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林:魔鬼的诱惑——世界杯批判

西子林:魔鬼的诱惑——世界杯批判

图片由乔治-罗甘摄

牛拉少纳来自东方。

牛拉少纳带着孙子到欧洲旅游。

碰巧来到德国,碰巧赶上那里的一项活动,在每一个城市都几乎是万人空巷,那之前人们成群结队向一个方向涌去。

——爷爷,他们去哪是?

——他们去看世界杯。

——世界杯是什么?

——那是一个魔鬼。

(一)主场之利

对于一支强队,拥有了主场就几乎拥有了一切。

对于一支一般的队,拥有了主场也拥有了平常没有的许多。

所以大家都争着当东道主。奥运会是这样,世界杯也是这样,除了最初的时候外。但是当大家发现了甜头,便都开始争起来。

于是几乎所有的球队都从担任东道主的那一刻成为世界足球盟主,乌拉圭、意大利、英格兰、阿根廷、法国,莫不如此,于取冠之路亦多争议。瑞典、智利、西班牙、韩国也都在他们担任东道主的那一届取得自己的最好成绩。

如今的情势愈加复杂,强队愈发林立,场内外手段愈发高妙,将来若不是东道主,不知想夺一次冠会有多么难。便是如卫冕之王荷兰者,想圆世界杯王者之梦,只怕也得等到担任东道主的时候。

(二)法西斯之恶

主场之利用到极致则是法西斯之恶。1938年,墨索里尼向东道主意大利队下死命令:要么赢得世界杯,要么不活命。对手匈牙利队在最终输球后边流泪边安慰意大利球员:输一场球,救二十二人,我们还是值得的。

(三)死亡游戏

墨索里尼和他获得的结果没有让球场死人。但是哥伦比亚人甚至没能保持住这份庆幸。在1994哥伦比亚队不敌美国队后,埃斯科巴被枪杀。全球陷入一片沉寂。

几乎在2002又听到这样的消息,还好,“裁判莫雷诺被枪杀”只是一条假新闻。

(四)黑衣人的舞台

黑衣人当然是指裁判。虽然现在的裁判服变花哨了。

你听说过尤文电话门的故事了么?里面可是提到一个波尔,那是英格兰的一个裁判,就是他在2002的韩国将维埃里对克罗地亚时的一个球以越位的理由给吹了出来。

球场的演员应该是球员,但裁判不甘寂寞,勇敢地站了出来。

于是“误判”,漏判,迫不及待的判,夸张的判,宽容的不判,层出不穷,层出不穷。

于是苏联(1986)、喀麦隆(1990)、尼日利亚、保加利亚(1994)、挪威、喀麦隆(1998)哭着离开,于是英格兰(1986)、意大利、西班牙(2002)含怨离去。

(五)球队间的算计

而表演也不是只由裁判主导完成的。

你阿尔及利亚想晋级下一轮是么?对不起,我德国和奥地利可以一起把你做下去(1982)。你巴西和俺阿根廷同组?俺就赢秘鲁一个6:0,让你巴西一场不败也出局(1978)。

(当然,俺们对好朋友有时候也可以玩一下这样的把戏的,比如在2004欧洲杯上,俺们瑞典和丹麦就联手把意大利玩了回去)

弱队有时候也学会这样玩。喀麦隆两届大败给俄罗斯,我总觉得至少有一届不是很正常的。那一届俄罗斯队出了个最佳射手,叫萨连科吧,但却没有小组出线。

(六)庸中佼佼之悲

但不管是否被算计,对许多队而言,能出线一回就属胜利。

世界杯是强者的游戏。弱者似乎永远没有涉足的权力。庸中佼佼也只好望杯兴叹。事实上舍甫琴科算是一个幸运的人。乌克兰独立参加世界杯的第二届,他们便如愿以偿。而当年曾得过世界足球先生的米兰前锋维阿(利比里亚),在利物浦风光无限的杀手拉什(威尔士),奈队友疲弱,遂空怀报国之心,而难登报国之舞台。

早期加纳的贝利、科特迪瓦的战士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七)球员的表演

能进入这个大舞台当然就是幸运的人。而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永远应该是球员。人们咋舌的是,球员的演技却不由自主地向另一个方向炉火纯青下去。

1998,面对小贝的顺腿轻轻一勾,身长八尺的大汉西蒙尼夸张地倒了下去。贝克汉姆只好出局。

便是2002的欧文,赢得点球的那一瞬间,难道一点也没有假摔的嫌疑?

还有2002里瓦尔多那狡猾的一倒。球击中腿部,却抱头掩面朝后倒下。天下最稀奇的演出莫过于此。可叹对手哈坎因此被罚了出去。

(八)上帝之手

这是一个最为著名的传说。是球场戏剧化的登峰造极。真是奇怪,这出戏的主角的名字的结构怎么同我的那么像。马拉多纳,一个阿根廷的天才,用手将球打进了英格兰人的球门去。别人说他是用手犯规,他说,那是上帝之手。

但是我在梦中问过上帝。上帝说,我的手从来没离开过我。那是他自己的手,不是我的手。

这是牛拉少纳给他孙子讲的魔鬼的故事。

当然,介绍魔鬼的事迹时,免不了带出几个天使。

很有耐性地听完,孙子长出一口气,然后对爷爷要求道:爷爷,我要看世界杯。

(写于2006/05/20。作者西子林,本名刘清原,襄阳媒体人,网络体育评论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