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因碩士論文太優秀,被直授博士學位的學生,後來怎樣了?

那個因碩士論文太優秀,被直授博士學位的學生,後來怎樣了?

那个因硕士论文太优秀,被直授博士学位的学生,后来怎样了?


他,26歲時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因碩士論文優秀被直接授予博士學位。


他,28歲時破格由講師直接晉升為教授,是當時國內最年輕的醫學教授。


他,指導了12位博士獲得全國優博,從2001年2011年更是連續11年入選全國優博指導教師,遙遙領先其他博士生指導教師,被網友稱為“最牛博士研究生導師”。


那個因碩士論文太優秀,被直授博士學位的學生,後來怎樣了?



從“最年輕的醫學教授”到“當時最年輕的院士”;


從“最年輕的學科帶頭人”再到“南開大學校長”;


從“讓專家評委拍案稱奇畢業論文”再到如今“三個月連發2篇Cell和1篇Nature”。


曹雪濤的人生裡充滿了太多的傳奇色彩,然而這樣一位頂尖的科學家卻沒有國外的學習經歷,是個純正中國本土培養的頂尖科學家


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曹雪濤的傳奇經歷和人生轉折點。




1

走進葉天星的實驗室

那个因硕士论文太优秀,被直授博士学位的学生,后来怎样了?

1986年,22歲的曹雪濤還是第二軍醫大學的學生,那時唯一的夢想就是能做著名免疫學教授葉天星的碩士研究生。


那時的曹雪濤成績優異,完全有免試讀研究生的資格。然而一向嚴謹的葉老甚至連見都沒有見他,就甩過來一句話“我不要免試的,考上來算。30∶1的錄取率,兩個月的複習時間,一旦不取,免試莫談。”


曹雪濤也是有一股子韌勁,既然葉老這麼說了,那就非要考上不可。終於,經過了兩個月的奮戰,曹雪濤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走進了葉老的實驗室。


葉老對曹雪濤的勤奮努力十分欣賞,尤其看中他身上的那一股韌勁,彷彿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對曹雪濤也是關懷備至,教導有加。


這也使曹雪濤寫出了《白細胞介素Ⅱ激活的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抗腫瘤作用的實驗研究》這樣讓專家評委拍案稱奇的畢業論文。專家們一致認為論文在四個方面有獨到的創新見解,已達到博士生的畢業水平,建議他馬上參加博士生入學考試以補修博士生第二外語等課程。



後來一篇描寫曹雪濤的文章說,葉天星老先生當時對曹雪濤說:“我一生有兩大遺憾:一是沒能把二醫大免疫學科建成博士點,二是沒把教研室建成全軍重點實驗室。你年輕,有才華,希望你留下來,完成我的夙願。”


山東人的豪氣頓時在他胸中激盪,讓這位年輕人一口答應這位他待之如父的導師,要留在國內,“幹一幹”。


在2008年經濟觀察報採訪曹雪濤時,他說:


我的導師葉教授,我讀到碩士第二年他就退休了,後期身體不好一直臥床。跟葉教授我更多同他談一些理想,我對他非常敬佩,因為他對科學有一種 真正的好奇心。他四個孩子去世了三個,他的夫人去世,包括他去世,葬禮都是我操辦的。他夫人去世那天我去看他,他晚上還在燈下看免疫學的雜誌,他已經對生與死悟透了。你想他晚年白髮人送走了三個黑髮人,這種打擊太大。所以葉老是很淡漠功名的一個人,在生物界他的交往很少。





2

全軍重點實驗室的日日夜夜

那个因硕士论文太优秀,被直授博士学位的学生,后来怎样了?

受到葉老的影響,曹雪濤決心做一位本土科學家,一定要建一個全軍重點實驗室。


開始的時候,缺錢缺實驗器材。1991年要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三萬塊錢。曹雪濤跑到北京去答辯,住十幾塊錢的小旅館,六個人一個房間。第二天答辯完很興奮,要省錢又連夜坐車回上海。就是這樣捨不得花錢,這樣一步一步發展起來這個實驗室。


免疫學那時只是一個小學科,要想取得大的成果,就需要付出成倍的努力。


那幾年中,曹雪濤所付出的,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他幾乎每天都工作12小時以上,有時候,他和同事們為了求得一個實驗結果,一連幾個晝夜奮戰在實驗室。時常是幹一個通宵,回家打個盹,又硬撐著爬起來。


終於,經過不懈努力的曹雪濤迎來了夢想成真的時刻:


幾年下來,他們竟“殺”開一條血路,一路斬關奪隘,捷報頻傳:相繼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兩項;三種基因藥物通過國家藥審進入臨床試用;申報國家專利16項……


人民日報在2000年發表了一篇《祖國的驕子——曹雪濤》,文中這樣寫道:


他把全部身心和精力都奉獻給了祖國的醫學科技事業。他曾幾次累得胃出血,昏倒在實驗室 ———他永遠忘不了導師的那句話:“中國的科技上不去,永遠被人看不起”




3

對待科研的境界

那个因硕士论文太优秀,被直授博士学位的学生,后来怎样了?

曹雪濤實驗室一直持續產出著高質量的研究成果,這與導師的境界息息相關。


根據統計,歷年曹雪濤院士共指導12位博士獲得全國優博,從2001年2011年更是連續11年入選全國優博指導教師,遙遙領先其他博士生指導教師,被網友稱為“最牛博士研究生導師”。


在人才培養方面,曹雪濤一直認為:三流導師傳知識,二流導師教方法,一流導師授理念。


“作為導師,要讓學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把自己當成瞭望塔甚至發射架,讓學生的眼界更開闊。我不希望自己是一個傳授知識的匠人,而希望是一個啟發學生悟道的明師。有時一句樸素的話,就能讓學生茅塞頓開。”


就如同他和葉天星教授一樣,更多是傳承了一種對科學的追求。曹雪濤說:

從他身上學到一種科學家對很多事情的淡漠。要說科學研究體系上面,當然這種話我說出來不是很恰當,我覺得葉教授更多的是科學方法上的指點,研究體系更多的還是我建這個實驗室之後自己慢慢找到的。


曹雪濤一直珍藏著一張從泰山上俯視泰安城的照片。這是2004年,研究生錢程在登泰山時拍下後,作為聖誕節禮物寄給了曹雪濤。“從事科研就要站在高起點上,站在泰山頂上才能看到別樣的風景。”曹雪濤說,“這是一種境界。”


曹雪濤的成就和故事還有許許多多,多到兩天兩夜也講不完。但我們可以看到,他的成功因素可以歸納為三點:

機遇、努力、境界


這也是每一個人人生轉折的因素,是每個人通向成功的轉折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