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真传之八:杨班侯出手见红那一锤

解码真传之八:杨班侯出手见红那一锤

要赞叹杨氏太极拳的编排很好,传说这是杨班侯的功劳,进步栽捶之后,接着翻身撇身锤,脚下不停又是进步搬拦锤,而后右蹬脚接上了左右连环打虎势,接上又是回身右蹬脚,提脚不落又是双峰贯耳锤,脚一沾地接着左蹬脚,以腿带身旋半圈又以身出腿右蹬脚,落地又是进步搬拦捶,连续的攻击密集磅礴,真正的拳脚相加,站定圆心调打八面。

打虎的正常用法是十字封闭划拉抄,能划拉上就手掼拳凿太阳,管打没打上接着乱环的回手刨带,压住对手双臂另手又是掼拳上头。这里边有个“闪把”的身法,出自猫窜狗闪的“狗闪”,某国内拳击高手运用得很好,还冠以了“海盗式打法”的美名。

传统拳的理念就是稳妥,太极拳的慢练,即是追求底细,追求稳妥的,轻易不发险招。招不明,打起来往往就会贸发险招,而让自己落入陷境。稳妥的方法有几类,但不出“控、空”二字,打不了控的,就要走空的,也就是打闪。带着狗闪也就自然保全了自己,也多了施展攻击的目标,拳头的带起来的惯性也就可以充分利用了,而因为出拳角度刁钻,本来就被打乱节奏的对手就更是无从招架了。

所以说练拳就是练习惯,培养本能。现代训练体系好,其中就有加强了节奏与意识的训练,意识说白了就是习惯本能。所以好的拳手在被动的时候不会慌乱,他会本能地采取自身体系的防守以待反击。这个时候,“打虎势”的另个打法就发挥上了,即是黑虎掏心与肋下锥。这一锤就是传说中杨班侯出手必见红的一锤。

不过传统练法也不缺这个,只是因为比较隐含,慢慢被一些教师给忽略了。提醒一点的是,这个训练并不在拆招对练中,很多人往往被表象迷惑,努力错了方向,这都是经验不足造成的,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

其实这式在传统打法中是最为常见的,甚至比直拳、冲拳更明显,杨氏太极拳的许多式子都是训练这个的,只是传统打法讲究稳妥,所以表现起来就不是单单的勾拳了,而且带着“换形换势”。很多人练而不能用,还不如直接勾拳捣肋,根本原因还是功力不足。功力包含多方面,比如身势、劲力等等,没有“四靠”的身势与劲力是首要因素。

真正经过身势训练了,拳脚也就通达了,即便四靠没挨上也没问题,自然就出来分脚刺肋腿。所以朋友们看,围绕着打虎式,前后穿插了四腿,这四腿也属于“肋下点钢锥”之列,不过是利用了腿法之长之暗而抓住了拳法不及的时机与间隙。

——铁萼奇兰国术武技论文

已出版国术实体小说三部曲:第一部《六合拳宗》;第二部《帝国镖路》;第三部《真武百年》(即将出版)

解码真传之八:杨班侯出手见红那一锤

铁萼奇兰(孙龙庆),自幼习武,项城张府武师传人,得心意、形意、太极、八卦诸拳真义,祖上为镖行世家,幼时耳濡目染,过往武林和拳师记忆深入骨髓。成年后遂追随祖辈踪迹游历,精诚求真,拳艺有成。有诸内而行诸外,乃援笔著作,以国术武技、商帮武行、民间武备体系为本,述拳真实深刻,鞭辟入里;写人风骨凛然,如在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