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欧要凉!

2012年,聚美优品推出了一个“为自己代言”的广告,陈欧和当时红透半边天的偶像明星韩庚共同代言了聚美优品。

陈欧要凉!

这个“为自己代言”的新奇广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代言体”刷爆网络,聚美优品迅速打开了知名度,堪称广告史上的经典。陈欧也一举跃升全民熟知的明星企业家。

2014年,仅仅成立4年的聚美优品在纽交所上市,陈欧成为纽交所史上最年轻的中国CEO,身家达到120亿元,年轻,财富,名气,颜值,陈欧就像是台湾偶像剧中的男主角,人生高光时刻,一时风头无两。

陈欧要凉!

之后,以聚美为代表的垂直电商,面对天猫、京东等超级电商巨头节节败退,无力应对,聚美股价从40美金的高位一气走低,一直跌到今天的2美金多,陈欧身家也缩水百亿。

聚美的败北,挫伤了不止陈欧,还有聚美的股东们,面对人生的重大打击,陈欧不是没有努力,不是没有改变。最为大众熟知的就是押注共享充电宝,这被视为聚美翻盘的机会,小股东们的救命稻草。

共享充电宝的崛起从一开始就伴随着质疑声,被认为是伪需求。有人看好,也有人不看好,陈欧投资共享充电宝之后,王思聪就放话称:“共享充电宝能成我吃翔”,聚美的股东也公开质疑陈欧不务正业,导致公司亏损。而朱啸虎则认为,共享充电市场空间很大,商业模型逐渐清晰,十分看好这一赛道的未来价值和商业化前景。

陈欧要凉!

共享充电宝企业这一两年起起落落,倒下一批,起来一起,一会朝阳,一会衰落;无不牵动着广大网民想看热闹的心,都在等着看王思聪和陈欧赌约的结局,然而陈欧投资的共享充电宝企业街电依然顽强,仗着花1个亿买的三个专利,甚至一度宣布充电充电宝大战结束,颇使围观群众扫兴。

然而,陈欧还是被打脸了。

陈欧要凉!

这对街电而言,简直是致命一击。赔钱事小,下架产品事就大了。

街电和来电的纠纷,始于去年3月。来电科技对街电科技的起诉,在去年5月被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受理,和街电方面同时成为被告的还有制造商湖南海翼公司。

遭遇起诉不久,去年5月底,陈欧对外放风说,聚美收购街电后,就拿出1亿元重金,买下刘同鑫发明的共享充电宝的专利,其官方新闻稿声称,这些专利,“相当于共享充电宝的’从0到1’的核心技术解决方案。”

“专利有可能让之前两三家行业巨头拼命烧钱,直至被逼并购的结局,变成通过专利直接结束战斗。”当时的陈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将这些专利形容为聚美、街电最大的牌,甚至是核武器。

陈欧要凉!

街电一旦败诉,现有产品必须下架,下架不比上架容易,怎么收,放到哪儿,后续产品服务怎么办,都是很大的问题。

其次是自主研发。重金投入打了水漂,那么自己研发好了,但研发新产品又需要时间,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元气。而从街电目前公布的数百万共享充电宝数量来看,压力不可谓不大。对于街电来说,临时掉头,硬件研发+生产,周期至少6个月,而这会让市场真空放给竞对。

还有一个隐藏的风险是商家。共享充电宝本质上是依赖线下资源和点位的。如果商家态度转变,尤其是有商户被告上法庭,要求承担连带的赔偿责任,为避免惹上官司,商家在允许共享充电宝入驻一事上,态度或许会更加谨慎。

目前来看,败诉导致的连锁反应会极大地影响了品牌和价值,对于行进到下半场的共享充电宝比赛来说,战斗会变得更加焦灼和激烈,在先前的小玩家悉数离场之际,一旦下场,就意味着比赛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