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帮大二的儿子收拾房间洗衣服,以为这就是爱?做个成熟会爱不断成长的妈妈是我们一辈子的课程

昨天,我去我小姨家,上大二的表弟放暑假回家,小姨高高兴兴的替表弟整理房间和洗衣服,好像她替儿子做这些事情是很稀松平常的。

我感到很震惊并且和小姨就此事谈了我的看法,她喜欢帮助已经上大学并且有自理能力的儿子,但是在很多方面,她的帮忙不是在“帮助”他,反而让他发展出另一种模式,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帮助他,而这种认为,会影响他在学校及未来在职场中的人际关系,也会影响到他的婚姻关系,哪个妻子会喜欢一个只需要对方照顾而不去分担的丈夫呢?

妈妈帮大二的儿子收拾房间洗衣服,以为这就是爱?做个成熟会爱不断成长的妈妈是我们一辈子的课程

小姨一直误以为,帮助自己的儿子清理他所制造出的混乱、帮助他处理没有完成的事,就是有让她有机会表示对儿子的爱。可是这是真正的爱吗?表弟把自己应该负的责任留给别人去承担,做母亲的自然不会介意,别人却觉的很不应该。遗憾的是小姨并不觉得自己经常性的这种帮助表弟有什么不妥,反而是我小题大做。

冰心说:“世界上没有两件事物,是完全相同的,同在你头上的两根头发,也不能一般长短,然而——请小朋友们和我同声赞美!只有普天下的母亲的爱,或隐或显,或出或没,不论你用斗量,用尺量,或是用心灵的度量衡来推测:我的母亲对于我,你的母亲对于你,她的和他的母亲对于她和他;她们的爱是一般的长阔高深,分毫都不差减。”
我们相信每个父母都有一颗爱孩子的心,为了孩子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但是,为什么在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和我们的初衷越来越远?很大的原因是因为父母们不会爱。
有太多的父母分辨不出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孩子需要的爱,而不是自以为给孩子爱;更有父母打着“爱孩子”名义的幌子,却做着伤害孩子的事情。

为人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让孩子成长。

学习做成熟有爱的父母

妈妈帮大二的儿子收拾房间洗衣服,以为这就是爱?做个成熟会爱不断成长的妈妈是我们一辈子的课程

这是我最近看孟迁的《哺喂孩子的心灵》这本书时,看到的一句话,这是适合所有父母的一句话,没有人天生会做父母,都是后天学习得来的。
《哺喂孩子的心灵》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亲子书籍,但更是一本自我成长的书籍。书中从滋养孩子内在生命成长的四大原动力:认同——孩子自信的来源、安全感——孩子幸福一生是我保障、重视——爱的聚焦、接纳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我们自己的个人成长展开详尽的分析。其中,最让我受益的部分是,自我成长和自我关系。

作者孟迁 从心理学角度深度的剖析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父母、孩子、以及和自己的关系。同时书中有大量作者自己和家族的故事,让读者的我深刻的感受作者的真诚和开放,也有一些作者工作坊和父母成长沙龙的真实案例,从中能让我更好的了解到我们每个人成为现在的自己都是有很深的原因。

爱孩子的前提就是我们爱我们自己

妈妈帮大二的儿子收拾房间洗衣服,以为这就是爱?做个成熟会爱不断成长的妈妈是我们一辈子的课程我一直以为我是爱自己的。


我能够照顾好我自己,给自己做可口营养的食物、给自己买得体舒适的衣服,做让自己舒服的事情,不为难自己;
我善待我自己,我爱护自己的身体,所以我积极的健身运动,保持心情的开朗乐观;
我重视我自己,我愿意不断学习提升自己、让自己内心富足,成为一个合情合理的人;
我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努力,比起昨天的自己今日有微小的进步;
我接纳我自己的缺点和负面情绪,不因为消极思想和缺点而厌恶自己,我可以从经历中学习成长,呵护自己的心灵,抛弃犯错的感觉,抛弃指责、惩罚和所有的伤痛……

妈妈帮大二的儿子收拾房间洗衣服,以为这就是爱?做个成熟会爱不断成长的妈妈是我们一辈子的课程

当我看到《哺喂孩子的心灵》里“有你更好,没你也行(上、下)这两篇时,让我对亲子关系、夫妻关系、自我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个妈妈想成为一个好妈妈,必须经过个人成长才行,自己内心丰盈富足、稳定平和,只有自己爱自己,心中有充足的爱,才能更好的爱孩子和别人,我们不可能给别人自己没有的东西。
我很渴望和期待父母和老公的爱,如果他们没有满足我爱的需求,我难免会有生气、失望、难过的情绪,但当我真正的认同自己、接纳自己、爱自己时,有父母、老公的爱固然很好,没有我可以自己欣赏自己、自己爱自己。

孩子的成长,父母的修行


因为童年的成长经历,我一直不自信,很自卑,在人多的场合说话会脸红内心不自在,害怕自己说的不够好;领导委以重任时总是担心自己能力不够无法胜任……

我一直担心我儿子重蹈我的旧辙,不自信,生活中有意培养他的自信,不和其他孩子比较、多正面鼓励和赞美他、支持他适度冒险、在实践中增长能力,积累经验……但是,为人处世之道、德行习惯孩子是从我们身上学习来的,而不是通过我们的“说教”得来的。当我再三的告诉孩子你要自信,而我一直畏畏缩缩的活在自卑中,孩子也会嘴上说着我要自信,实际却很自卑。

如同作者所说:”做不好是因为看不出、给不出是因为自己还没有。”
育儿即是育己,养育孩子就是一场修行,只有不断修正我们自己,让自己更加完善,做最好的自己,我们才能以饱满丰盈的心态去爱孩子,减少父母对孩子无意识的伤害,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