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攻打柏林占据优势,为何还伤亡30万人?

那年花曾落

第一、纳粹抵抗的非常顽强,希特勒知道自己即将迎来人生末日,却不打算乖乖束手就擒,希特勒决定德军统帅部撤离柏林,他本人则留下“与柏林共存亡”。他下令军事机关的所有参谋和文职人员都毫无例外地参加战斗,将退却的官兵立即处死。德国方面包括意大利,最后一共拼凑了80万军队,德军抵抗很顽强,一直到苏军攻入国会大厦,才最终放弃抵抗,他们的困兽犹斗给苏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第二,虽然战争进入到最后阶段,德军的指挥能力和战斗素养还是非常高的,德军在柏林方向的防御是重兵密集的纵深防御,包括外围的奥得河、尼斯河地区及柏林防御地域,在外围的两道防御地带,他们依托有利地形,顽强扼守每一条战壕,每一个散兵坑,给予苏军很大的杀伤。柏林是德军精心设防的城市,防御体系完整,工事非常坚固。越是接近市中心,苏军前进越艰难。坚固的楼房、隐蔽的地下室、地下铁道、排水沟壕等等,都为德军提供了发扬火力的支撑点。因此,苏军不得不逐栋楼房争夺,逐条街道攻取,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曾有苏军士兵回忆,德国军队的炮火及其稀少,但是德军的枪法很准而且一旦步兵接近德军的阵地,德军就会不要命的冲出来白刃战,德军的白刃战能力也很强经常需要两三个战友一起才能抵挡住一个德军的进攻。


兵工科技

在二战中,苏联红军在各个参战国当中损失程度是最惨重的,一共有620万名士兵阵亡、2300万士兵受伤或者失踪,而德意志帝国国防军在东线和苏军作战阵亡人数为370万左右。因此,苏联在与德国进行的最后战役——柏林围城战中牺牲的人数应该不算多了,当时的德国已经注定是败局,只是想拖住苏联而更多地向西方国家投降和靠拢。

在包括柏林围城战在内的整个二战中,苏联红军付出了惨重代价,主要有来自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二战前期,苏联在斯大林的清洗过程中主要军队领导均被清洗,导致军队战斗力、指挥和预判能力急剧下降。而相对应的是,德军采用了闪电战,其破坏力大在欧洲其他地方的战场已经表现的很明显,法国也就撑了一个多月。同时,党卫军又对苏联占领区采取高压政策,因此苏联战俘的生存率也就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苏联士兵的阵亡人数如此之高跟苏军高层的指导思想有关,其认为军队是为国家完成特定任务而鞠躬尽瘁的,因此没必要太在意士兵个人的损失。这点在苏军处于完全优势的柏林围城战中也表现的很明显,当时苏联领导人将德国帝国议会大厦当做攻陷德国的最终标志,因此从1945年4月29日就开始强攻该建筑,但是该建筑虽然经过炮击但是建筑质量还是相当靠谱,成为了德军死防的地点。苏军这种强攻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截止5月1日德军撤退为征服这栋建筑就死亡了2000多名苏军。至今,当我们参观联邦德国议会大厦时候还能看到当年苏联士兵用俄文写下的辱骂希特勒和德国的文字。

在欧洲战场结束后,苏军依然没有改变这种观念,在美国人对日本扔下两颗核弹后,苏联为了争取亚洲的利益,于1945年8月9日对日本关东军不宣而战。虽然当时的关东军是强弩之末,但是仍然是一支70万人左右的军队,苏军也是付出了相当的代价。而同时,我们看看美国,为了避免日本人和美军玉石俱焚,人家先是跨岛作战以达到让岛上日军处于补给困难而自生自灭的境地,后来又使用了原子弹,更是通过协议方式怂恿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大战日军,其理念则更加顾及胜利的代价。


陈皮果子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按照题主的意思,既然苏联占据了巨大优势,那么苏联就应该不费一兵一卒占领柏林咯?

事实上,苏联伤亡30多万人,既有苏联内部的因素,也有德国方面的因素。

1、苏联

苏联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能打胜仗,但是伤亡是敌人的数倍。

先说1939年诺门坎战役,苏军阵亡失踪9,703人,受伤15,251人。而日军阵亡失踪8,440人,受伤8,766人。

而在苏德战争的初期,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了,仅仅是开战的数个月呢,苏联就损失了超过百万的军队,其中超过70万人投降德军,调转枪口进攻苏联。而在整个苏德战争时期,苏联红军伤亡超过2960万(其中死亡及失踪915万、被俘446万、伤病1832万)。而德军伤亡1180万(其中死亡及失踪380万、被俘160万、伤病约700万)。

苏联的单兵素质一直以来都不如德军,而在苏德战争初期损失大批军队后,新补充的军队中,这种问题就更加凸显。

再加上苏德战争爆发前,斯大林在苏联内部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大清洗”,致使许多优秀的军事指挥官被处决,到苏德战争爆发时,苏军都不能有效组织军队反击,导致伤亡惨重,一溃千里。

而作为苏联救火队员的朱可夫,虽然能力卓著,但是和德国的古德里安、曼施坦因比起来,还是差出很远,指挥者素质的差别直接决定了双方伤亡的大小,而每次战役苏联的伤亡都是德军的数倍。

针对德军的闪电战,苏联有样学样,并发明了自己的战略,即“大纵深作战”,这是闪电战的加强版,需要的是大规模的军力投送以及雄厚的后勤支撑,而这是德军难以支撑的。大纵深作战是要在德军的正面上找到一点,打开突破口,而后迅速大兵团穿插,向纵深突击,进而向两翼扩张,扩大突破口,直至最后德军的崩溃。

这样的战术一次两次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当德军明白了苏联的套路后,就学会了在苏联打开突破口的时候,从后面来上一刀,让苏联失去突击力量,最终导致苏联的溃败。

事实上,几乎每次苏联的进攻,都是需要牺牲数倍于德军的兵力才取得的。所以也就很好理解为什么苏联在进攻柏林时伤亡那么大了,因为进攻其他地区也一样,苏联一直都是这个思路。

2、德国

德国在面对苏联和美英的两面夹击时,是怎么做的呢?

西线德军流传着一句话就是:“在东线狠狠的挡住苏联人,直到美国人来踢我们的屁股。”

这说明,德国已经放弃了两线防御的计划,而将主要精力放在东部战场。在西线,除了诺曼底的抵抗和阿登战役的反击,德国再也没有大的军事行动。而在东线,德国和苏联进行了殊死搏杀。

之所以德国会这么做,是因为英美法德等国,在古代属于同一个文明体系,这和苏联的斯达夫民族截然不同,因此德国对西方比对苏联有亲和力。

再者,德国进攻苏联时,对苏联的破坏激起了苏联红军的怒火,围困列宁格勒900多天,城内居民死亡大半。可想而知如果苏联占领了德国,德国的处境将会多么悲惨。事实上,从苏联军队跨入德国本土时,苏联红军就开始了对德国人的猛烈报复,不计其数的德国妇女被苏联人奸淫,大量财产被苏联人拆下运走,而德军战俘也在西伯利亚受尽折磨。所以,德国为了自己的生存,没有理由不跟苏联人拼命。苏联在东部的进攻可谓一步一个坑。

而此时的西方英美法等国家,则主动放慢了进攻柏林的速度,目的是让苏联独自进攻柏林,巨大的伤亡会消耗苏军的战斗力。

所以,单独进攻德国重点防御的柏林的苏联军队,势必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您的关注!


静Yes

据维基百科的数据: 苏军参战250万(进攻柏林市区的有150万),德军参战766750人(其中参与柏林市区防御的有45000名士兵和警察,另有40000名“人民冲锋队”成员)。 会战结束,苏军有81116人死亡或失踪,280251生病或受伤。德军有92,000-100,000被打死,220000人受伤,480000被俘(其中柏林市内有22000军人、22000名平民死亡) 综上所述,苏军的阵亡人数在8万左右是比较可靠的。


观潮听涛3

法国战败不守巴黎,德国战败也不炸巴黎,属于君子协定。

苏联人只想复仇,一定要打柏林,要把柏林打成人间地狱,德国人只有舍命相陪,变成恶魔与苏联天使决一高下。

苏联付出三十万伤亡,得到了一个废墟,失去了世人的尊重,引发了东西方冷战,得不偿失。

德国因为纵容纳粹,支持希特勒独裁,尝到了失地赔款的结局。

苏联因为抗击纳粹得到世人尊重,却因为攻打柏林,破坏文物,军纪败坏受到世人的唾弃。

如果斯大林比希特勒更大气,和平解放柏林,苏联就是伟大的国家。


心有远芳

需要明白的一点是,占据优势,并不意味着没有牺牲。而且,在争夺柏林的战斗中,德军还有几十万部队在希特勒的鼓动下守卫着柏林。苏军对柏林志在必得,德军则誓死捍卫首都,这场战争必定极其惨烈。

当时,固守柏林的军队,主要包括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装甲师,总兵力在80万人左右。这些军队,配备有大量的重型武器,拥有700门火炮和迫击炮,同时尚有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342架作战飞机。这个兵力和武器装备,势必成为摆在苏军面前的一块硬骨头。

为了尽快占领柏林,苏军更是下了血本。当时苏联调动了共计250万人的兵力,包括步兵、骑兵、空军、坦克和机械化部队。为了减少人员伤亡,苏联还调配了14200门火炮、1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同时征调了2450架飞机。希望通过重型武器的火力压制来尽快突破德军防线。

从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和武器装备来看,苏联是占据着明显优势。但是,德军则依托防御工事,利用河流和有利地势,组建了多道防线,誓死抵抗。苏联于1945年4月16日开始发起进攻,直至4月25日才实现了对柏林的全面包围。

经过多日激烈战斗后,双方又在柏林城内开始了惨烈的巷战。希特勒在柏林留下的几十万的精锐,为的就是要做困兽之斗。苏军的伤亡,也主要发生于城市巷战中。当时,德军在柏林内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利用地面建筑、地下室、排水沟和地下铁路,同苏军进行节节抵抗。

尽管苏联在人数和装备上占据优势,但却并不熟悉地形。可以说,在最后几天的城市巷战中,苏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痛代价。不过,经过苏军的英勇奋战,德军最终呈现出了全线溃败。

面对苏军的猛烈进攻,德军也开始出现了动摇。尽管希特勒还在抓紧组织和动员儿童参战,但已经有部分德军向苏军投降。到5月9日时,已经失去了“元首”的纳粹德国,最终宣布投降,柏林争夺战最终以苏联的胜利结束。

据战后统计,苏军在此站中付出了三十万人的伤亡的代价,但同时也取得了重大胜利,缴获了大批物资和装备。法西斯德国的投降和柏林战争的结束,标志着欧洲战事的结束。


碣石樵子

先来看看苏联和德国的实力对比,当时的柏林德军还拥有着近80万军队,苏联方面的进攻力量则为250万。德军当时拥有1万多门各种类型的火炮,苏联方面集中了1.4万门火炮。另外德军的坦克数量为1500多辆,苏联的数量大致与此相当。由此可见,柏林驻扎的德军依然拥有着强大的战斗力。

柏林战役一共持续了20多天,德军的抵抗异常激烈。尽管东线和西线的作战以及消耗了德军大量的精锐部队,但是当时柏林城内依然有着为数不少的德军精锐部队进行防御作战。这些老兵们在苏军进攻的路上,给予了他们极大的杀伤。当苏军进攻到国会大厦的时候,抵抗更加激烈,苏军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另外就是柏林是德国的首都,在西方的思想观念中,首都非常重要。什么都可以丢掉,放弃,首都不能丢掉或者轻易放弃。有人可能会说,那么法国巴黎为什么二战初期轻易就被德军拿下了?当时法国巴黎驻军不多,另外由于德军的闪电战极其快速,巴黎也就被德军拿下了。但是德国柏林不一样,希特勒当时深陷柏林,意图与苏联血战到底。因为这些因素,导致了苏联占据极大优势了的前提,还是付出了30万的伤亡代价。


大国重器解析

苏军打的是资源战 ,许多胜利都是比德军消耗大取得的,如库尔斯克坦克大战。这一仗伤亡30万,小于德军损失还是不错的。二战中苏联人口损失相当于德国损失的4倍多。

这是最后一战,苏军必胜已是定局,如采取像我军围困长春一样战法,德军也坚持不了多久,不攻自破。但苏军有耀武扬威的政治需求,有严格的攻取消灭德军的时间表 ,前线各部首长都要立功都有争先恐后,夺权最后的战果的积极性,所以不计损失,人海战术,笨拙的消耗钢铁和鲜血。

从战略看通过这毁灭性进攻打击,可以尽可能多的消灭潜在的未来的对手,付出代价是值得的。


梅花欢喜雨雪

苏军在这场战役中阵亡8万人左右,受伤人数多达27万人,总共加起来大概有个35万人左右。这个数据其实并不算多,想想当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伤亡110多万人,再比如莫斯科保卫战,苏军伤亡120多万人,再有像库尔斯克战役,苏军伤亡也有个80万人左右。再看看柏林战役中德军的损失,有个100万人左右,其中被俘虏的有48万人,这也就是说德军战斗减员人数大概只有50多万人。

其实打成这样的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题主的意思是不是说苏军不应该伤亡35万人?其实这也很好办,如果德军望风而降,像古代战争一样开城门献城,那苏军自然可以是0伤亡,同理德军也可以是0伤亡,但问题是柏林并没有投降,希特勒下令死守,要战至最后一刻。因此苏联是必须要打下柏林,假如围而不攻,这也不是办法,因为柏林是苏联的战略目标,这里面也有个政治意义,柏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但也有人很疑惑,既然柏林是纳粹德国的心脏,是最后的堡垒,那么理当死守,可为什么苏军伤亡才只有35万人?其实这个很好理解,柏林虽然重要,可此时德国能打的部队,基本上都不存在了,在东线本都输光了,西线也打得很吃力,此时德国虽然还有250万左右的军队,但有战斗力的其实不多,而且被分隔在各个区域,也很难都调往柏林。事实上,柏林战役中,德军能够集中80-100万左右的兵力,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但是这百万大军,早就是强弩之末,有战斗力的能有多少,也很难说,但有一点很容易确定,如果真的打阵地战,这100万军队恐怕会被秒杀。

对于苏联来说,这是一场城市攻坚战,自然也是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但由于柏林的政治意义太大,所以就不能太计较伤亡,如何快速拿下柏林,是苏军统帅最需要考虑的,而不是降低伤亡。但苏联是占据优势的,人数和装备,再加上战斗力,都是数倍于德军,柏林被攻克只是个时间问题,对于纳粹德国来说,守卫柏林,其实也是个面子上的意义,大家都知道守不住,因此士兵也不会太卖命,最后有差不多一半的军队被俘虏,可见战斗意志有多么的低。假如德军的战力依然保持在1941年左右,苏联要想打下柏林,恐怕就得投入个600万左右的兵力,伤亡大概也得有数百万,但现在德军还剩下几滴血,伤亡自然也不会那么大了。


图维坦

虽然苏军有数量优势 但是在兵员素质 武器装备 后勤补给上都逊于德军 德军的部队建制虽然都被苏军在之前的大大小小战役里给歼灭了 但其残部的战斗力还很强 到柏林战役时仍有30万人坚守柏林 并且在法兰克福 布劳泽高地等易守难攻的地段部署了防御 还有帝国防守大师海德里系的加成 士兵受法西斯主义的腐化 认定法西斯主义还有救 作战意志很强 其装甲部队仍有剩余的虎式 豹式 追猎者 猎豹歼击车 等数量不等的高质量装甲反装甲武器 海量的铁拳和坦克杀手火箭筒和反坦克地雷 对付t34和斯大林2等装甲车辆其实不虚 加上是主场作战 城市地段 还有德军把建筑破坏 给苏军装甲部队制造麻烦 尽管苏军有城市战的经验 但是 面对柏林这个城市还是很头痛 毕竟德军在这里集结了最后的重兵 阴险的德军处处给苏军制造麻烦 善于与苏军周旋 击毁 杀伤了不少苏军坦克 人员 也预示着苏军这场战役不会赢的太轻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