更进一步,是细致地去读一本书;而主题阅读则是升华,先给自己设定一个主题,然后把这个主题下的几本书都找来,为了理解主题而去读,就像写论文的时候我们会找很多参考书目一样。


在每个层次中,作者都非常详实地讲述了所对应的方法,在这里我就不展开讲了,推荐大家去书中细看这些方法。


说说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观点吧:


阅读的速度并非只有单一的一种,重点在如何读出不同的速度感,知道在阅读某种读物时该用什么样的速度。超快的速度法是引人怀疑的一种成就,那只是表现你在阅读一种根本不值得读的读物。更好的秘方是: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不论怎么说,阅读的速度,不论是快还是慢,只不过是阅读问题一个微小的部分而已。


所以你看,根本没有必要去羡慕那些“每天读一本书”或是“一年读了几百本书”的人,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定不同的读书速度。既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慢越好,读书不应以速度作为炫耀点,而应该以是否实际理解、掌握为重。


2. 郝明义《越读者》


这本书的作者郝明义先生,恰巧是《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翻译者。


郝明义先生是台湾著名的出版人,对于读书,他也有自己的一套见解。他把读书比作吃饭,分成了四类:


主食阅读——生存需求的阅读,比如教科书、致用类书籍。


美食阅读——思想需求的阅读,这种阅读是在帮助我们体会人类生命深处的共鸣,思想深处的结晶。比如,许多文学、哲学、科学、历史、艺术方面的书。


蔬果阅读——工具需求的阅读,比如字典、百科全书、地图等参考书。


甜品阅读——休闲需求的阅读,大部分的漫画,包括武侠、推理、罗曼史在内的各种类型小说、写真集、八卦内幕等等,凡是让你消遣休闲的,都属于甜食阅读。


我觉得这种比喻还蛮有意思的,毕竟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嘛。健康的饮食讲究荤素搭配,读书也一样,需要营养平衡,才能真正从书中获益。


3. [日]原尻淳一《高效能阅读》


我觉得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写给不善读书的人的入门指南。作者从如何培养读书兴趣开始,用89条实用的读书技巧,几乎是事无巨细地告诉读者该怎样读书。


作者说:“读书时如果挑战某个初次接触的领域,请不要贸然去读超出自身能力的书。应该尽量降低读书的门槛,待积累了足够的充实感,再尝试迈上下一级台阶。”


对此我真是举双手双脚赞成。


虽然从理论上讲,不论什么领域,读“经典”都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


然而,从实际中看,很多人对读书的兴趣,恰恰是被“经典”消磨的。


一本书之所以堪称经典,必然凝结了其领域内佼佼者的最高智慧。对于很多人,尤其是入门者而言,却是太高深了。


所以,读书初阶者应该尽量降低读书的门槛,从领域内比较通俗易懂的入门书开始读,然后逐渐提高水准和难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维持我们读书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使我们有了“敲门砖”。


4. [日]奥野宣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这本书与其说是是一本教人如何阅读的书,不如说是一本教人如何做读书笔记的书。不要小瞧了读书笔记的作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试写读书笔记,也就是使读书不苟且的一种方法。”


书中把读书分为5个阶段: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作者分别讲了各个阶段应该如何记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俗话还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觉得,读书+记笔记,才是一整套完整的阅读体验。


LIZZY小梨

最近读了三本有关阅读能力的书,分别是原尻淳一的《高效能阅读》、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和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
这三本书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我画了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
具体来说:
一、《实用性阅读指南》
主旨:从“读”、“记”、“行”三个维度,探讨如何让阅读更高效率,怎样更好掌握书中知识,以及如何从知识转化为行动三个问题。
《实用性阅读指南》中所探讨的主要是商务类书籍。其特点在于:专业性高、趣味性偏低,有明确的目的性,阅读时对专注力的要求也更高。阅读这类书籍时,大岩俊之介绍了包括问题导向型阅读、抓住关键的20%内容、以复述为前提阅读等多种方法。
大岩俊之认为,读书笔记和思维导图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捷径,但总结整理本身是很辛苦的,而大脑却是有偷懒的倾向。以我自己为例,去年读了60多本的书,但所记住的内容大概不到30%,属于典型的“走马观花”式读书,缺乏系统的整理和总结。
大岩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在书上作标记、整理读书笔记、绘制思维导图
的方法。通过对书中知识的重新梳理,可以让大脑高速运转起来,把零散的知识点编织成一张逻辑清晰的“知识地图”。

除了书中介绍的手绘方式之外,利用Xmind、幕布等软件制作思维导图也是不错的选择。而有道云、印象笔记、豆瓣等可以作为读书笔记、阅读心得等的记录平台。

下图是我用Xmind绘制的书籍思维导图:


二、《高效能阅读》
主旨以89个阅读技巧贯穿全书,关注读书体质打造,到阅读效率提升和促进产出三个方面。
在读书体质打造方面,《高效能阅读》中提到了非常有趣的两种“契机管理”
一种是绕道读书
。对于比较晦涩或者兴趣不是很高的书籍,建议先从书籍的周边信息入手,建立起一定兴趣之后再着手阅读。比如最近读的几本书就了解到了一些很有趣的信息。《高效能阅读》的作者原尻淳一毕业于龙谷大学,其前身是一座佛教学寮,其佛学研究堪称一流。而《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作者奥野宣之毕业于同志社大学,则校属基督教。
二是“五感读书法”。在阅读纸质书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iTunes音频、TED演讲等多种渠道,调动各个感官协同工作,或者形成自己独家的进入专注状态小仪式,以最大程度提高进入专注状态的概率。
三、《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主旨以笔记为中心,强调笔记在读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书中介绍了两种很实用的笔记方法
一是一元笔记法。只用一本笔记本,按时间顺序记录各种你感兴趣的信息;内容不拘泥于形式,简单的一句话或者短语也可以,也可以粘贴和复印。但是一定要坚持,不能只是“三分钟热度”。
二是葱鲔火锅读书笔记法。实际就是“摘抄+评论”的方式,摘抄一段对自己非常重要的原文,再在下面写上评论。二者可以用不同的符号加以区分。原文和评论就像葱鲔火锅里的两种食材一样,相得益彰。其中,摘抄的原文,一般都是经过筛选之后的文章精华,通过抄写下来,印象会更加深刻。而评论的作用,在于记录自己当下最新鲜的想法,这些也可以成为创作的源泉。
以上是我最近读的几本阅读类书籍,后续会陆续补充,希望对您有帮助~

桑笛说

我推荐三本书,都是跟阅读有关系的。

第一本叫《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的作者叫大岩俊之。曾经在电子部件、半导体商社等四家公司担任法人销售,任职期间,销售额平均增速1.5倍,并且销售业绩始终保持第一。后来他走上创业的道路,无意间发现“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之后,开始尝试大量阅读,经过摸索实践,他每年的阅读量达到了300本书,是读书方法、思维导图等方向的专业导师。

这本书很薄,结构清晰,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讲如何读书,分别是阅读方法、记笔记的方法和如何将知识付诸实践。

首先要看序言,从序言里了解到作者关于此书的想法、撰写原因,作者的一些介绍和个人经历,以及书籍的主要内容和各章的一些总结;只读序言,就已近能够了解到这本书的一些精华知识;然后是目录部分,是一本书的大纲,通过目录就能够了解一本书的大概内容;最后是后记,一般就是对全书的总结、出这本书想要感谢的人等等。可以说,仅仅通过序言、目录和后记我们就能够对全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对这本书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之后,就知道自己对这本书是不是真的有兴趣,是不是跟自己的阅读目的相符合。如果这本书里有自己需要的知识,那就继续读下去;如果没有,甚至可以考虑放弃,其实,不读也是一种勇气。

根据二八法则,一本书中真正精华的只有20%的内容。作者根据自身多年的阅读经验,发现这20%中最重要的又仅有4%。也就是说,一本200页的书,真正核心的只有8页而已,其余的不读也罢。可见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也可以使用断舍离,果断抛弃掉书中无用的东西,集中火力掌握最核心的知识。

在读的过程中,大部分人都有划线划重点的习惯,但即使这样,看完之后,还是记不住。这要说到我们大脑的记忆系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记忆力曲线叫“艾宾浩斯记忆曲线”,通过这个记忆力曲线,我们发现,大脑遗忘的速度非常快,20分钟后,遗忘42%;1小时候遗忘56%;一天后,忘记74%;一周后,忘记77%;一个月后,忘记79%,之后的时间里记忆就不会有太大变化。也就是说,如果不经常复习,那看完就忘是非常正常的。如果我们想要牢记书中的知识,就要在一周内反复激活这些知识点。在阅读的时候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可以理清书的主线,读完之后不看书自己再画一遍,能够加深印象,这样就不容易忘记。

记完思维导图笔记之后,就是如何付诸实践。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和能力。作者在《实用性阅读指南》里提到了一些方法论,比如制定目标时可以采用的SMART法则(Specific具体的, Measurable可衡量的, Attainable可实现的, Relevent相关的, Time-based有时限性的);排列目标的优先顺序时我们可以选择四象限法则(紧急、不紧急、重要、不重要);实施目标时可以采用5W1H,即六何分析法,就是要搞清楚要做什么事情(What),在哪里做(where),什么时候做(when),和谁一起做(who),为什么做这个(why),以及如何做(how)。

要先明确自己现在所在的位置,然后想一想要达成的目标的位置,思考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实时监控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是离目标更近了还是更远了;如果更远了,需要做哪些调整?这个目标与现实的差距会不断变化,它会带给我们最真实的目标反馈。目标反馈机制是行动的指南针,只单纯地行动而不去看结果,即使路走偏了也会一无所知。

第二本叫《高效能阅读》。这本书的作者叫原尻淳一。经济科研究硕士出身,曾任职知名广告公司,后从事营销和企宣工作,并担任企业培训讲师。这本书是作者阅读上百本阅读方法书籍,以及亲身经历的阅读体验总结的一本书,里面对如何阅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讲解。不管有无阅读基础,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

作者说,阅读的目的是“著书立说”,其实也就是输出,通过输出能够非常好的了解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这本书虽然有89个阅读技巧之多,但它也有一个科学的阅读系统,从阅读兴趣出发,到高速阅读获取知识点和素材,再到知识管理和输出。

关于如何高效阅读,作者提出的方法是“关键词的发掘”和“假说验证型读书”。

“关键词的发掘”和“假说验证型读书”可以用在泛读和精读里。泛读就是大概地看看,从整体上粗略地掌握大意,像略读、跳读、扫读都是泛读;精读就是认真仔细地分析内容,时间比较长,需要细细体会。

首先还是要从目录开始。看目录的时候可以采用泛读技巧比如扫读,来迅速找到关键词,并做好标记;通过关键词来假设正文内容,如果怕自己忘记,可以在每个关键词后面写下自己的假设,简洁明了就好,不用写太多。

确定好关键词之后,迅速查看正文关键词前后的部分,确认自己的假设,如果假设正确,就可以跳过,节约时间;如果假设不一样,可以在这个部分贴一个便签,这个便签就是提醒自己稍后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精读,最后一步,就是整理出不一样的假设,写下精华笔记。

除了泛读,作者还提出了一个更快速的读书方法,就是“黑体字读书法”,也就是只看书里的标题,包括大标题、小标题、黑体字,因为这些部分都是高度概括书里内容的句子或者词语,如果遇到特别有兴趣、或者特别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贴上便签,后续进行精读,这样,按照“标题”——“黑体字”——“标题”——“黑体字”这样的顺序,再厚的书也能很快读完。

另外,作者还提倡进行主题阅读和拓展阅读,或者说垂直阅读和水平阅读,这样就可以使知识和素材更饱满、更立体化。

垂直就是在一个地方打深井,把一个领域的知识吃透,垂直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成为“专才”;水平阅读就是掌握与此相关的一些不同领域的知识,水平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成为“通才”。

在职场上,能够既成为“专才”又成为“通才”当然是最好不过了,但想要达到,也真的不太容易,作者给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引用了一个著名的投资基准比方法,70:20:10模式,将70%的时间用来垂直阅读,将20%的时间用于水平阅读,将10%的时间用于完全未知的领域。

第三本书叫《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的作者叫奥野宣之。新闻学专业毕业,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他是“信息整理术”领域的专家。不管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他都坚持用笔记本记录,因此也被成为“笔记本作家”,他的信息整理术在商务人士中有很大的影响力,也经常活跃在各大论坛和媒体节目中。这本书的姊妹篇《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也非常畅销,在日本引发了“笔记风潮”。

从这本书中,你会学到记笔记的方法、还有创意生成的步骤等等。在过去10年的时间里,作者的笔记本已经写到189本了。所以这本书里有大量的真实的笔记图片,能够更好地还原和展示作者有效整理信息的方法。

作者在这本书里主要介绍了一元化笔记法。什么是一元化呢?简单来讲,就是所有笔记都记在一个笔记本里。记在一个笔记本里的好处就是不会丢,它一定会在那里,如同把家里所有的杂物都丢在一个仓库一样,等哪一天需要找东西的时候,直接去“仓库”就一定能够找得到。

把自己喜欢的、有创意的、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能够打动人心的东西全部记录下来,当然,你也可以记下人生中不好的时刻,文章有起承转折,生活也一样有高低起伏,你是笔记的主人,你想留下什么,就都记下来。从美好的事情里汲取力量,从负面的事情里汲取智慧,从平凡的事情里体会生命。

除了一元化,作者还提出了时序化和索引化两个原则。

时序化的意思就是按时间顺序写出来,方便查找。作者用的是六位日期记录法,比如20180205,意思就是2018年2月5日。

索引化就是要标记好寻找信息的线索。比如你可以在笔记上写上标签,阅读、电影、健身、旅行等,将常记的内容符号化,M代表Movie,R代表Reading,这样就容易辨认查找。

日积月累,这些笔记本就可以成为工作和生活上的“百宝箱”,我们既可以从这些“百宝箱”中更好地了解自己,也可以通过这些素材,从不同的角度去拓展我们现有的思维,创意便变得不再是难事。


林书彤

去年一年,我阅读了100+本书,相对阅读达人来说不算什么,上半年阅读15本,下半年阅读75本,主要得益于以下基本提升阅读能力的书籍。如果大家希望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可以先认真阅读以下基本阅读技巧类书籍,后面你再阅读时,会体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这本书中,我主要纠正了自己的阅读习惯。我以前读书时,从来不区分书籍类别、也不会在读书过程中做笔记、更加对目录和前言嗤之以鼻,以为读书就是拿起来就读。读完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后,我才了解到,读书的速度是依据不同类型的书来的,比如小说就可以随时拿起来读;但是关于逻辑严密的工具类书籍,就可以从目录,序言中先纵览全书框架,找到书中最感兴趣的地方开始读。《如何阅读一本书》里说:读者追求的目标,为了消遣,获得资讯或增进理解力。我似乎在阅读上还只停留在第一层:为了消遣。为了排解无聊时间,为了不让自己空起来。如果我们分清楚读书的目的,那么读起来就会效率高很多。


在这本书中,作者首先提出,要做一个“主动阅读”的读者,主动阅读为分四个层次:

一. 基础阅读

二. 检视阅读

三. 分析阅读

四. 主题阅读


书中从浅到深四个阅读层次,逐一解读了阅读的层次,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阅读技巧,一本书按照这个方法读,你就可以完全不看书向别人解释书中的内容了。



这本书在豆瓣评分9.0分,是一本从真正的写作者的阅读秘籍,可见大家对这本书中提到的阅读技巧的认可。书中内容来自伍尔芙的读书随笔集,她在书中畅谈了她阅读的方法、心得和感想,表达了对诸多作家和作品的见解,《简爱》《鲁宾逊漂流记》、《呼啸山庄》等等,算是作者倾囊相授自己如何走到今天的现身说法。。


虽然书中的形式看起来笔记随意,但是正是这种读书中的偶得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因为它深刻又真诚。她的随笔通常被诸多文学爱好者视为必读文本。翻开伍尔芙的这本书,在她的指引下品读那些名家名作,才发现我们也许从未真正懂得该如何去读一本书。这是一本教我们如何读文学类书籍的优秀著作。




这本书在豆瓣评分有8.6分,被人评价为毛姆的毒舌手册。但是你不要被里面的毛姆式的表述带偏了,这本随笔集的珍贵之处在于给那些面对着往昔著名作家的庞大遗产而不知所从的读者开列一张书单,事任何人只要对这些精神财富有兴趣,就能愉快地心上阅读,并且从中获益。毛姆以小说家的特殊才能为他笔下的那些大作家们描绘了简约而生动的肖像,勾画出那些天才作家的性格特征,他通过这些记叙,让我们重新发现那些伟大作家以及他们作品的伟大价值。



推荐这本书,是因为很多人不知道在读书过程中如何做笔记。这本书不止笔记,从选书到购书,到笔记的分类检索与文具的巧妙利用,可以说为我们节约了不少时间。


他提倡将笔记一元化,将生活中的遐思和想法,情绪受到触动等地方,都用笔记记录下来,然后再进行二次整理,做好检索标记,这样就能够为我们提供优秀的创造力来源,形成知识之间的碰撞,从而引发创造力。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做笔记和引发思考的小技巧,非常适合文字工作者积累日常信息和素材。


洛洛莉ya好读书

每年都会要自己多读书,但读完的书好像从来没有进入过自己的脑海中一样。


这几次回答悟空问答关于读书方面的内容,才发现如果我记录到了笔记中,哪怕一个读完顺手的短评,也会让自己想起原来我读过这本书,原来我当时是这么想的。你读书时是否想过,我要记住每一句话,我要记住每一个知识,但你是否想过,这样的想法也许很不合实际。


人的大脑容量有限,我们不可能把所有东西记住。所以我们也不要期望说看任何一本书,我都要记住所有的内容。但如果学会记录笔记,同时我们知道要反复回顾,也许你就不期望记住所有东西了。


最近陆续读了几本阅读的书,这也是自己报了鼹鼠的土豆的饭团课程后开启的阅读之旅。


1.《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它告诉我们,带着写读书笔记的目的读书,效果更好。


它把笔记分为随想笔记、剪报笔记、感悟,同时它采用一元法,将所有笔记按照顺序记录在笔记本上,减少记录笔记的压力,同时提高记笔记的兴趣,就不需要总是在寻找笔记本的路上。


笔记是我们写作素材或者选书购书的来源,它可以为我们日后的写作提供素材,可以为我们要选什么书提供参考。这里提到的是选书、购书及活用。


而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采用通读、重读、标记的方法来读书,同时在标记的环节,将我们自己认为格外重要的内容进行摘抄和评论,这就是书里讲到的葱鲔读书笔记法,用符合标记摘抄的原文和自己的感想。无论你的感想是多是少,都请务必记录下来,而摘抄的原文,需要严格的筛选,务必确定是打动你的那些内容。笔记还需要搭配不同的标记,让它可以更方便的查找。


带着写读书笔记的目的,运用葱鲔读书笔记法,同时经常回顾,坚持一段时间,我们就可以看到阅读带给我们的效果了。


2. 《高效能阅读》


《高效能阅读》通过89个技巧告诉我们如何高效阅读,体现阅读的价值。


它让我们爱上读书,与书来一场恋爱。它告诉我们读书时可以很轻松的,没必要给自己太多的限制,比如必须读完,实在读不完,那就放在那里就好了,没必要强求。


当我们爱上了读书的感觉,我们就试着与书建立更进一步的关系,为什么会有这本书呢,作者都经历了什么?当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作者,也许可以带动我们更想去读一读这本书。就相当于当我们因为一个节目喜欢上某个明星时,我们就会顺带着去了解她更多。


人的本性是懒惰的,我们需要认识到我们的局限,有时候我们无法快速进入读书的世界,也许是因为环境的原因,我们可以试着打造一个家庭图书馆,或者布置一个有意境的书房,让自己快速的专注起来。


当我们开始阅读时,我们读什么呢?书里提到了垂直阅读和水平阅读。垂直阅读其实可以理解为主题阅读,但作者是从工作领域出发,建立垂直阅读,这样我们可以与经济关联,可以有更大的价值,而同时我们可以利用721法则,70%放到工作领域,20%在工作周边,同时10%放在其他领域。请放心,任何一种阅读都会与周边事物产生联系,因为这个世界就是复杂的,我们的生活也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生存的。当我们进行了垂直阅读一段时间后,我们可以总结一些底层的知识,此时再进行水平阅读,很多时候就会产生融汇贯通的效果。


确定了读什么,那要如何读?这里提到了速读,对于商业类书籍,我们可以先整体的了解,通过目录、序言、后记对书籍进行整理的了解,然后标注出自己感兴趣的环节,进行跳读,最终落实到精读。同时采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法记录想法。任何笔记的记录,都只有在使用中才会产生效果,所以为了使用更加方便,建立一个标注、索引就非常重要,采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方法,借用《高效能阅读》的数据库概念,打造读书笔记数据库,让它发挥更大的价值。


《高效能阅读》是一本很薄的书,但它从理念到方法系统的告诉了我们要如何做才能高效阅读,方法都很简单,但唯有我们去实践才能真正发挥它的效能。


action

曾经读过五本关于阅读方面的书,根据书里的方法实践练习后,受益匪浅,阅读速度提升的同时,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现在把这5本书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到你们。

第一本书: 《高效能阅读》

这一本书最突出的亮点在于教我们用一些工具、小技巧读书,从而应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去。所谓读书的目的最主要的还是在于运用,在这本书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二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有句话说的好,“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就是说需要我们边看书边做笔记。这本书就是教给我们如何来做笔记的。好的读书笔记为以后的学习会带来非常大的作用,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做笔记的方式,这本书的作者通过大量的实践,得出了一系列成体系的做笔记方法。

第三本书:《实用性阅读指南》

这本书的精髓在于通过大量的实例教给我们怎样做笔记、怎样记住书中的内容、怎样把书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涵盖非常多的方法技巧,也非常值得我们一探究竟。

第四本书:《沟通圣经》

本书是一本涵盖听说读写各方面的书,讲解非常全面细致具体,方法操作性也非常强。在读书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分别从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两方面进行了介绍。

第五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本书相对以上四本书来说,阅读难度稍微有点大,因为这里边涵盖了一些关于阅读的专业术语。书里边关于阅读也讲解非常全面具体。比如里边把阅读各种不同的读物的具体方法都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了,所以个人认为这本书对我们的阅读能力的提升也很有帮助。


另外给大家一个小小的建议:书里有很多方法,千万不要看看就结束了,一定要多加练习,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阅读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用户994789607632

阅读是一项技能,恐怕很少人意识到这点吧。既然阅读是一种技能,这就意味着只要方法得当,有效地训练,那么阅读的技能就能有所提升。本文推荐7本书给大家。

第一本书,也是最经典的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是两位美国学者莫提默·J·艾德勒和 查尔斯·范多伦。这本书1940年初版后,长踞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进入中国读者视野则是2000年以后的事了。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值得边读边做笔记的好书,主要将阅读分为三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最难当然是分析阅读了,两们作者提出了分析阅读的十一条规则,读者只要照着十一规则进行阅读训练,阅读的深度很快就能提升。

难能可贵,这本书还总结不同读物的阅读方法。比如令人头疼的哲学书,该如何阅读呢?看似有消遣作用的小说等虚构性作品又该如何阅读呢?这些在本书第二篇都能找到方法。

最后不得不提就是这本书提及一种重要且高效的阅读方法:主题阅读。

梁文道称这本书是讲解阅读的专业学术书,从内容来说的确是这样,但是本文的语文通俗易懂,并不需要很多的知识储备才能看懂,唯一需要的是你的耐心。

这本书在日本出版后也成为畅销书,十万以上的销量,并且重印多次。后浪出版社引进后,也很受中国读者的欢迎。目前,在市场上能买到修订版。

奥野宣之的方法只需要你准备一本纸质的笔记本,在里面写什么都可以,感兴趣的作者,报纸推荐的好书,粘贴好的书评,摘抄或是写上你的评论都可以。记住,只要记在一本笔记本上面,持之以恒。

看似最笨的方法,因为简单、容易操作,才能流行和长久地使用啊。

赵周是中国拆书帮的创始人,《这样读书就够了》是他的第一本书,目前这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改了一半的内容,整理成第二版再次出版。

《这样读书就够了》主要讲解读者如何将一本书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便签阅读法——看到一段话,用你自己的话转述出来,联想起自己经历的某事,解决的方法是什么。

只要你想学习拆书,这本书是绕不过,因为拆书的精髓和方法都在里面。不过,值得注意一点:本书所提及的方法主要是针对商业类的工具书,对于部分的虚构类作品就不一定能用上了。

这本书和《这样读书就够了》的目的一样:如何将阅读的知识转为自己的技能。只是赵周用的是拆书,较为零碎,本书作者大岩俊之作为日本研讨会导师,他侧重于从系统性、全局性来教大家,如何读书才有用。

这本书分享了89个阅读术,对不喜欢读书或阅读速度慢的人,作者原尻(kao)淳一告诉你如何培养自己“读书体质”的方法。对于已经有一定阅读基础的人,作者则是介绍如何选书、找书,充分地利用时间读书的方法,目的在于通过三年的时间,快速地提升自己业务,从职场新人成长为能够独档一面的部门负责人。

看过斋腾教写的《学会学习》,大体上就能知道《深阅读》主要潜在的读者:文科生。因此,本书作者主要倡导,在网络媒体发达的年代时,不要放弃阅读一些比较晦涩、经典的好书。在本书中,作者分享了自己阅读经典作品的心得、受到的好处和方法。

对日本文学感兴趣但不知道如何入门的同学,这本书值得好好看一看。

严格地说,这本书和提升阅读能力并没有直接关联。但是,这本书颠覆了一般传统书籍的格式,让读者觉得耳目一新:原来书不全是用读!

页面上穿洞、剪下来穿成环、用针线缝起来、涂上胶水、贴上回形针、滴上咖啡、带书去散步、纪录晚餐的食物…… 这些事都可以在这本书上做,开发自己的创意,放松自己的心情。

如果你对文字性的书籍不感兴趣,那么可以从《做了这本书》里感到乐趣,慢慢地培养自己阅读习惯。


灵林玖玖

最近正好在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奥野宣之[日],这可以说的上是一本入门级的提高阅读能力的书。正好可以跟大家推荐推荐。回答的不好的地方请见谅。



奥野宣之,同志社大学社会学系新闻学专业,自由作家,独创的信息整理术系列三本书的销量超过50万册,奥野宣之不仅作为作家发布了一系列的书评和访谈,还参加企业培训、书店、图书馆、商务等讲座,同时作为“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得到许多年轻商务人士的支持。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是奥野宣之信息整理术系列中的一本,奥野宣之通过这本书,引导我们如何通过笔记本完成从选书、购书、读书到记录、活用的整个过程。



选书和购书是我们获得图书的前期准备工作,看这本书之前我购书,并没有去了解这本书是不是值得阅读,通常是看到网络上的推荐,或者刚出版的新书,就疯狂的加入购物车,网络购物的发达,以及自己占小便宜的心思,导致经常性为了凑单,凑优惠券,而只是通过封面,书名,盲目的购买书籍。买来,收到书,就放到一旁,不会去阅读,这就失去了购书的意义。

奥野宣之在书中强调了用购书清单来指名购书。购书清单是为了促进主观购书的矫正装置,目的是培养我们带着目的去读书的目的意识,看清自己的读书需求,找到真正想读的书。

奥野宣之认为通过读书、画重点、写读书笔记三步骤加深记忆,让书中的内容在我们的脑海中形成长时记忆。

如何记读书笔记?其实很简单,奥野宣之在书中强调,笔记写的越简单,越容易坚持下去。坚持是写读书笔记的基本要求,只有坚持下去,读书笔记才能发挥作用。

奥野宣之在这本书中提到两种笔记方法:

一种是“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通过将书中对自己重要的内容和自己对这边文章的重要感想记录下来,促进对书的理解,加深对书的记忆。



另一种是简报式读书笔记,这是“贴出来”的读书笔记,将“与书相关的东西”收集起来,例如:书腰、信息卡片、书签、最具代表性的一页等,利用一切相关事务记录与书的交流过程,增加对读书体验的印象。

通过读书、记录和活用,我们把读过的书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提高自我。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中将写读书笔记作为目标去读书,只有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才会有所提高。

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到活用,五个步骤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读书笔记不仅可以让读书的成果一目了然,同时也是整理自己想法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巩固印象加深记忆。


木皿

下面答案是以获取知识为阅读目的而总结的,属于读书人的初级阶段,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


提高阅读能力,我感觉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是阅读速度。

第二是理解力,也就是说阅读效率。

第三是记忆和回忆。


那么,我推荐三本书:

第一本是彼得孔普的《如何高效阅读》,

第二本是莫提默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

第三本是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彼得孔普的《如何高效阅读》


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自学模式,让人在简单易学的练习和训练中,会提高你的阅读速度,增加自己继续阅读学习的信心。


1、找一篇文章,不要太长,找出每行平均有多少字,再计算出有多少行,然后两个数字相乘,会得出这篇文章总共有多少字。


现在的安卓手机或者苹果手机都有计时功能,把定时器打开,开始阅读,记录一下,多长时间读完了。


用总字数除以你读的时间(以分钟计算),可以得出你每分钟会读多少字。


把这个数字在你的经常看的笔记本上记下来。并且把你刚看完的这篇文章,你说了解到的知识或者内容记下来,能写多少就写多少。


2、在这读的过程中,学会控制自己的眼睛。


如果单纯的把书铺开的话,你用眼睛看,没有拿物体指住所看的文章,可能会因为你的专注力不是很高,容易分心走神。


看了文章后,你不知道看多长时间,也不知道你记住了多少内容。

这时,你可以伸出你的食指,把食指放在文章的每一行开头,阅读的时候让你的食指和你的眼保持一个角度,你的手指画到哪,你的眼睛就跟到哪。


这样做的目的会让你的眼睛,有目的的去看每一行的字,提高你的阅读专注力,不去分心,不想其他的事情。


3、平常都有往回读的习惯。看到某一个比较陌生的字眼,或者语法比较复杂的句子时,我们会不由自主的重新回去再读一遍,试图搞清楚刚才自己读了什么。


但是,这时候你的眼睛一定要跟着手指走,千万不要停下来。


4、以这样的阅读方式,每天练习一个小时,坚持三天。然后再重新找一篇文章,按照刚才说的那个计算阅读量的话,重新记录一下。你肯定会发现你现在每分钟读的字数,比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是多了一倍。


没有对比,就没有信心。


有了自信之后,你会发现,通过训练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一目十行不是梦。


莫提默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

本书主要讲了阅读的四个层次,第一个是基础阅读,第二个是检视阅读,第三个是分析阅读,第四个是主题阅读。


这本书提高阅读理解力的主要是第二个和第三个阅读层次,分别是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


1、检视阅读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花大概30分钟左右时间,把一本书的书名、序、目录、作者的介绍、封面上的推荐语浏览一下,挑几张跟主题相关的篇章来看看,然后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或者是连续看几页,但不要太多。


只理解你懂的地方,不懂的地方,不要努力去看,先跳过去,先把这本书翻完。


这时候凭你的阅读能力,你就会发现,这本书大概主要讲了些什么,主题是什么。


面对这本书,你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


2、最重要的就是分析阅读,这是提高阅读理解力的关键。


2.1、四个问题。阅读一本书前,首先要问自己四个问题,这本书都讲了什么,作者做了什么,这本书有道理吗,这本书和我有什么关系。


通过检视阅读,你会大概搞清楚这四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然后,你就会知道这本书所讲内容是否符合你现在的情况,是否是你目前需要的。


2.2、书的主要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找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看完一遍后,试图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来概述每一篇的内容,记得写下来。整本书看完之后要用一句话或一段话,以同样的方式,把整本书的意义,或者大概意思写下来。


2.3、关键字。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很多词重复出现了很多次。对于这些词,可能就是这本书或者这篇文章的关键字。可能还有一些特殊的词汇,或者专有名词之类的,这也是,要搞清楚它们的概念。这些词搞明白的话,对于这篇文章和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会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2.4、关键句。同时你还会发现很多句子很重要,那么这句就是关键句,这些句子代表了一个篇幅或者整本书的主要内容。


2.5、大段论述的文字材料。这时候也会发现,除了关键句、关键词之外,还有,大段论述的文字材料在里面。那么这些材料,很可能就是作者为了佐证自己观点所提出的论述性内容,这个可以是一扫而过的,快速浏览并可以省略的。


做完这些,你会可能会花上2到3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但你会发现,你对整部书的主要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


奥野宣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上述两本书你可以增加阅读速度,提高自己的理解力,但是,保持你的记忆力,可不一定就行。


过一段时间你会忘记的,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把它记录下来。时常阅读一下,回忆一下。


阅读的过程中,拿支笔做上你自己的标签,你自己的符号,对作者优秀的段落和句子标注起来。甚至在比较重要的那几页,可以单独把它折起来。


其次,在分析阅读的时候,如果发现作者的观点与自己观点有冲突,或者有些一致的地方,我们可以用笔把自己的所感所想写下来。


然后把这些,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来,记录下来。


同时,试着只用你笔记本的一张纸,做一个这本书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要看起来一目了然,这会有利于你以后经常快速翻看。再看一下你的摘抄、记录、所感所想,你会迅速回忆起这本书的内容。


简单来说,笔记要做到什么程度?就是,看见自己做的笔记,仿佛你又把这本书又读了一遍。




最后,我们不要当思想上的高手,行动上的矮子,要保证自己高效的执行力,做一个行动上的高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