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最牛的人:炒股沒有捷徑,我只是堅持了我的“笨方法”

高手和“傻瓜”相提並論,似平不可思議,相互矛盾。

美國有部電影叫《阿甘正傳》,描寫一位有點憨傻的男人在現實世界中總是取勝的故事。故事雖有一些荒誕,但它向我們說明,在這個人人都聰明的世界上,智性並不一定總能取勝,而混飩的思維反而高出一籌。從這個意義上說,炒股高手並不是真正的“傻瓜”,而是超越了一般的智性層面,昇華為更高級的混沌層面的智慧者而已。

在股市炒作中,化智性為混沌,實際上就是把認識股市和認識人性的各種繁雜的智性,轉化成更高一級的真理,把握相對中的絕對,有限中的無限,有條件中的無條件。被轉化成混沌的智性,往往更靠理性的整體性直覺,和對股市的“醒悟”來認識股市的。它是一種更直觀,更整體性的智慧,超越了普通股民的智性,因而,總能使自己對股市的認識和判斷能力,超過普通投資者。

說起高手的混沌和“醒悟”,其實並不是什麼玄妙、神秘的東西,更不是迷信或高不可攀的思維狀態。我們知道,藝術家的頓悟、科學家的靈感,以及哲學、宗教經驗中,都有這樣的體驗,雖說名稱各不相同,但其機理是一致的。都能從具體、有形、無序的客觀現實裡面,直接抽出其根本的筋脈,直達事物的內核。

股市中有“搏傻”一說。股市與賭場的區別在於,後者全憑運氣和膽量,而前者基於理性分析。但股市畢竟也有投機的一面,在具有一定投機性質的股市裡,有時全憑理性分析也是不全面的。百分之百地依據理性分析,有時會抑制自己的靈感,而這種靈感常常又是從理性分析中得來的。這聽起來有些矛盾,但事實就是如此。因為理性會有多個不同的層面,有些層面會滋長著正確的靈感,而另一些層面又會抑制它。因此,過於理性,會使投資者在市場中畏手畏腳,裹足不前,對靈感都會左顧右盼,以至喪失機會。所謂“搏傻”,其實並不是盲目地下單,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任,它恰恰是建立在理性分析基礎上的行為,是對理性的一種肯定和超越,因為如果只有理性,就永遠不會行動,股市是有風險的,理性就會告訴我們,什麼都不能買。因此,從這個意義說,搏殺是理性付之實施的有效外延。他們之間並不矛盾。搏傻並不傻。

華爾街最牛的人:炒股沒有捷徑,我只是堅持了我的“笨方法”

所以股市高手的“傻”並不是無知懵懂的傻,而是基於理性的混沌思維的行動方式。

對股指底部和頂部的判斷,以及各種形態的平臺整理後突破的方向,技術指標是真是假,技術圖形是可靠還是騙錢,傳聞消息和信息可能蘊藏的含義,管理層可能出臺的調控政策,主力操作的意願等等,很多都似是而非,似有似無,對於這麼多因素構成的綜合作用的判斷,僅憑理性分析還是不夠的,往往在關鍵的方向取捨上,還要依靠整個腦力系統混沌運行所產生的直觀或頓悟,用新一層的境界超越一般智性,在股市中,這類高手是少數、但這個境界應是每一個投資者追求的目標之所在。

搏傻的前提是,市場上還有大量比你更傻的人買你的股票。因此搏傻並不拘泥於某一種具體的操作方法,有時股價越升越去“傻”買;有時又是越跌越買;有時是越升越賣,有時是越跌越賣。其關鍵還是抓住了市場的本質。比如有時為什麼要越升越買呢?因為有時可能會有新的炒股思路在股市中出現了,並還未得到廣大投資者的認識,因此其上漲前途是有潛力的。有時又為什麼要越跌越買呢?因為可能判斷出底部近在眼前或主力砸盤吸貨的質。與此相反,也可類推。因此搏傻並不是盲目,而是基於理性分析的勇敢行為。高手也是勇敢的。


炒股如何進行波段操作

波段操作就是指投資股票的人有價位高時賣出股票,在低位時買入股票的投資方法。

波段炒作比找黑馬更為重要,在每一年的行情中都有主峰和主谷,峰頂是賣出的機會;波谷是買入的機會。 波段炒作很容易把握,這是對於大盤而言。很多個股具有一定的波段,我們對一些個股進行仔細研判,再去確定個股的價值區域,遠遠高離價值區域後,市場會出現回調的壓力,這時候再賣出;當股價進入價值低估區域後,再在低位買入,耐心持有,等待機會,這樣一般都會獲取較大收益。

選股技巧:比較適合波段操作的個股,在築底階段會有不自然的放量現象,量能的有效放大顯示出有主力資金在積極介入。因為,散戶資金不會在基本面利空和技術面走壞的雙重打擊下蜂擁建倉,所以,這時的放量說明了有部分恐慌盤正在不計成本出逃,而放量時股價保持不跌恰恰證明了有主流資金正在乘機建倉。因此,就可以推斷出該股在未來行情中極富有短線機會。

買入技巧:在波谷時買入。波谷是指股價在波動過程中所達到的最大跌幅區域的築底行情往往會自然形成某一中心區域,投資者可以選擇在大盤下跌、遠離其築底中心區的波谷位置買入。從技術上看,波谷一般在以下的位置出現:BOLL布林線的下軌線;趨勢通道的下軌支撐線;成交密集區的邊緣線; 投資者事先制定的止損位;箱底位置等等。

賣出技巧:波峰是指股價在波動過程中所達到的最大漲幅區域。從技術上看,波峰一般出現在以下位置:BOLL布林線的上軌線;趨勢通道的上軌趨勢線; 成交密集區的邊緣線;投資者事先制定的止盈位;箱頂位置。

持股技巧:根據波長而定。波長是指股價完成一輪完整的波段行情所需要的時間。股市中長線與短線孰優孰劣的爭論由來已久,其實片面的採用長線還是短線投資方式,都是一種建立在主觀意願上,與實際相脫鉤的投資方式。投資的長短應該以客觀事實為依據,當行情波長較長,就應該採用長線;當行情波長較短,就應該採用短線;要讓自己適應市場,而不能讓市場來適應自己。 整體來看,市場總是處於波段運行之中,投資者必須把握波段運行規律,充分利用上漲的相對頂點,抓住賣出的機會;充分利用基本面的轉機,在市場悲觀的時候買入,每年只需做幾次這樣的操作,就會獲取良好的效益。

在運用波段操作時必須要根據波段行情的運行特徵,制定和實施波段操作的方案和計劃,具體來說要把握好波段空間中六要素:波軸、波勢、波谷、波峰、波長、波幅。

波軸

波軸是指波段行情中多空相對平衡位置。波軸是波段操作的核心要素,以中軸線指標AXES為衡量標準,當股價位於中軸線AXES之下時,投資者可以予以關注,股價接近波段行情的波谷區域時可以擇機買入;當股價位於中軸線AXES之上時,投資者要保持觀望,在股價接近波段行情的波峰區域時擇機賣出。

波勢

波勢是指波段行情的整體運行趨勢和方向。多數情況下,波段行情的運行趨勢是保持一定斜率的向上或向下運行,絕對水平的波段行情比較少見。當股價水平運行而且波幅極小時,往往是行情即將突破的前兆,此時,除非有相當的把握,否則儘量保持靜觀其變為好。

波段操作中關鍵是要講究順勢而為,要根據波段行情的不同運行方向,包括不同的運行斜率,分別採用不同的波段操作方法,如:波段行情在向上運行時,投資者要在基本不丟失籌碼的前提下,進行波段操作;而在向下運行趨勢的波段行情中,投資者應該以做空的方式波段操作。

波谷與波峰

波谷是指股價在波動過程中所達到的最大跌幅區域。波峰是指股價在波動過程中所達到的最大漲幅區域。波谷與波峰屬於波段操作中的買賣進出區域,主要由以下一些條件組成:

1、箱體運動的箱型頂部和底部位置;

2、BOLL布林線的上軌線和下軌線;

3、趨勢通道的上軌趨勢線和下軌支撐線;

4、成交密集區的邊緣線;

5、投資者事先制定的止贏位或止損位;

6、股價以軸線之間的平均偏離值的位置;

波長

波長是指股價完成一輪完整的波段行情所需要的時間。股市中長線與短線孰優孰劣的爭論由來已久,其實片面的採用長線還是短線投資方式,都是一種建立在主觀意願上,與實際相脫鉤的投資方式。投資週期的長短應該以客觀事實為依據,惟市場趨勢馬首是瞻,當市場趨勢波動週期長,就應該採用長線;當市場趨勢波動週期短,就應該採用短線;投資者要讓自己適應市場,而不能讓市場來適應自己。

波幅

波幅是指股價在振動過程中偏離平衡位置的最大距離。由於交易成本因素的制約,波段操作必須要有一定的獲利空間才可以進行,如果股價的上下波動幅度過小,投資者就不宜採用波段操作。雖然,近年來印花稅和佣金都有所下降,絕大多數投資者的一次完整交易費用不會超過1%,但考慮實際操作中的正常誤差,股價的波幅必須達到3%~5%以上時,才是波段操作的最佳環境。

投資者在制定波段操作計劃時必須重點考慮這些要素,具體而言,投資者需要做到以下方面:

1、依據波軸決定投資取向。

2、依據波勢決定具體操作方式。

3、依據波谷與波峰決定買賣時機。

4、依據波幅決定介入程度

5、依據波長決定操作週期


高位套牢者如何翻身

(一)高位套牢者如何翻身高位套牢者快速翻身第一步:適時止盈止損

炒股追求完美,還不如不幹呢。始終持有獲利的股票,不如擇機了結。獲利的股票,如果一直持有,而不及時了結的話,會將既得利潤再次消耗掉,因此不可以只做長線死多頭。

獲利的股票,就像滿堂的金玉,永遠守是守不住的。長期相守,只能滋生富貴的驕橫心態,因而必然導致操作失敗而自取禍患。功成身退,獲利及時了結,就是天大的炒股之道。

在現實生活世界中,很多人凡事都要求做得個十全十美,盡善盡美。找對象,希望對象既有錢,又漂亮,又溫柔,又有文化等等;找工作,既要工資高,工作環境舒適,又要求工作輕鬆、體面,結果經常失望。凡懷有這種心理的人,進人股市後,通常也會追求完美,既想抄到最低點,又想賣到最高點;縱然持有領漲股,又想把每個波段都做足。在操作中,又往往謹小慎微,處心積慮,害怕犯一點錯誤,但事實上這種心態,只能導致投資者不斷犯錯誤,一次次地懊悔,一次次地失去賺錢的機會。

這類投資者,往往事先會按照自己企求完美的心情,為投資設計一個計劃和目標,如一定到賺 100% 的利潤再賣出,一定要漲到 50 元再賣出等等。但在現場操作時,又會受到盤面變化和現場氣氛的感染和左右,例如突然又會發現另外一隻股票漲的更快,更有投資價值等等,因此在完美心態的左右下,又開始分析利弊,左右搖擺,猶豫不決,不知買哪一種股票更加“完美”。當他終於做出了決定.另一隻股票可能已經見頂了,而賣出的股票又開始猛漲。如果他迷途知返,或就抓回原來的股票還來得及,但他這時又在“完美”的心態驅使下,認為既然賣出的股票,為什麼還要買回呢?所謂“好馬不吃回頭草”,結果坐失良機。等他眼見賣出的股票昇天後,他才開始懊悔,而這時,原來的股票卻又下跌了。

這類投資者在買賣股票的時機上,也會因追求完美而坐失良機。“留點錢給別人賺”,這種話是很多投資者掛在嘴上的口頭撣,是炒股之道的真知灼見。然而,真正能做到的投資者又是何其少也!有的投資者手裡的股票可能已經翻了一番。但還在等翻第二番,還信誓旦旦地說,我一定要把股票賣在頂部上影線的杆頂。這種企求完美的做法當然很難實現,結果坐失良機,一錯再錯,本來完美的事,越做越不完美,最後鑄成大錯。

理論上說,普通投資者是無法在股價的最低值和最高值成交的。因為最低值也好,最高值也好,都是莊家和機構投資者的最後殺手鐧,是強弩之末,是他們自己計劃中的最後驛站,即使普通股民有預見,也很難在最高價和最低價出現的一瞬問,使自己的操作能夠成交。

很多投資者懷著這樣一種企求完美的心態:我在更高的價位都沒有賣出,難道還要我在更低的價位賣出嗎?我一定要比這個價更高再賣出,結果股價掉頭向下,跌去 10%,投資者又說,一定要等它反彈了再賣!假如股市真的有所反彈,他們立刻又會認為股價下跌只不過是個回檔,股價將會創新高,結果股價再掉頭向下,跌去 15%,20%……這些投資者以企求完美的心態,一遍遍地如法炮製,結果股價大跌,悔之晚矣。

企求完美,只能導致更大的失誤。然而,如果判斷失誤怎麼辦?例如,賣出後股價又創出新高,買入後股價又創新低。這也是正常的,因為股市從來就沒有完美,沒有完全符合人意志的事。出現這種情況,有些投資者,仍在追求完美,我賣都賣了,難道還讓我以更高的價買入嗎?或者,我買都買了,難道還讓我以更低的價賣出嗎?須知,此時正確的理念仍是:拋棄一切迫求完美的想法,迅速糾正錯誤,立刻進行相反方向的操作,加價買人創新高的股票等更高點賣出;或貼價沽出創新低的股票,等待更低點補回。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股市沒有絕對完美的事,能夠糾正錯誤就是相對的完美。


(二)高位套牢者快速翻身第二步:善數不用籌策-不跟毫利計較

股市中善於買賣的,不一定非要用什麼價位買賣;善於計算的,不必跟毫利計較。善於清倉的不一定非要怎麼操作也可以完成。善於建倉的,也不必非在某價位上,就可牢牢地建倉。

所以,掌握炒股之道的人善於救己,所以不會被股市拋棄;善於及時清倉和建倉,所以股票不會被套牢。這就叫買賣時的明智。

所以,這種不計較毫利的明智,是值得大家學習的;如果不明智地計較毫利,就是別人的反面借鑑。這些人自以為聰明,可以多賺一點點,其實是大糊塗。這的確是個精要深奧的道理。

股市投資者在委託買賣時,總想著買進便宜一點,哪怕一分兩分也好;賣出時高一點,哪怕一分兩分也好。這樣看起來可以使自已多贏利一點,但計較一兩個喊價單位,往往會喪失很多買進賣出的機會。

投資者總是喜歡在委託中以“進價”的方式操作,即委託買入價格低於現時最低賣出價;委託賣出價高於現時最高買入價格。這種操作方式,如是如願以償,當然是好事,但很多投資者都有這樣的經歷:為了買低一點點,而沒有成交,結果股價迅速拉昇;為賣出高一點點,沒有成交,結果股價迅速下跌。這都是因計較一點點差價,而喪失了買賣機會的原因。

投資者在操作過程中,會因為計較一點點毫利,而出現心理方面的變化。行情是瞬息萬變的,如投資者在委託買入時,委託價格比現時最低賣出低一點,但行情有可能逐級盤高,這時投資者可能會想,再等一等,股價會下來的,但越等股價越高,投資者畏高而不敢追漲,很可能喪失了一隻追進漲升股票的機會。與此相反的情況,投資者在委託賣出時,委託價格比現時最高買入高一點,但行情有可能逐步走低,這時投資者會想,等一等,股價或許會反彈的,可股價卻越走越低,投資者越不捨得賣出,結果喪失了出逃機會,也可能被套。

因此,投資者在買賣之前,首先一定要樹立買賣的理念:這隻股票我是否一定要買到!或,這個股票我是否一定要賣出。如果這種信念樹立後,投資者就不必計較一點得失,因為這一點毫利與你所判斷的趨勢相比,實在是九牛一毛。如果堅決買進,就可以敲進,即買入委託一個高於現時最低賣出的價位;如果堅決賣出,就可以委託一個低於現時最高買入的價格。這樣很快就會成交了。投資者計較一兩個喊價,通常是買賣信念不堅決造成的,如認為可買可不買,可賣可不賣,就會造成這樣的結果。

成交後,即使股價又跌下了自己的買入成交價,或股價漲過了自己的賣出成交價,也不能後侮。因為這不是自己買入價高了一點,或賣出價低了一點造成的。你的目的已經達到,剩下只是判斷自已的決策是否符合趨勢、而不是斤斤計較一點點的得失。

股票投資要逢高賣出,逢低買入,這是眾人皆知的常識。每一個投資者都希望這樣。

但股諺也有一句“最高不賣、最低不買”,就不是人人能懂的了。這句話是股民在多年的股市實戰中總結出來的。所謂“吃利吃八分”,“把魚頭魚尾留給別人”,就體現這樣的道理。這是炒股高手的至理名言,但大多數投資者總想計較一點點差價,結果錯失良機。

炒股高手並不是真的不想買到最低價,賣到最高價,而是最低價、最高價都難以把握。炒股高手即是如此,更何況新入市的投資者。因此,買賣股票切忌計較一點毫利,而喪失了寶貴的機會。

股市裡常有這樣的現象,越是老股民越能感到股市的風險性,行情的變化無常;而越是新股民越是不怕,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新股民越是喜歡計較一點得失,而老股民常能做到適時了結,儘管失去了一點毫利,但成交迅速,獲得了安全,迴避了風險。

因此,那種自以為肯定可以多得一點毫利的投資者,將面臨更大的風險,投資者不應因小失大,得不償失。在決策後,應果斷地不計小利而完成操作,才是明智之舉。


(三)高位套牢者快速翻身第三步:正視自身的缺點,避免被深套,必須掌握的五大股市必備常識——效應

1、錨定效應

也稱沉錨效應,指的是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作為一種心理現象,沉錨效應普遍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為主是其在社會生活中的表現形式。

因為第一印象接受的是事物的外在的形態或者單方面的信息,因此具有表面性和片面性。比如我們看到的連續上漲的股票,一直在漲,看著心理就癢癢,連續漲了好多天,因為過去一直漲,所以相信他還會漲。一衝動就進去了,誰知道剛進去就回調了,這時候仍然會受過去連續上漲思維的影響,他會漲起來的。就一直拿著一直拿到被深套。這就是我們總是停留在過去的思維中不再往前看,這樣就會缺少了對未來的收益和風險的評估。應拋棄過去第一時間對股票的看法,正確的分析和認識股票未來的走勢。

2、對比效應

股民為什麼喜歡買低價股呢?對比效應是主要的心理因素。不同的股票之間,比價格高低,低的好像自己就“賺”便宜了。機構、莊家非常善於運用對比效應,從而達到迷惑散戶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股民為什麼愛在新股上市當日買股,應該說股民明知風險很大,但是此一現象卻仍然火爆。其心理效應正是對比效應。對比在哪裡:股價上漲幅度的對比,一般個人也就一日上漲10%,但新可漲100%以上,且在一、二個小時,甚至20多分鐘就可辦到。這種對比效果顯著,是火坑也要往裡跳了。

3、近期效應

股民總是對離我們發生在當下比較熱的事件感興趣。由於前期虧了錢,現在個股上漲,怕,不買;漲第二天,猶豫;漲第三天,漲第四天,接連的上漲且都是發生在最近,這時近期效應發揮作用了,股民毅然決然地買入,豈不知股價已經較高了,結果表明一買就套。

由於近期效應,股民傾向於頻繁換股,看到連續幾天都上漲的股票,就換股,常常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後悔莫及。

4、因果效應

凡事必有因有果,由因推果,由果追因。在股市,跌了要問原因,漲了要問原因,這恰好為很多媒體提供了就業機會,並提供了哄騙、引誘廣大股民的機會。股市是一個隨機系統,它的上漲下跌是受其自身運轉規律決定的,當然重大政治經濟事件對其會有影響,但改變不了股市的運行趨勢。但它的隨機漲跌,的的確確激活了股民的因果效應,反而很多時候著眼於細節,搞得暈頭轉向,少了應有的堅持。

5、類似效應

“守株待兔”的故事,就是一則非常生動的類似效應說明。由於股市隨機波動的屬性,其K線就會表現出相當強的類似效應;股市因為上次K線形態買入而賺了錢,就會在心理上形成類似效應;相反,因某種K線姿態而虧了錢,也會形成強烈的類似效應。俗話說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就是相當形象的說明。

由於股民缺乏專業的炒股技術分析能力,分不清一模一樣的K 線形態在不同趨勢中已經“此一時已非彼一時”,結果上次賺錢,這次卻虧錢;上次虧錢,這次不買卻踏空行情,左右扇耳光。長時間來看,則是股民虧錢的主要心理效應。


炒股鐵律

1、 只買上升軌道的股票,不買下降軌道的股票,如果股票一直在上升軌道,就永遠持有,永遠不要賣!

2、 在上升軌道的下沿買進股票,然後持有,到上升軌道發生明顯的變化,賣出。

3、 局面複雜看不清的股票,千萬不要進去,柿子撿軟的捏,炒股也一樣。

4、不要把所有的錢一次性買進同一只股票,即便你非常看好它,而且事後證明你是對的,也不要一次性買進。總有可能買得更低,或者有更好的機會買進。

5、 如果誤買了下降通道的股票,趕緊賣出,避免損失擴大。如果沒有損失,也趕緊退出觀望。

6、 不是上升通道的股票,根本不要看。管它將來怎麼樣,不要陪主力去建倉。沒時間陪他們耗著。

7、 贏錢時加倉,輸錢時減碼,如果你不想死的快而想賺得快,這是唯一的方法。

8、 不要相信業績,那隻代表過去,不代表將來。炒股是炒將來,不是過去。

9、不要幻想老是去做短線,每天進進出出。股票不是做愛,頻繁進出,可能給你帶來快感,但會讓你損失很多的錢,唯一受益的是證券公司,而且你不會有那麼高的水準,你也不是莊家。

10、股票很便宜了,跌了很多了,不是你買入的理由,永遠不是!他還可能更加便宜!

11、股票很貴了,漲了很多了,也不是你拒絕買入或者賣出的理由。他還可能漲得更高。

12、不要買太多的股票,最好不要超過五隻。你沒有那麼多精力看著她們。如果你想娶五個老婆,即便你身體夠好,你也滿足不了你的老婆們。韋小寶的故事只發生在小說裡。


操盤第一難在看盤,第二難在情緒的波動:

市場品種繁多,需要耗費腦力篩選,分析清楚主力意圖的難度也大,很多盤面現象是並不符合邏輯的,想破譯莊家操盤手誘空誘多的手法,光憑技術分析和各類消息來對付是不夠的,主力反技術操作並利用假消息誘空誘多時時發生,使人防不勝防,市場的波動上漲首先是由主力配合各類政策導向來調控的,甚至是某一個集團同時在操縱引導幾個板塊甚至整個市場,難度如此之大,造成的投資失誤當然是常事。

投機行業的困難不是在於一兩次的盈利有多麼艱難,而是在於如何保住資本的前提下穩步前進。 當你好容易抓住一次絕佳的投資機會,獲取了50%的利潤之後,只要虧損30%就又回到了從前的水平。 每一次的成功都只會使你邁出一小步,但是每一次失敗都會使你向後倒退一大步。 這就造成了一個不公平的事實,但是隻要你選擇這一行業,你就要無條件的接受這種不平等。所以不論任何時候,你必須要小心翼翼,因為任何的驕傲自大,都會造成你的疏忽大意,因此任何時候,都不能有驕傲自大的情緒。在這個世界上人們總在不停的犯著錯誤,沒有人是永遠正確的,成功者在小事上也許會犯錯。但是在關鍵問題上總是小心謹慎。正是因為他們有著這種清醒的認識,所以當他們犯錯誤時。他們總是有迅速糾正的能力。錯誤是在所難免的,驕傲卻會像麻醉品一樣使你麻痺大意,當你真正的深刻明白這個道理時,就不敢驕傲自大了。

對,不要告訴我你賺了多少,關鍵是下跌過程中,你能否把利潤牢牢的放進口袋裡。 中國股市歷來急漲慢跌,能生存到現在,風險意識永遠必須放在第一位。在證券市場裡面參與投資活動,只有“ 賺錢才是硬道理 ” 。

追求的買點,絕對不是什麼支撐點或是突破高點後加倉。 那些技術分析在實戰中已經沒有什麼意義,因為人人都知道跌破支撐點要止損,創出新高可以加倉,而現在這樣的操作結果,就是止損後被人震出局,創出新高後被高位套牢,因為莊家就利用了你們這樣的心理。市場總是最好的證明,不能適應市場變化的,也將成為市場的犧牲品。 我們要求的買點就是買進就升,賣點就是賣出就跌。一個人要想在股市中長期獲利,必須要有自己的投資理念 ,別人的東西再好,知道的人多了,那也就是垃圾了。所以很多人認為自己的技術分析已經不錯了,結果讓你虧損的就是那些所謂的技術分析。因為那些眾所周知的技巧,已經被市場淘汰。

專注是堅持的源動力

約瑟夫.基爾施納在舉世聞名的著作《聰明人的聖經》裡講述了聰明人聰明的做法就是專注,他說:“如果你醒著,你就當清醒;如果你睡著,你就當酣睡。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就不應該再考慮其他事. 如果你的手在這裡,你的思想也應該同時在這裡。如果開始行動,就不要遲疑。”

專注的結果,他也告訴了我們:“當你在生命中生活,在死亡中死去,與你自身以及整個宇宙和諧一致的時候,就再沒有任何使你恐懼的東西了。”

這就是專注。專注是一種完全在當下的狀態,完全與你的事情融為一體的狀態,在做事的時候做事,不想別的。不對過去發生的事情感到自責和後悔,不對未來要發生的事情感到焦慮和恐懼。當 你在做事情的時候,你只擁有事情。莊子曾展示了這樣一種狀態:“萬物與物同生,天地與我合一”,這就是專注的最高境界。畫家畢加索在專注的時候,幾個月沒 脫過鞋子,結果爛在了腳上,這就是和事情在一起。我們從小就學習的《全神貫注》裡,羅丹在修改女神雕像的時候,居然全然忘記了友人。

當你專注於當下,專注於事情本身的時候,你會發現時間會停滯,不知不覺過了很久,這時候才發現你堅持了很久。專注就是忘記堅持。

專注的時候,內心也會非常的平靜,你忘記了要去堅持,就不必分配精力給“堅持”,不斷拿出精力來告訴自己要堅持。你忘記了目標,不需要拿出精力來提醒自己“我還有目標”。專注就像激光一樣,全世界,只有這一個。

於是哲人說,專注才能從容。當你專注的時候,你就可以從容的做事情。顯示的結果就是堅持。

專 注還是在定完計劃後放下你的目標。在面對巨大的任務和目標,人往往無從下手,也容易產生退縮和恐懼,感覺自己難以企及。首先,由於計劃過於宏偉、龐大,你 覺得要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做了充分的準備後才能開始執行,結果你一直在等待這樣一個合適的時機,而計劃也在等待中不了了之。其次,當執行中產生變化的時候,你也很容易產生挫敗感,當變化不利於大目標的時候,你更容易產生焦慮。

華爾街最牛的人:炒股沒有捷徑,我只是堅持了我的“笨方法”


要在股票暫時遇到困境時或者別人不願買入時買入,要在股票風光得意或人們爭先搶購時賣出。


股票選股形態:

牛股形態——單陽不破

“單陽不破”的定義

在任何一個投資市場,都存在買方和賣方兩個市場,即多空雙方。只要有多空的存在,多空雙方就會有力量的強弱變化,你強他弱就形成了波動,有了波動就有了形態,形態進而形成趨勢。因此根據多空強弱的變化所形成的形態總結出來的單陽不破戰法。

“單陽不破”具體的K線表現形態為:一根大陽線出現後,其後6-7根K線橫向盤整,並且所有低價都沒有擊穿該陽線的最低價,這就是“單陽不破”。

華爾街最牛的人:炒股沒有捷徑,我只是堅持了我的“笨方法”

“單陽不破”一旦有效形成,其調整時間不會超過8根K線(如上圖所示),通常會運行到第6根K線便進入啟動期,行情隨時會拉昇而起。“單陽不破”會形成最安全的買點,即一根陽線出現,其後7天調整未破其底部,說明市場內在上升力度強勁。即使走勢失敗,也能順利出局,風險極小。

運用“單陽不破”能極高概率的捕獲拉昇股票,但是作為一種分析方法它不是萬能的,為了規避市場潛在的風險,在運用時必須有嚴密的規則制約。“單陽不破”K線組合是上升力度強勁的趨勢一種形態特例,並表現出極穩定的啟動時間規律,藉此我們能有效的抓住階段行情的升勢。

牛股形態——小鳥依人

小鳥依人:股價經過充分的整理,突然發力上攻,成交量急劇放大,當天以巨量中陽或大陽報收,第二天,股價平開低走或低開低走,給人以走軟的假象,當天通常以縮量小陰小陽報收,這是拉昇前的震倉,並非股價走軟。

華爾街最牛的人:炒股沒有捷徑,我只是堅持了我的“笨方法”

替換高清大圖

牛股形態——黃金三角

形成原理

股價每次上升到某一水平價位,便呈現出相當強大的賣壓,每次股價上升到該水平價位便告回落,但由於市場的看好該股,逢低吸納的買盤十分強,股價每次未回至前低後又反彈,致使下探低點越來越高,若將每一個短期波動高點連接起來,便可畫出一條水平阻力線,而每次短期波動的低點則可以連接出另一條向上傾斜的線,這就形成了上升三角形。

華爾街最牛的人:炒股沒有捷徑,我只是堅持了我的“笨方法”

黃金三角這一K線的買點切入位置就是三角的底部,即跌到跌不動的時候,那麼賣出的位置自然就是三角的高位。

華爾街最牛的人:炒股沒有捷徑,我只是堅持了我的“笨方法”


股票賣出信號

一、上升動力衰竭型賣出信號

華爾街最牛的人:炒股沒有捷徑,我只是堅持了我的“笨方法”

1. 移動平均線呈大幅度上升趨勢。

2. 經過一段上升後,移動平均線開始走平。

3. 當股價由上而下跌破走平的移動平均線時,便是賣出信號。

4. 驗證一條移動平均線所顯示信號的可靠性,可以多選用幾條移動平均線,以便相互參照。同時,在正常情況下,成交量也相應減少,賣出的信號更明確。

二、反彈完結型賣出信號

1. 先確定移動平均線正處於下降過程中。

2. 再確定股價自下而上突破移動平均線。

3. 股價突破移動平均線後又馬上回落,當跌回到移動平均線之下時便是賣出信號。

4. 這一賣出信號應置於股價下跌後的反彈時考察,即股價下跌過程中回升至前一次下跌幅度的1/3左右時馬上又呈下跌趨勢,跌破移動平均線應賣出。

 三、弱市反抽型賣出信號

華爾街最牛的人:炒股沒有捷徑,我只是堅持了我的“笨方法”

1. 移動平均線正在逐步下降。

2. 股價在移動平均線之下波動一階段後,開始比較明顯地向移動平均線挺升。

3. 當靠近移動平均線時,股價馬上回落下滑,此時就是賣出信號的出現。

4. 如果股價下跌至相當的程度後才出現這種信號,那麼宜做進一步判斷,不能因此而貿然賣出。如果股價下跌程度不太大時出現這種信號,就可看作賣出的時機已經到來。

 四、暴漲超買型賣出信號

華爾街最牛的人:炒股沒有捷徑,我只是堅持了我的“笨方法”

1. 確定移動平均線正處於上升過程中。

2. 股價在移動平均線之上急劇上漲,並且與移動平均線的乖離越來越大。

3. 計算乖離率。如果所得乖離率已經達到30%-50%,同時股價開始急速反轉下跌並與移動線的距離縮小,這便是賣出信號。

4. 如果乖離率過大時,出現了回檔下跌的跡象,即由於股價上漲過速,當回跌至前一次上漲幅度的1/3左右時又恢復上升趨勢,那麼也可以做快速的短線操作。


莊家和散戶應該是什麼關係?

莊家和散戶就是魚水的關係,沒有散戶這譚深水的養護,魚兒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礎,不可能長的又肥又大;如果沒有魚兒的出現,水也只能是水,而且是死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是這個道理。莊家做盤太獨,不給散戶留有餘地,最後的結果就是無人跟盤,不能全身而退;散戶追漲殺跌,就擾亂主力做盤思路,有可能導致莊家棄莊。

莊家操控一隻個股很辛苦,難點之一就是對付那些頻繁買賣、追漲殺跌的散戶,而主力最喜歡的就是那些鎖倉,默默等待的資金,因為這部分資金不會干擾他們的做盤。比如像今天的情況,很多莊家的資金已經捉襟見肘,而很多散戶乾的確是昨天追,今天賣的事情,由於散戶的群體效應,主力的護盤壓力就比較大,而那些能忍受風險和損失,能和主力同舟共濟的個股,主力護盤壓力就會明顯減輕。

當然,如果所有的散戶都鎖倉待漲,那直接的後果就是主力吃不夠貨,無法控盤,也就不可能出現拉昇,所幸由於人性的貪婪和畏懼,敢於持股、敢於鎖倉的散戶不多,所以主力無論在吸籌還是出貨階段,都不缺乏有效的對象,這也是股市興衰更替的核心所在。一個理智、成熟的散戶,應該具備獨立的思考能力、嫻熟的分析手段、全面的知識功底,能夠不盲從,一旦選中目標,就不輕易離棄,在關鍵之時可以助主力一臂之力,在風光無限的時刻不盲目自大,能夠及時離場,這樣的散戶就是主力最佳的合作伙伴。可能有人說,你說的這些太難,普通散戶根本做不到。是的,如果所有散戶都能做到,那這個市場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礎,如果做不到上面的要求,散戶在股市中終究難逃被人魚肉、被人血洗的結局。

因此,從根本上來說,一隻股票的上漲,莊家是核心,莊家實力的大小和散戶的跟風程度決定了股票的上漲高度,二者缺一不可。沒有主力辛苦的吸籌、控盤和拉昇,個股根本無法走出像樣的走勢,沒有散戶的跟莊、鎖倉,主力也沒有如此巨大的實力操盤,二者應該是相互依靠的關係。當然,到了目標為達到的時候,莊家和前期介入的散戶都會明智地選擇撤退,後知後覺的散戶資金充當最後的接棒人,就成為必然,這個時候埋怨莊家兇狠,不如反思自己。

股市就像是恆久的賭局,他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股票永遠在動,只要有人以較上個交易價更高的價錢買股票,股價就會升一點。相反,有人願較上個交易耕地的價格賣股票,股價就會跌一些。上上下下就如同波浪,看不到始,也看不到終。

到賭場去賭錢,你知道何時賭局開始,因為莊家會告訴你該下注了。你也會知道賭局何時結束,全部的牌一翻開,這個賭局就結束了。你很清楚輸會輸多少,你也知道贏會贏多少。

在股市下注,你直接面對何時進場、何時等待、何時出場的決定。沒有人告訴你進場的時間,也沒有人告訴你離場的時候,所有的決定都要自己做,每個決定都是那麼的艱難,每個決定都沒有定規。你不知這一住下去贏會贏多少?輸會輸多少?賭注的數額也必須由你決定。所有這些決定都是令人生畏的!不是麼?你決定進場了,幸運的你有了利潤,股價升了。你馬上面對一個問題:夠麼?你怎麼知道股價的波動不會一波高過一波?不幸的股價跌破你的買價,你也面對一個問題:虧多少?更要命的是你不知道他是不是暫時下跌,很快就會反彈?如果最終有可能等到勝利,為什麼現在要承認失敗?在股市這個"恆久"的賭局中,你每時每刻都面對著這些決定!

更重要的是,在股市上的這些選擇,並不是僅僅腦子一轉,而必須採取一定的行動才能控制你所投資近的命運。不採取行動,你的賭注永遠在臺面上。而“行動”倆字對於懶惰者來說是多麼令人厭憎的字眼!問問你自己喜歡做決定麼?喜歡獨自為自己的決定負全部責任麼?對99%的人來說,答案是否定的。股市這一恆久的賭局卻要求你每時每刻都要做理性的決定,並且為決定的結果負全部的責任!這就淘汰了大部分股民,因為他們沒有辦法長期承擔這樣的心裡壓力!

這一恆久變動的股市還有一致命的特點:它能使你虧掉較預期多得多的錢!因為你什麼都不做,也可能使虧損不斷增加。在賭檯,每場遊戲你最多失去你下的注。你在下注之前就很清楚你準備失去這個數目。除非你在下一場賭局重新下注,你的虧損不會超出這個數目。在股市,他把你的下注拿走一些,又給會一些,又是多些,有時少些。你說該怎麼辦?

實踐證明,能承受交易系統虧損期的交易者通常是市場中的贏家,因為他們知道正常的虧損是系統化交易的一部分,沒有任何人的系統能做到100%的勝率。接受小的虧損,正是這些小的虧損增大了系統的適用性,大的盈利才能被系統捕捉到。交易者往往在靜態的圖表上能夠客觀地對待已經發生的系統信號,知道依據交易信號進出是最合理的選擇,但一旦交易信號發生在盤中,就很難再現盤後的那種客觀,這時的主觀看法成了影響系統績效的最大潛在風險。因此,“歷史的眼光”在系統應用中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個系統化交易者,不應該再擔心“買入後會是否會漲”,“會漲多少”這類預測性的問題,而應該是以對策為主,最關心的是“做對了怎麼辦”,“做錯了怎麼辦”這類策略性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