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故事:田下古村之高氏燕山公祠

在田下现存的祠堂中,自西向东数第三个祠堂便是“高氏燕山公祠”。 燕山公祠建造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

万载故事:田下古村之高氏燕山公祠

(网络配图)

该祠堂坐北朝南,西面隔菜地与宋家祠为伴,东侧与张家祠紧密相连,和周文公祠隔巷为邻;南面有田下路、田下潺潺小溪紧紧环绕,隔蓆草田与集园书苑、汤家公馆遥遥相望。

万载故事:田下古村之高氏燕山公祠

(网络配图)

祠堂占地面积在2000余平米。其中,菜地,果园约占300余平米,晒场、鱼塘200余平米。祠堂正屋共五进,大堂内有24根高达8米的方形石柱,整座建筑高大恢宏,以砖木结构为主,石结构为辅,木构件雕龙画栋,具有较高的人文艺术价值。

万载故事:田下古村之高氏燕山公祠

(网络配图)

其中最大特色是前栋与二栋之间的天井上建有一座20多平方米的方形伞亭,四周有石围栏。坐向右侧还有四扇三间的享堂一栋,左后还建有粮仓、账房、客房、客厅、厨房等10余间,分别有门与大祠堂相通。

万载故事:田下古村之高氏燕山公祠

(网络配图)

祠堂南面围墙东西两侧各开有一扇大门,东侧大门内侧上方横匾红底黑字写有“入孝”二字,外侧上方红底黑字书写“忠节”二字。据前辈们说此门是为办白喜事之用,平时一般都不开此门。

万载故事:田下古村之高氏燕山公祠

(网络配图)

围墙西侧大门上方写有“燕山公祠”,这是进出祠堂的正门。两门之间,相距约20米,用花格砖墙相连,花格墙围成的院内有月形鱼塘一口,四周晒场砖铺地面。右侧享堂前有果园,有株胸围两米左右的参天古柏树,因此当时人们称此处为“田下柏树下”。

万载故事:田下古村之高氏燕山公祠

(网络配图)

田下燕山公祠为缅怀高氏始祖高琼功德、教育励志后人弘扬先祖遗风、爱国爱家、建功立业而建。万载高氏始祖高琼(935~1006),家世燕人,字宝臣,号燕山,历仕太宗御龙直指挥使、保大军节度、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功勋卓著。

万载故事:田下古村之高氏燕山公祠

(网络配图)

高琼第四个儿子,字帷胥,奉命到江西筠州任钤辖,并落户筠州(现高安市),住地后称高家巷,高琼的后裔于元末明初从高安、上高等地迁居万载。万载高氏上五房分布于株潭镇同胜、车陂、上坊,及双桥镇门岗与潭埠镇芳林,下五房分布于罗城镇横坑、黎明,三兴镇的沙潭,鹅峰乡的长江、布塘、田江,以及高城镇。真可谓是人才辈出,家族兴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