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兩伊戰爭被認為是“用最先進的武器打的最原始的戰爭”?

我們小學我無敵

兩伊戰爭,為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的戰爭,從1980年到1988年停戰,整整打了8年時間。由於發生於20世紀80年代,使用了許多現代化的武器裝備,自然可以稱為:現代戰爭!但是從整個戰爭的進程來說,雙方變不上什麼戰爭的藝術,幾乎就是完全依賴於數量取勝。 交戰雙方的軍事行動都沒有體會出什麼較高的軍事素質 相反單純的蠻幹更多,讓人無法理解的事情也相當多。從開戰來說,伊朗軍隊狀態非常差,由於西方的禁運,空軍幾乎失去戰鬥力,軍隊中的大多數軍官等離職,處於被反覆清洗的狀態,實際整體的素質已經很差。

伊拉克軍隊佔據很多優勢,當時伊朗空軍實際上已經停止運轉,在開戰之初,伊拉克空軍的空氣非常的順利,幾乎沒了抵抗,但是其空襲計劃制定相當成問題,只是出動了一少部分戰機參與空襲,而不是全部,而且空襲方式太簡單,自然效果非常差,只是走走形式一樣,結果在開戰的第二天,伊朗空軍就可以進行報復性空襲,實際沒有發揮任何效果。

戰爭初期,伊拉克沒能利用大好形勢,直接將伊朗空軍直接消滅地面,隨後伊拉克軍隊的行動也相當的讓人無語,採取的全線平臺,並沒有利用什麼裝甲部隊的機動優勢,進行快速機動穿插,幾乎就是靠著實力來進行戰鬥,而不是用靈活的戰術。

把坦克對炮臺來使用,變成炮兵了,戰鬥機變成單純的對地攻擊機,不以是戰場支援為主,而實際上攻擊對方的城市,最好雙方發展的導彈戰,襲船戰,戰術的技術含量太低了,故而有今天的評價。


講武堂

伊拉克IS肆虐之時,都虧了伊朗出兵相助,政府軍這才頹勢逆轉,現在基本上把IS打殘了。可是這兩個國家,之前一直都是中東的死對頭。

20多年前,兩國之間,更是爆發了二戰以來,死傷規模罕有的兩伊大戰。

1、啟示意義

兩伊戰爭,即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的戰爭,從1980年開打,到1988年停戰,整整打了8年時間。

20世紀80年代,已經是一個高科時代,各種現代化的制導武器,三代、四代飛機、多管火箭炮、裝甲車坦克都已成為各國的常規武器。

武器的進步,直接改變了戰場形態的轉變。

這個時候,戰場制勝的因素,已經由過去嚴重依賴步兵人數的人海戰術,進入到依賴高科技武器和戰略縱深的時代。

一個國家如果武器不夠先進,國土面積不夠大,在現代戰爭中,根本就沒有勝算。

現代武器,火力大,覆蓋面廣,投送距離遠,反應快,在一線戰場上,人數越多,反而會成為活靶子,增加數目空前的傷亡。

兩伊戰爭,就是很好的例子。開戰的雙方,都擁有了很多現代化裝備。但是打到後面,卻在拼人多,導致傷亡巨大。

2、為什麼要打?

伊拉克薩達姆軍事政變上臺後,投靠蘇聯,發展石油經濟,國力大增。前期從蘇聯獲得了大量的坦克、三代機的援助,一躍號稱中東軍事強國。薩達姆政權屬於伊斯蘭教的遜尼派。

1979年,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以霍梅尼為代表的宗教領袖上臺,推翻了國王的世俗政權,建立了以什葉派為主的宗教合一的政權。

遜尼派和什葉派,在中東地區互掐上千年,誰都想滅了對方。伊拉克薩達姆難以忍受什葉派在自己的鄰國,尤其是伊朗這個大鄰國掌權,做大。

伊朗剛剛發生革命,保守派和世俗派,還在繼續內鬥,國內政局不穩定。薩達姆覺得這是天賜良機,於是在1980年貿然出兵,攻打伊朗。

本來伊朗國內分成了兩派,矛盾尖銳,此時外敵來犯,剛好幫助伊朗政府轉移國內矛盾,壓制反對勢力,重新凝聚人心,抗擊侵略。

3、戰爭進程

歷史上,兩國為邊境交界處的阿拉伯河的主權而產生爭議。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為這塊有爭議的河流,藉口為抵禦“伊斯蘭革命”,悍然向伊朗發動軍事進攻,不久,戰局發生轉變,1982年之後,伊朗侵佔了伊拉克的領土,從而引發了曠日持久的兩伊戰爭,戰爭長達8年,成為繼越南戰爭後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戰爭。

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 第一階段,伊拉克全面進攻,伊朗組織邊境防禦和反攻。戰爭初期,伊朗由於發生伊斯蘭革命,各國都對其進行了封鎖,沒有武器供應。而國內又剛經歷過大清洗,尤其是軍隊有經驗的軍官,都遭到淘汰,戰鬥力弱。所以一度潰不成軍。

伊朗為了扭轉頹勢,發起聖戰,組建革命衛隊,以人海戰術,彌補了武器、戰鬥力低的劣勢。

第二階段,1982年2月,伊朗發展反攻勢頭,伊拉克被動挨打。伊朗一度攻入了伊拉克國內,伊拉克想簽訂停戰和議,但是伊朗想一舉摧垮遜尼派的薩達姆而作罷。伊拉克獲得了蘇聯、美國的武器,還有一些海灣國家的支持,收復了故土。

第三階段嗎,1984年開始,雙方展開地面拉鋸戰,加強空中與海上襲擊。伊朗一反過去打消耗戰的方針,力爭速戰速決。1986年2月初,伊朗出動9萬餘人的兵力,攻克了伊拉克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法奧。兩伊“襲船戰”一再升級,遭到襲擊的船隻達106艘,其中有28艘進出科威特港口的船隻遭到襲擊。蘇美相繼同意為科威特油輪護航,並以此為由不斷向海灣派遣軍艦,從而使原來就很緊張的海灣局勢增添了更大的危險。聯合國出面協調停戰。

第四階段,1988年,伊拉克重新掌握戰場主動權,再次攻入伊朗境內。2—4月,雙方使用了數百枚導彈襲擊對方的城鎮,掀起了一場空前規模的“襲城戰”。伊拉克漸漸佔了上風,經過兩天激戰,於18日下午全部收復被伊朗佔領兩年之久的法奧地區。伊朗在欲戰不能,欲罷不忍的境況下,被迫於1988年7月18日宣佈,同意接受聯合國安理會598號決議。

4、戰陣形態

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18日,伊拉克和伊朗各自接受了聯合國的停火決議,但雙方直至1988年8月20日才正式停止戰鬥。各自宣稱獲得了勝利。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戰爭中受到嚴重損失,除常規戰爭外,在戰爭過程中採取了襲城戰、襲船戰、襲擊油田等破壞敵方後勤、經濟設施的手段。伊拉克還對伊朗軍隊、平民動用化學武器。

作為軍事實力相對發達的發展中國家,兩國在戰爭中曾使用諸如蘇式米格-25戰機、美式F-14戰機、法式飛魚導彈等當時較為先進的武器,但同發達國家主導的戰爭相比,這場戰爭的形式仍然有不少差別。

雙方在邊境線,陳兵百萬,打個天昏地暗。由於這場戰爭擴日持久,兩國的現代化裝備,逐漸損失,或者缺乏飛行員、駕駛員、後勤維修、缺乏零件而不能動彈,最後變成了步槍+肌肉互搏。

伊朗由於被美帝封鎖,軍事裝備落後,只能依靠人數上的優勢,抵抗伊拉克的機械化部隊。伊朗組建了革命自衛隊,徵召全國的男丁上戰場,捍衛宗教正義,發動了瘋狂的反攻。在戰爭中鮮有集群化坦克長距離突擊作戰,而一戰中的塹壕戰、人海攻擊卻頗為常見,甚至還出現了沒有武裝的平民在狂熱的宗教信仰支撐下集體衝鋒,踩爆地雷的場面。

這與士兵在緊急徵召之下入伍,缺乏操作現代化設備的訓練、領導人指揮不當以及武器裝備配件不足,難以維修、保養有一定關係。

不過另一方面,在戰爭中也出現了用直升飛機打直升飛機、用防空導彈打小艇的新戰術,在襲船戰中和襲城戰中雙方大量使用了先進的反艦導彈與地對地導彈。

蘇聯人轉而支持伊朗,拋棄了伊拉克薩達姆,這給伊朗搬回了部分的武器劣勢。

5、戰爭損耗

雙方在西方戰線,鏖戰了八年,伊朗投入305,000名正規軍士兵、900輛坦克、470架戰機,死亡, 伊拉克投入190,000名士兵、2,200輛坦克、450+架戰機人。伊朗死亡35萬人,受傷70萬人, 伊拉克死亡18萬人,受傷25萬人。

這場戰爭,伊拉克本來號稱中東第一軍事強國,經此一役,精銳損失殆盡。

兩伊戰爭前後歷時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消耗戰,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這場戰爭前,伊拉克擁有37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戰爭結束時,它的外債是700多億美元,其中400多億是欠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軍火債、300多億是欠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貸款。戰爭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數是18萬、傷25萬,直接損失(包括軍費、戰爭破壞和經濟損失)是3500億美元。伊朗也欠外債450億美元,死亡35萬、傷70多萬,僅德黑蘭就有20萬婦女失去丈夫;直接損失3000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
戰爭使兩個國家都受到慘重損失,經濟發展停滯,石油出口驟降,死傷人數以百萬計。伊拉克因此也揹負了大量的債務,僅欠科威特的債務即達140億美元。這也是後來薩達姆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

伊朗也好不到哪去,但是通過這個戰爭,確立了霍梅尼領導的革命政權的穩定性。


三生有畫

兩伊戰爭,又稱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直至1988年8月20日結束。兩伊傷亡人數約270萬,其中,死亡約100萬,受傷約170萬。傷亡人數約佔兩國總人口的4.5%,相當於4次中東戰爭傷亡人數的17倍。雙方經濟損失慘重,戰爭中的軍費支出和戰爭導致的經濟破壞共計到達8,000億美元,兩國的經濟均倒退了20年。

這場戰爭前,伊拉克的外匯盈餘近400億美元,戰爭結束時,它的外債是800億美元,其中400多億是欠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軍火債、300多億是欠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貸款。僅欠科威特的債務即達140億美元。這也是後來薩達姆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

伊朗和伊拉克是當時自吹的世界軍事強國,在戰爭中,動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先進武器(化學武器都用上了),F14,F4,幻影戰鬥機,飛毛腿導彈,打了8年,死傷百萬人,最後掐得筋疲力盡,民不聊生,誰也奈何不得,差點經濟崩潰亡國,最後停戰了事。這場戰爭被世界軍界評論為‘先進武器打低水平戰爭”最典型範例。

在戰爭中,雙方死亡約100萬人,傷約170萬人,相當於四次中東戰爭人員傷亡總數的17倍,直接經濟損失高達九千億美元。這場戰爭使用了包括化學武器在內的幾乎所有的現代化武器,而且運用了極原始極殘酷的人海戰術,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拼國力、拼人命的拉鋸消耗戰,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所罕見。伊朗的後期反擊戰,發動了一場齋月攻勢,伊朗軍隊喊著真主安拉的名字,玩命的發動衝鋒,而且多次被打退之後,不但沒有變戰術,反而派更多的人發動人海衝鋒。


科羅廖夫

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是一場沒有勝利者的戰爭,戰爭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6000多億美元,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兩伊傷亡人數約270萬,相當於4次中東戰爭傷亡人數總和的17倍。

兩伊戰爭動用除了原子彈以外的所有先進武器,但戰略戰術極端落後,先進武器根本沒發揮威力,被評為“先進武器打的低水平戰爭”。

1、伊朗和伊拉克在開戰前都是產油國,十分富裕,花費上千億美元買的武器都是美蘇等強國主力武器,比如蘇聯米格25、法國幻影、美國F14雄貓等戰鬥機,蘇聯飛毛腿導彈、法國飛魚導彈等等。但兩伊士兵的文化素質太差,戰術水平太低,根本不會使用這些先進武器,現代化的裝備實戰效果竟然和二戰武器一個水平。

2、現代條件下的局部戰爭講究的是快速機動,實現速戰速決,減少傷亡。但在兩伊戰爭中坦克成了掩護步兵的堡壘,塹壕戰、人海攻擊這些一戰戰術成了戰場常態。

3、伊朗和伊拉克都沒有現代化的後勤保障體系,常常戰鬥打到一半前線武器裝備等作戰物資就供應部上,不得不就地修整,措施制勝的良機。例如伊朗反攻伊拉克的戰鬥中,兩次戰役之間為了湊夠後勤物資要準備半年,有什麼戰機都錯失了。

4、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現代局部戰爭應以殲滅敵軍有生力量為目標,但是伊朗和伊拉克只顧著爭奪重要的城鎮,忽視大量殲滅敵有生力量的機會。

可以說正是伊朗和伊拉克戰術思想、士兵素質等方面的落後使得兩伊戰爭陷入拉鋸戰,最終弄得民不聊生、經濟崩潰,最後只得停戰。更證明了一個道理花錢買得到現代化武器裝備,但買不到軍隊的現代化水平。


當狗容易做人難

同樣美式武器,美國用,能發揮出百分之百戰力。以色列用,能發揮百分之一百二戰力。沙特用能發揮出百分之二十戰力。伊拉克用,發揮出百分之負二十戰力,為什麼,IS打過來,伊拉克直接扔掉美國坦克,自己跑了,武器直接給了敵人。所以戰爭,不僅需要先進武器,還需要優秀的人才,從士兵到將軍必須都是人才,才能打好打贏。武器容易,有技術就能造。人才難,沒有幾年時間,培養不出來。比如航母艦載機飛行員,培養一個需要幾年,想想都恐怖,還有艦隊艦長,每一個培養,不說時間,僅僅金錢都是天文數字。潛艇兵,坦克兵,炮兵,就算基本的步兵,戰術動作得會吧,體能得好吧,負重得強吧,打槍得準吧。現代化戰爭,對每一個軍人的要求都不簡單。否則為什麼國家鼓勵大學生參軍,因為現代戰爭,軍人沒文化也不行,沒文化連武器都不會用。不說別的,炮兵,狙擊手,這些都需要最基本的方程式計算。沒有計算,根本打不準。就算有雷達,也得會用是不是。


千里尋豬

1980年至1988年,中東強國伊拉克和伊朗因為領土爭端、民族矛盾以及區域霸權的爭奪,爆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戰前,兩伊憑著各自豐富的石油資源,耗費數千億美元的鉅款從歐美和蘇聯購買了大量的現代化武器,軍隊的現代化程度都比較高。伊拉克擁有蘇式米格—21、23戰鬥機,圖—22轟炸機,T—72坦克,飛毛腿、薩姆導彈。伊朗擁有美式F—4、F—5、F—14戰鬥機和M—60坦克。其中米格—23和F—14戰鬥機都是當時美蘇最先進的現役戰鬥機。

但是在戰爭中,兩伊雙方的管理能力和訓練素質與現役武器嚴重脫節,戰役指揮和戰術運用比較呆板、保守,根本難以有效駕馭買來的“現代化”,所有現代化武器的使用都離不開外國顧問和專家,部隊各級指揮員在戰場上沒有靈活決斷的權力,士兵不能熟練按照標準規範維護和使用武器,使現代化的技術裝備不能得到正確運用和充分發揮其效能,形不成強有力的戰鬥力。如戰爭開始前,伊拉克滿以為有了尖端武器就能在“波斯灣地區保持50年的軍事優勢”,但戰端一開,其空軍優勢只保持了50分鐘,防空體系很快被摧毀。同樣,伊朗空軍也因為技術勤務方面的困難難以有效發揮尖端武器的優勢。

在地面作戰中,雙方都不惜傾斜大量的炮彈,但是命中率極為低下;雙方擁有大量坦克和步戰車,卻沒有發揮裝甲部隊的快速突擊作用,更不能發揮諸軍兵種聯合作戰能力。因此,作戰雙方所得的效益與其現代化裝備很不相稱。

在戰略上,雙方都偏重拼火力、拼裝備攻城略地消耗戰,而忽視機動殲敵,消滅對方有生力量,導致戰爭久拖不決,物資消耗驚人而戰爭效益甚微。


世紀戰爭大揭秘

我們就說一個數據,戰爭結束後雙方死傷達到了270萬,而且還打了8年!這種情況即便放在二戰戰場都是非常少見的,只有在一戰的陣地戰上才會見得到!

那麼雙方使用的是什麼武器裝備呢?用一句話概括,除了原子彈,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常規武器,伊朗和伊拉克都用到了!像F-14戰機、幻影戰機、飛毛腿導彈,甚至連化學武器都用上了,但是戰況依舊打的相當慘烈,基本上那場景就跟讓士兵無腦衝鋒一樣,上去就是給敵人送人頭而不是去取得勝利的!

怎麼樣?這樣的場景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識?只要是熟悉戰爭史的朋友都知道,這種無腦衝鋒日本在日俄戰爭的時候就已經在用了,完全就是一種非常落後的戰術了!

當年那些支援過交戰雙方武器的國家,無一不是覺得自家武器本來挺先進好用的,結果放這倆手裡全白瞎了!兩國指揮官可以說是完全不懂什麼叫打仗!在他們腦海裡,似乎就是手裡有了先進的武器就可以橫掃敵人了,殊不知再先進的武器,也是要配合適當的戰術戰法的,不然就是被敵人集火的絕佳目標!


軍事帝

伊朗和伊拉克從1980年9月到1988年8月20日停火,進行了八年的戰爭,稱為兩伊戰爭。

雙方由於有美國的和蘇聯的支持(其實就是兩個國家想發戰爭財賣武器,以便將來更好的控制中東地區)武器不可謂不先進,比如有現代的幻影戰機,彈道導彈,甚至還有化學武器等等。

但是兩國的軍隊,完全不會合理運用這些先進的武器,而是進行了原始的戰爭方式機械化的推進,圍攻硬拼,攻城。這和古代冷兵器下的戰爭完全沒有區別。

相互攻伐推進

首先,伊拉克發動了攻勢,不斷推進,佔領了伊朗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接著,伊朗開始反攻,收復了大部分失地。有沒有感覺,就像我國古代戰國時期,燕國樂毅攻破了齊國七十座城以後,齊國又奪回了土地。

相持階段,攻擊對方石油設施

1983年,雙方的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兩邊似乎商量好了似的,開始互相攻擊對方的石油設施,還有運送外國的石油船隻,戰爭從陸地上擴大到了海上。這就和古代戰術中,先燒了對方糧倉再說,如出一轍。

傷亡慘重的攻城戰

1985年,伊朗和伊拉克又開始了攻城戰。雙方用導彈開始相互攻擊對方的首都。這給雙方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兩伊戰爭造成一百多萬人的傷亡,經濟損失達數千億美元。

1987年7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598號決議,要求兩伊立即停止戰火。經過多方調解,兩伊於1988年8月20日停火。

所以說兩伊戰爭,用當時最先進的武器打了一場最原始的戰爭,給人民和兩國經濟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文/紅雨說歷史


紅雨說歷史

這個說法主要是說兩伊之間軍事思想落後、戰術呆板。但要說最先進的武器,顯然是誇張了。兩伊手裡的武器都不算最先進,因為都是各國的出口型,在技術性能上是不如人家的自用型的。不過,雖然談不上最先進,但是先進程度卻是比較高的,這點毋庸置疑。

但是,現代化的武器需要高素質的人員才操作,而兩伊在這點上就差得遠了。兩伊士兵的文化素質都比較低,受訓練的嚴格程度較差,難以熟練掌握現代化武器。兩伊的軍官對現代戰術的理解也很差,這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兩伊高層對軍官的不信任。薩達姆需要的首先是忠心,能力倒在其次;伊朗剛剛經過伊斯蘭革命,對前國王留下的軍隊系統信任度很差,這也是伊朗要組建伊斯蘭革命衛隊的主要原因。但是革命衛隊的軍官宗教意識強、軍事素質低、戰術意識差。這樣一來,兩伊在戰場上很少能打出漂亮的機動作戰,裝甲突擊、迂迴包抄等很少見。坦克裝甲車輛主要還是一線平推、支援步兵衝擊,或者在防禦時充當火力點。步炮坦之間的系統作戰經常脫節,誤射誤傷不斷。空軍戰機也不是用於支援地面部隊作戰,而是轟炸對方首都、重要城市。很明顯,兩伊都知道自己的空地協同能力是個啥水平,乾脆就不咋用。結果,伊朗空軍雖然有F-14、F-4等先進的美製戰鬥機,卻未在戰場上發揮出應用的作用。

也就是說,兩伊戰場雖然看起來慘烈,但這是由於停留在一戰那種消耗戰水平的緣故。作戰目的仍以攻城拔地為主,而不是圍殲對方的有生力量。所以,兩伊雖然打了八年,除了兩敗俱傷,沒有多少亮點。(S)


聯合防務

首先,兩伊戰爭的戰爭目的本身就很原始,其根本原因是教派之爭,地盤之爭,而縱觀現代戰爭基本都是資源戰爭,或是意識形態之爭,從戰略上來說,比攻城掠地的戰爭目的本身就高明瞭很多。其次,兩伊戰爭持續八年,而現代戰爭往往力求速勝,從而迅速通過協議解決爭端,達成目的,這種耗盡雙方戰爭潛力了的消耗戰,充分反應出雙方戰略指揮方面的不理性,既可以說是幼稚,更可以說是原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