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当年为什么是离走,而不是造反自己当天王呢?

熊二不二

1856年天京事变以后,太平天国的形势急转直下,当初在永安封的六个王,现在只剩下洪秀全和石达开了,军事上这时候只有石达开挺身而出,主持危局。



石达开也不负众望,他令部队坚守九江以东长江水路,西南顶住江西瑞州,抚州,吉安防线,东线守住句容,溧水,在大别山实施机动作战。在石达开左挡右突,主次分明的正确军事指挥下,太平天国喘过气来,慢慢稳住了阵脚。

石达开在太平天国集团里的军事能力是属一属二的,在自己阵营里,后起之秀陈玉成,李秀成都对他评价极高,也赢得敌方对手的尊重,曾国藩,骆秉章都曾经说过石达开是太平军中最强悍,最难对付的将领。


当初石达开永安突围为全军先锋,跳出包围圈,攻岳阳,占武昌,顺江而下,夺下金陵,28天进军1200里,攻无不克,令敌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被送外号“石敢当”。

正是因为军事能力的过份突出和在部队里有很高的威望,而引起洪秀全的猜忌,处在深宫的洪秀全早已脱离了实际,经过天京事变后更是对异姓王爷失去信任,开始把石达开看作眼中钉。

于是洪秀全大封自己的亲属,他大哥洪仁发为安王,二哥洪仁达为福王,又让西王萧朝贵的儿子萧有和继承爵位,安排此三人主持军政大权,拿这三个人来节制石达开,其目的是逐渐架空他。


同时下令不许石达开离开天京,等同软禁。在开军事会议时,各路将领在石达开发言时都认真听讲,而洪秀全的两不懂军事的哥哥讲话时,台下都窃窃私语,交头接耳。他二人就向洪秀全告状,认为石达开尾大不掉,故意串通手下耍弄他们,洪秀全听了大怒,表示要收拾石达开。

石达开也意识到在这里已经过不下去了,离开太平天国投降清廷不可能,再次发动一次类似“天京事变”,杀掉不同政见者软禁洪秀全,自己取而待之,相信会有很多部种跟随,但也绝不可能这样去做。



石达开平生以忠义行事,不仅会打仗,还会写诗词,“挺身登峻岭,举目照遥空。毁佛崇天帝,移民复古风。临军称将勇,玩洞羡诗雄。剑气冲星斗,文光射日虹。”(广西白龙洞提墙壁诗)诗以言志,英雄豪侠之气跃然纸上。

背叛天国,引起内乱,同室操戈,滥杀无辜的戚戚小人作为石达开是不会去干的。坐以待毙,等着洪秀全找上门来,愚忠行为也不是明智之举,他只有唯一的选择,带领部众离开洪秀全单干。

由此石达开率部出走,开始转战赣,浙,闽,湘,桂,鄂,黔,云等省,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于1863年进入四川,在大渡河南岸的紫打地遭到当地土司武装和清军的围剿,兵败被俘就义。


看遍山川


问:石达开当年为什么是离走,而不是造反自己当天王呢?

答:石达开当年的离走是迫于无奈,他是没有办法造反当天王的。

这个“没有办法造反当天王”,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

先说主观上。

当年金田起事,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首义六人齐心协力共同构建起了一个神话世界。即通过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称洪秀全是“天父第二子”(天父第一子为耶酥)为万岁;杨秀清是“天父第三子”为九千岁;冯云山是“天父第四子”为七千岁;韦昌辉是“天父第五子”为六千岁;石达开是“天父第六子”为五千岁;萧朝贵为“天父独女洪宣娇之夫婿”,称“帝婿”,为八千岁。

在拜上帝会会众看来,这是一个其乐融融、热闹非凡的,由下凡天神所组成的家庭。

这个家庭里,由于“天父”生活在天上,则根据封建纲常,长兄为父,洪秀全就是这个家庭的“家长”,是这个家庭的绝对权威。

洪秀全也因此被奉为拜上帝会的精神领袖、宗教领袖,同时也是太平天国的最高领袖。

太平天国事业虽然在天京内讧中伤筋动骨,但损伤最大的还是精神和思想层面的。想想看,天神家族中的五兄韦昌辉杀了三兄杨秀清,而二兄洪秀全又杀了五兄韦昌辉,这对太平天国民众信仰造成了多大的打击?!

但不管如何,洪秀全这个神族“家长”还在,还可以继续编造神话谎话来填缺补漏。而一旦石达开下手把洪秀全黑了,即此前辛苦构建起来的整个神话宗教体系将迅速崩溃,太平天国将不复存在。

石达开为人机变百出,不可能不悟到这一层。

所以,从主观上说,他是不愿意、也不能黑掉洪秀全而由自己来当天王的。

从客观上说,石达开的势力在安庆,虽说在家眷惨遭韦昌辉毒手后,他以“清君侧”为名,带兵回京,一度迫得天京动荡。但那时他的矛头所指是韦昌辉,而他又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

而从后来洪秀全杀韦昌辉的情形看,洪秀全依然是太平天国内谁也无法代替的最高领袖,石达开相当清楚,自己是无法与之相抗的。

石达开回京主政后,在将近一大半年时间内,他生活在洪秀全严密的监控之下,能保全自身已经是阿弥陀佛了,还说什么与洪秀全抗争、或者说黑掉洪秀全取而代之的话呢?

从石达开的角度来说,黑掉洪秀全而取代之既不可,他又已经是上了清咸丰帝黑名单的“巨寇”,投降一途已经堵死,也难于做到归隐林下,能做的就是远征避祸,与洪秀全保持着不君不臣、却又若即若离的奇怪关系。

所以,石达开潜出了天京,就着手整军远征,让出天京周围地盘,自己另开新局面。

石达开先后在浙、闽、赣、湘、桂等地攻略,逐次受挫后,才锐意入川,准备在四川建立根据地,与天京分据长江上下游,形成遥想呼应之势。

顺便提一句,曾有专家根据清两江总督何桂清于在致友人自娱主人(何绍京)书、及清西安将军办理江西军务的福兴在递交咸丰帝的奏疏中,有提到石达开在公布的文书中“尾署太平安国丁巳元年字样”,从而断言石达开曾经有另起炉灶,新建一个“太平安国”。但专家们又说,石达开在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个招牌根本打不响,于是又悄悄地改回了“太平天国”。

其实,何桂清的书信和福兴的奏章中关于“太平安国”的说法本出同源,属于孤证。而史学研究中,通常的作法是:孤证不采。

我想说,即使不是孤证,这种说法也是不成立的。

要知道,改国号,那是要另成一国,绝对是一件震骇当时的大事。

石达开此人乃是人世间罕见的“狠人”,其某事不做则已,做必定做彻、做绝。他若要改国号必定会光明正大的改国号、要闹独立就堂堂皇皇地宣布独立。不可能连个建国独立宣言都不发布,却偷偷摸摸、遮遮掩掩地在民间某个旮旯贴个告示,在告示的落款处羞答答地签署“太平安国丁巳元年”上几个字,这是要试水温呢,还是要探风向?这种行为也太儿戏了,也太不符合石达开为人了。


覃仕勇说史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找三个点,哪三个点呢?

1、1856年9月1日:天京之变爆发日

2、1856年12月9日:石达开回京主政日

3、1857年6月2日:石达开离京出走日

然后,我们统计一下这三个点上太平天国占据的地盘数量,以县为单位,根据华强的《太平天国地理志》进行计算。

还是作一张表好了,看的更清晰。

从冰冷的数字上我们能够看出,石达开主政期间,太平天国的情况并未在他手中好转,而是每况愈下,丢城失地甚至比天京之变时期还要厉害。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天京周边的形势。

1856年6月20日,太平天国一破江南大营,把江南大营从天京城外赶到了丹阳一带。天京之变后,江南大营自丹阳卷土重来。石达开回京主政之前,江南大营已经兵临溧水和句容城下。溧水和句容与天京同样位于长江以南的江苏省,是天京城的门户。这种情况,直到石达开主政期间也一直没有改善。

现在,我们再来比较一下天京以外其它战场的情况。如果把太平天国按地域划分,可以分为安徽、湖北、江西和天京周边四大战场。还是作一个表,看的清楚些。

很显然,作为首都的天京,根本无法控制周边的地区,也无从发展相应的民政,说是鸡肋毫不为过。

在这种情况下,石达开自然会选择情况更好的江西和安徽去发展,而且这两地与他都有渊源。

下面,就让我们以时间为序,看一看石达开出走前后,石达开与洪秀全的君臣关系。

1856年12月9日,石达开回京主政,洪秀全封以通军主将之职。因东王、北王、燕王等人死去,太平天国高层出现了巨大的权力真空。在这种情况下,天王提拔自己的两个哥哥洪仁发、洪仁达,企图分享这份巨大的权力红利。然而,据《李忠武公遗书》记载:“金陵各伪王忌石逆之能交结人心,石逆每论事,则党类环绕而听,各伪王论事,无肯听者。”很明显,洪秀全的两个草包哥哥并无挟制石达开的威信与能力。

1857年6月2日,石达开离京出走,洪秀全当即派蒙得恩等人去追。有网文望文生义,断定所谓的“追”是追杀而不是追回。但这其实是不成立的。因为一来当时天京城内兵力也就几千人,根本不可能在江南大营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分兵;二来追石达开的蒙得恩等人并非杀人的猛将。

出走后不久,石达开把天王如何猜忌于他,甚至想谋害他的告示贴满了太平天国。后来,告示里的内容甚至下令天京守城士兵解散,愿意解散的给路费回家,不愿解散的可以跟石达开去安徽。据清方记载,石达开出走后,途经的安徽无为(长江以北),不曾经过的安徽金柱关(长江以南),甚至距离天京不远处的淳化镇都张贴过类似的告示。

事实上,石达开一直对外声称洪秀全要谋害他的性命,以占据舆论至高点。甚至大渡河被俘后的供词里面都振振有词:“有一并谋害之意。”

然而,当石达开满世界诋毁洪秀全的时候,我们发现,洪秀全的声音是缺失的。他不但没有与石达开当众撕菊,甚至没有为自己辩解一句。洪秀全自然不是理屈词穷,而是天京的形势太危急了。石达开6月2日出走,11日,溧水陷落,7月16日,句容陷落。1858年1月,江南大营重新回到天京城下。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急的头风兼便血,他哪敢和石达开翻脸啊!

说到这里,我终于要讲一讲题目了:石达开为何没有造洪秀全的反,自己当天王?

事实上,石达开对造反当天王不是没有进行过尝试的。西安将军福兴的奏报,两江总督何桂清的书信都透露过石达开曾经短暂使用过“太平安国”这个国号,与太平天国唱对台戏。然而,石达开为何没有继续使用呢?

答案是洪秀全才是众望所归。

天京之变后,中央集权日益下降,以陈玉成、李秀成、韦俊为首的后起之秀开始崛起,他们趁乱攫取了地方军政大权,并慢慢使手下的军队成为了自己的私家军。所以,他们并不希望出现与东王杨秀清同样强势,代表中央集权的人物。只有弱势的洪秀全高高在上,才能更好的维护他们的利益。

我们看到,陈李韦三巨头哪个也没有投奔到石达开的旗下,他们以这种方式表达了对洪秀全的支持。其中,以李秀成对洪秀全的支持最为积极。他本是六安的守将,六安位于安徽省最西部,为了对洪秀全表示诚意,他把六安送给了捻军张乐行等人,干脆带人马千里回京,紧密团结在以洪秀全为首的太中央周围,成为了天京周边的守将。

当年杨秀清天父下凡想打洪秀全屁股,但北王等一众臣子跪地恳求,表明了多数人的态度,杨秀清也不敢硬来。石达开扔出“太平安国”的招牌试探,同样被太平天国全体大佬抵制,也就乖乖收回了造反之心,暂时不敢妄动了。

最后,我们谈一谈洪秀全对石达开是怎么做的?

石达开出走后,洪秀全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派人请石达开回来。然而,石达开的回应是杀掉了洪秀全派来的使者。洪秀全并未气馁,继续派曾经共患难的男男女女去石达开面前恳求,甚至打造了一块“义王”金牌,送到石达开驻扎的安庆。天京之变,韦昌辉杀掉了石达开的家眷,石达开回京主政,又娶了一茬新媳妇们。等他离京出走,则把媳妇们如内讧时的前任们一样丢在了天京。洪秀全可没有学北王,而是把这些女人送到了安庆。

我们再看几个时间,石达开1857年6月2日出走,之后,便在安徽进行分裂活动,10月5日,他离开安庆来到江西。然而,直到1858年3月,洪秀全依旧多次派人去江西,希望石达开回京主政。通军主将这一职位,依旧虚位空悬,等着他回来。直到1858年8月,石达开已经自江西、浙江一路来到了福建,洪秀全才把通军主将一分为五,立了蒙得恩、陈玉成、李秀成、韦志俊、李世贤五人。

行文至此,真不禁为洪秀全鼻酸。洪秀全希望石达开回去主持大局,除了天京局势实在危急,应该也有“故剑情深”的情分吧!


雁小驴

首先,石达开的出走还是打着太平天国的旗号的,为太平天国开拓疆土。造反,他没有这个能力。永安封王时他勉强排在最末当了翼王,地位不高。多是受后世文学作品影响,认为他是个正派的悲情英雄。实际上太平天国各王都差不多,谁也不比谁好到哪里。和他相反的是韦昌辉,被刻意贬低了,真实的韦昌辉能力很强,打仗是把好手。满清一度以为韦昌辉为天国之主。天京事变后才把石达开显出来。他反叛自己当天王?这就连得势时的杨秀清也不敢想。杨秀清最多也想当“万岁”和洪秀全平起平坐(这事还没有定论),自己当天王如何向“天下”交待?杀了天父的二儿子自己当天父的二儿子还是三儿子?这是不是以往宣扬的一切神授理论都被推翻了?杨秀清做不到,石达开更做不到。石达开出走后,他手下几名将领主动离开他带领部下“万里回朝”,重新回到天王怀抱,说明洪秀全的威望还是很高的。是故他反叛也未必有人呼应。再则,杨秀清和韦昌辉死后,他俩各自的弟弟杨辅清和韦俊都是还把守要地手握重兵,洪秀全的实力照样在石达开之上。所以石达开除掉洪秀全自己当天王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大城传媒

石达开是重情重义的侠义之人,决不会干那些落井下石,同室操戈,背信弃义之事,更别说谋逆篡位了,他的出走也是被逼无奈,伴君如伴虎,他是怕倒杨秀清等人的覆辙,所以只有出走来保身了


手机用户论道

太平天国核心圈子里面唯一有野心敢造反的就是北王韦昌辉了,但是此人狠辣有余,智谋不足,只能被老洪当枪使。石达开就是认死理,念旧情,讲忠义,彼可以对吾不仁,吾不能对彼不义。就算老洪彻底寒了他的心,他也没有报复。唉,广西人就是太老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