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到來,如何養心養生?

佛經緣

中醫常說,夏通於心,夏季屬火,與心配屬。熱擾心神,暑熱導致的出汗、乏力、心情浮躁、心悸、失眠等多種現象,都與心的功能失調相關,所以,夏季養心非常重要。

1.午睡養心。心主血脈,心氣推動血液在血管中運行,供給五臟六腑,對每一個臟腑都有一個溫煦的作用。心通於火,午時火最旺,最消耗能量了,所以在中午陽氣偏盛的時候,需要休息來養陰,達到陰陽調和之目的。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一下:上午11點至下午1點,是睡午覺的最好時間。

2.靜以養心。我們常說“心靜自然涼”,就是說心要靜,戒躁戒動。如果心總是“躁動”,心臟總是處於亢進的狀態,心陰就會不足,出現心煩急躁、失眠多夢等現象,就容易誘發各種心血管疾病。養心,能平衡五臟六腑。

3.適度出汗養心。夏季炎熱,人們喜歡躲在空調屋裡,其實這並不合養生之道。須知人若經常不出汗,心陽、心氣不順,心火就會大。再則,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如果總不出汗,溼寒就排不出去,會影響其他內臟器官,引起脾胃疾病和中暑。中醫說“汗為心之液”,出汗的過程,就是身體裡的陽氣蒸騰陰液,讓陰液通過毛孔到達肌體表面的過程。所以,適當出汗是身體陽氣順暢、津液充足的一個表現,也是順應天時。

當然,夏季出汗也不是越多越好。汗為心液,出汗太多也會傷心陰,耗心陽。所以,夏季要在早晚運動,微微出汗即可,不要大汗淋漓。

4.紅色食物養心。根據《黃帝內經》以色補色的原理,夏季多吃一些紅色的食物,有養心之效。從陰陽五行來說,紅為火,入心、補氣、補血。夏季用紅色食物養心,是古人的養生之道。夏天多吃一些西紅柿、烏梅、胡蘿蔔等,喝紅葡萄酒,可以養生益智提神;多吃些紅豆,可緩解口渴煩躁等症。正午時分是“心火”最旺時刻,容易出現心煩易怒。要想避免心火過亢,服用赤小豆最適合不過了。

5.苦寒食物養心。蓮芯味苦性寒,入心、腎二經,有清心去熱、補腎固精之功效,可治腎虛。史料記載,乾隆皇帝每到避暑山莊,總要用荷葉露珠炮製蓮子芯茶,以養心益智、調整元氣、清心火。西醫認為,蓮子芯所含生物鹼具有顯著的強心作用,可以緩解心律不齊。蓮子芯苦寒,儘量不要空腹服用。胃寒怕冷者,也不宜喝蓮子芯茶。

6.穴位按摩呵護心。其一,按摩膻中穴(在兩乳之間)。有寧心神、開胸除悶等作用。有個成語叫作“心花怒放”,它的著眼點就是膻中穴。心梗急救時,按壓的就是這個部位。生氣時,往下捋一百下左右,可以達到順氣的作用。您看人們氣急時是什麼表現?捶胸頓足啊。捶胸,這也是一種人體自救方式吧。其二,拍打心包經。心包經是人體十二經絡之一,也叫“救命的心包經”,分佈於胸脅、上肢內側中間、掌中、中指。經常按摩心包經,可有效消除心臟外部的心包積液,解除心臟所受到的不必要的壓迫,使心臟正常功能得到恢復,有能力將血液送到身體各個部位,將堆積的廢棄物帶走。操作很簡單:手掌稍稍用力拍打,每側三分鐘到五分鐘,拍到微微發紅就可以。心包經是心臟病急救時的重要經絡。心臟離左側近,刺激左側心包經,急救效果最迅捷。

朋友,如果您夏天有心煩意亂、口舌生瘡、食慾不佳、精神不振等症狀,特別是“心火”較旺,建議抓住季節與臟腑相通的好機會,在夏季養好心氣。

(燕趙都市報 無憂/文)


燕趙都市報

夏天天氣炎熱,晝長夜短,氣候乾燥,根據中醫的說法夏季在五行中屬火,對應的臟腑為“心”。因此,夏季養生的一大關鍵就是養“心”,但中醫所說的“心”並非僅僅指“心臟”,而是包括心臟在內的整個神經系統甚至精神心理因素。

夏至起是真正的炎熱到來,出汗量遠遠大於其他節氣。夏季中醫養生之道認為汗液為津液所化,血液唾液同出一源,所以有“血汗同源”之說,而血液為心所主,故又有“汗為心之液”之言。夏至與心氣相通,夏季多汗則易使心氣渙散,因而中醫有“春養肝、夏調心,秋養肺,冬養腎”四季養生學說。

所謂“心通於夏氣”,是說人的心臟與夏季相應,心臟的生理功能在夏季比較旺盛,具體表現在心主血脈,氣血旺盛,運行暢達;汗液排洩增加;陽氣充,浮於外,功能活動亦加強,精力充沛,因此為更好地從夏季飲食養生,必須把握時令與臟腑的關係,有目的地補充心臟所消耗的能量,以保護心氣。

“養心”除了能順應中醫理論夏季養生理念以外,也有非常明顯的實際意義。因為在夏季,氣溫過高本來就容易使人精神緊張,心理、情緒波動起伏,加上高溫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降,病人很可能出現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的情況,即便是健康人,也可能出現情緒暴躁等現象。所以養心也是防止情緒起伏,甚至預防疾病發生的好辦法。

現代醫學也發現,當氣溫超過33℃時,人體新陳代謝會顯著提高,從而加重心臟的工作量。同時,天熱,汗腺開張散熱,汗出過多,血容量降低,黏稠度加大,心臟泵血時會更加吃力。夏季,心臟很勞累,本身的營養供應又相對較差,一不小心就容易出毛病。因此,夏季養生重養心。

夏季如何養心?

中醫認為“心主神明”,即人的精神活動由心來主管。而心對應“夏”,炎炎夏日人也比較容易煩躁、發怒,脾氣不好,因此夏季養生要重視“靜養”,保持心情舒暢,切忌大喜大怒。

可以做一些相對平和的運動,例如太極拳、散步、慢跑、繪畫、釣魚、書法等。在運動時也要注意不可過度出汗,適當補充水分。

夏季出汗可以降低體溫,還可以排除身體的垃圾和毒素,但汗為心之液,出汗過多會損害心陽,影響心臟功能。夏季不出汗,體內溼熱散發不出去,會影響其它的內臟器官,引起脾胃疾病和中暑,所以夏季既不能呆在空調間中不出汗,又不宜在高溫環境中劇烈運動大量出汗。

夏季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養心可以多吃蔬果、粗糧、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起到強心的作用。

受高溫高溼所困,夏季人體脾胃功能減弱,應少食多餐,減少腸胃負擔。多吃一些去火的蔬菜和水果,如冬瓜、苦瓜、西瓜、梨、紅小豆、綠豆等,少食肥甘厚膩之物,清淡飲食。

充足的睡眠也能保證心神寧靜。因此,夏季應早睡早起,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同時適當午睡以補充睡眠不足,預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臟疾病的發生。要學會睡“子午覺”,就是子時(23時)之前入眠,午時(11時~13時)再補午覺。


離仨歲

《內經》上說:春主肝,夏主心,意思是說春季要注意保養肝臟,夏季要注意養心。現在正是盛夏時節,那麼我們養生的關鍵就在於養心,那麼夏季怎麼養心呢?中醫介紹,夏季養心要從多方面入手,下面為大家介紹夏季養心的攻略!

起居調養

進入夏至,就是盛夏了,這時,仍應遵循自然界夏季陽多陰少的規律,宜夜臥早起,但夜臥並不是說可以熬夜,尤其是夏至前後,更應注意睡眠,睡好“子午覺”。因為子時與午時是一天中陰陽相互交接的時刻,故睡好“子午覺”有利於一天中陰陽氣的順接,以順應夏至陰陽氣相接的自然規律。

“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過後,意味著一年中最難熬的暑熱天———“三伏天”(注: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就要來臨了。夏至時節天氣炎熱,室外工作時避免長時間在烈日底下勞作,要加強防護,預防中暑。夏季天氣炎熱,容易出汗,出汗後不要立即吹冷風,要適當補充水分,但不適宜飲冷飲,也不宜立即洗冷水澡,因為此時陽氣在外,伏陰在內,內裡臟腑陽氣空虛,腠理開洩(皮膚紋理開放),容易受風寒溼邪侵襲,損傷陽氣。同時,空調的溫度不要過低,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

運動調養

夏至時節,應選擇早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體育鍛煉,可選擇在河邊、公園、海濱地區等空氣新鮮的地方,儘量避免劇烈運動,夏至當天更要少運動或不運動,可以選擇散步、慢跑、太極拳、瑜伽、游泳等為宜,運動以不疲勞為度,避免大量汗出。出汗太多,不但傷陰液,也傷陽氣。

飲食調養

夏至在農曆五月,屬火,午火大旺,此時肝氣弱,心氣正旺,金氣受傷,飲食宜減酸增苦,調理胃氣,益肝補腎以固密精氣,也可多食淡味食物,保養心臟。夏至前後可多飲綠豆湯,多食新鮮蔬菜、瓜果等,如芥菜、莧菜、西紅柿、節瓜、冬瓜、絲瓜、水瓜、荔枝、桂圓、西瓜等。但要注意冷食、冰凍瓜果應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可結合藥膳食療進行調養。


保溫杯枸杞水

立夏時節中醫養生方法,太極儒醫王洪財向您推薦一氣周流三位一體全週期中醫養生法,祝您健康快樂 一、飲食養生(藥膳)   立夏時節,此時的飲食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纖維素為主,多吃蔬果、粗糧。平時可多吃魚、雞、瘦肉、豆類、芝麻、洋蔥、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楊梅、香瓜、桃、木瓜、西紅柿等;少吃動物內臟、肥肉等,少吃過鹹的食物,如鹹魚、鹹菜等。 姜韭雞蛋羹   鮮韭菜汁20毫升,生薑汁10毫升,雞蛋2個(100克),醬油、鹽少許。   將雞蛋打入碗中,調勻,加入韭菜汁、生薑汁,醬油、鹽適量,與雞蛋攪勻後將碗放入蒸鍋中,蒸15分鐘,熟後食用。本羹中韭菜汁辛溫,能溫中助陽;薑汁辛溫,能溫中散寒、和胃止嘔;雞蛋潤燥、養心、安神。三者互相配合可達到溫中、和胃的效果,對於老年體弱、脾胃虛寒者尤為適宜。  

二、中醫導引運動養生 立夏時,可選擇相對平和的運動如太極拳、中醫導引、散步、慢跑等。 具體方案: 1、 每日早晨練習六字訣一遍和太極六式十五分鐘 2、 每日睡前練習混元樁二十分鐘,接著靜坐養心功二十分鐘。 3、《諸病源候論》:跪坐在地面,雙手向前扶地,這個動作是從伸展腰背的動作發展來的,接下來,把雙腿打開一個肩的寬度,兩個小腿的內側保持平行,五指張開撐地,腰背伸直,把呼吸放慢,當我們吸氣的時候,把背向上拱起,收臀,收一點下巴。接著呼氣的時候慢慢把腰向下壓,抬頭挺胸。反覆這樣練習,吸氣背部向上拱起,充分地拱背收臀收下顎;呼氣背部放平,抬頭,腰椎向下放。每個動作保持大概5到10個呼吸。

三、經絡養生 1、點按足三里三分鐘 2、揉搓湧泉穴三分鐘 3、摩神闕穴順逆時針各36圈 4、上下搓膻中穴三分鐘

四,中藥養生 由蒼朮、白芷、藿香、山奈等分製成香囊。現代醫學的研究表明,芳香類中藥含有植物性揮發油,而這類揮發油具有一定的抑菌、抗病毒的作用。此外,香囊散發的陣陣藥味,能刺激黏膜的免疫反應,調整人體免疫系統,增強免疫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確能有效遏制感冒病毒的入侵,適用於老少人群。這些藥物所含揮發油的特殊氣味,會讓蚊蟲逃之不及,因此,在相對小的空間內如房間裡或車內確實可以達到一定的驅蚊蟲效果。 不過,由於香囊含有中藥揮發油,芳香刺激可能會引起孕婦胎動不安,而對某些氣味過敏的人群也容易受到刺激誘發病症,為防意外,孕婦及過敏性體質的人群不宜使用 太極儒醫末學閏才祝清涼一夏,健康快樂!


太極儒醫王洪財字閏才(法名慈財)

世間本無事,人心起波瀾;

所有情都是“心”的奉獻……養心:

長遠培養健全心靈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耐性,“善良”能獲得內心的溫暖,緩解內心的焦濾;養心得持之以恆保持:平淡寧靜、樂觀豁達。

“養心莫善於寡慾”——孟子曰

養心:平靜心神、清心寡慾、氣定神閒、達到內養精神,氣血和暢,將可培充人體能量。

夏天,多閉目養神、靜坐(靜則神安);

飲食方面,養心安神有:柏子仁、蓮子、百合、紅豆、紅棗、茯苓、麥冬、……

關於養生:首先,五臟六腑得運行正常。

臟腑功能正常,從而消化五穀,產生津液,補益精髓,將使人的神氣也隨之健旺。

鼻,吸入“五氣”(臊、焦、香、腥、腐)

口,進入“五味”(酸、苦、甘、辛、成)

五氣貯藏於“心、肺”;五味貯藏於“腸、胃”:

經過消化吸收其精微物質,來維持五臟之氣。

其次,陰陽平衡。

“氣”為無形物質,屬:陽;(代表人體功能)

“精血津液”為有形物質,屬:陰;(代表飲食五味)

五味進入身體,由臟腑吸收轉化為營養物質來滋養身體,並維持生命。

眾所周知:“病從口入”

飲食沒有節制,身體功能活動過度,精氣耗損。精氣轉化成機體功能,功能會因飲食沒節制或偏嗜而有所損傷。

所謂飲食五味,各有各的好處、作用。

根據四季、五臟選取相宜食材。“五味為陰生之本、而五味也會損傷五臟”。所以,根據四季要調和五味,才能:

骨正筋柔、氣血和暢、腠理以密、骨氣以精、延年益壽、活到天年。

陰陽之本,二氣常存,“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調和機體,使其平衡。

簡述,見諒!


葦妃

謝約!

在中國傳統文華,周易八卦中,以交立夏節,為進入夏季的標緻。此時,五行中火逐漸旺盛起來。火旺則金處死地,水處休地。金代表肺,水為腎。所以,必先養金補水去燥除溼為原則。夏季是 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此時是新陳代謝的時期,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旺盛起來,活躍於機體表面。夏天的特點是燥熱,“熱”以“涼”克之,

盛夏酷暑蒸灼,人易感到睏倦煩躁和悶熱不安,因此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靜下來,神清氣靜,做到神清氣和,切忌 ,以防 內生。注意 ,夏季是心臟病的高發期,中醫認為“心與夏氣相通應”心的陽氣在夏季最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臟的養生保健。夏季養生重在精神調攝,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熱助熱,火上加油。心靜人自涼,可達到養生的目的。淺薄之見,略抒心得不妥之處,敬請指點。關注我,關注健康。



黃牛嬉鼠2

權威國醫專家養生指導:

夏季來到,“火曰炎上”當養“心”,養心之要,以“靜”為本;

“靜”之法門:

1.午後坐禪或小憩20-30分鐘,平時多靜少動不宜多發汗傷陽;

2.飲食清心之品,如:麥冬、蓮子、藕、花生(生的)、苦瓜等等;

3.適當飲綠茶以行茶道,茶可入心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