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股集團監管細則呼之欲出 百餘企業或重發牌照

第一財經從接近監管人士處獨家獲悉,金控集團監管試點的首批試點機構已經確定為包括招商局、螞蟻金服、蘇寧集團等在內的五家,“另外考慮地域上,北京、上海還各有一家”,上述人士表示,去年年底試點名單已經確認,2018年年初開始試點。

金股集团监管细则呼之欲出 百余企业或重发牌照

中國自2002年開始試點綜合金融控股集團,至今已經有100家以上的金控企業。混業經營在增加金融機構業務多樣性和競爭力,追求資本投資最優化、資本利潤最大化的同時,也蘊涵了風險。尤其是目前在中國分業監管的模式下,金融控股公司在監管規模上尚存空白,監管主體也有待明確。

隨著防範金融風險成為當下的主要任務,金控監管細則的制定和出臺也被快速提上議程。

資本真實性、質量、充足是監管核心要點

據瞭解,之所以選擇以上幾家金控機構作為試點,主要考慮是試點要覆蓋央企、國企、民企、地方企業、互聯網金融企業等不同類型,試點的選擇同時也考慮了地域性。其中招商局集團是國資委監管下的央企;螞蟻金服和蘇寧集團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兩家互聯網金融企業,也是地方民營企業,註冊地分別在浙江杭州和江蘇南京。此外,還有兩家分別為北京和上海的地方國企。

接近監管人士透露,試點方案的核心主要聚焦在:公司治理結構、資本來源、資本的真實性、資本整體充足率、槓桿、關聯交易、股東責任、防火牆、並表監管等方面。

“金控的資本是加權平均的概念,主要是指集團整體槓桿水平,單個機構資本達標,集團也要達標。”前述接近監管人士進一步解釋稱。

“目前試點時間比較短,還不太成熟,所以一直沒有對外披露。”該人士稱,目前主要思路是先試點、規範,達標後再審核發牌。監管辦法正在報批,按程序還要經過討論審議。

儘管目前監管細則還沒有披露,但實際上在央行此前發佈的金融穩定報告中以及相關負責人的講話中,對於金控集團的監管思路和監管的基本原則,已經呼之欲出。

周小川當時稱,首先一條是金融業要依靠充足的資本。資本是能夠吸收風險的基礎和能力,因為金融是高風險行業,你必須有一定的本錢來支撐它的穩健經營。目前出現的一些金融控股的行為,使得有一些他們所控制的金融機構的資本並不真實完整,社會上存在著一些虛假注資、循環注資的問題。因此,強調資本的真實性、資本的質量、資本的充足,這是加強金融控股公司管理的一個內容。

二是集團的股權結構和收益所有人的結構。實際控制人的狀態應該保持足夠的透明度。

三是加強金控集團內部的關聯交易管理。

全國政協委員、央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長金鵬輝在今年兩會的提案中,對於金控公司的監管對象建議稱,抓住問題突出的金融控股公司,分類施策。按照抓大放小原則,從系統重要性角度考慮,將規模較大、風險外溢程度較高的機構納入監管範疇。“對於保險系金融控股公司、地方政府主導的金融控股公司、民營控股金融集團、互聯網金融集團等,應予以重點關注和監管。”

關於金控監管細則的研究進度,上述接近監管人士表示,先試點,規範、達標後再審核發牌。目前監管辦法正在報批,按程序還要經過討論審議。

重新審視混業經營內生風險

金控集團的風險已經成為威脅中國金融穩定的重要領域之一。在中國分業監管的模式下,金融控股公司在監管的規則上尚存空白,監管主體也有待明確。

根據1999年2月國際上三大金融監管部門——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國際證監會組織、國際保險監管協會聯合發佈的《對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原則》,明確金融控股公司的內涵,即“在同一控制權下,所屬的受監管實體至少明顯地在從事兩種以上的銀行、證券和保險業務,同時每類業務的資本要求不同”。

中國金融業經歷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歷程。從改革開放初期的混業經營模式,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走上分業經營的道路。

直到2002年,國務院批准光大、中信和平安作為第一批試點綜合金融控股集團。2005年“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提出,完善金融機構規範運作的基本制度,穩步推進金融業綜合經營試點。自此以後,金控集團在各地全面開花。除了試點的金控公司,一些商業銀行、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也開始嘗試多牌照綜合經營。招商局、寶鋼、中石化、中石油、華潤、五礦、國家電網等實業型央企也以產融結合的方式參與其中。

此外,還有地方金融集團、民營金融集團和互聯網金控集團等,地方金融集團如上海國際集團、廣州越秀、浙江省金融控股公司、山東魯信集團等;民營金融集團包括平安、復星、明天、泛海、希望、萬向、東方等;近年來新崛起的互聯網金控集團,如螞蟻金服、蘇寧等。

據統計,截至2016年年末,有近70家中央企業擁有各類金融子公司共150多家,有28家民營企業持有5家以上金融機構的股權。

“混業經營自身存在著不透明風險、道德風險、監管套利、投資者保護不力四方面風險,這些混業經營的業務在增加金融機構業務多樣性和競爭力的同時,也放大了道德風險和利益衝突,對金融機構自身的風險管理和金融監管形成了挑戰,帶來了跨行業、跨市場、跨區域的風險傳遞。”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近日在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表示。

孫國峰分析了風險的主要表現,一是機構跨界擴張,一些金融機構追求多牌照、全牌照,一些企業控股了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成為野蠻生長的金融控股集團,抽逃資本,循環注資、虛假注資,以及通過不正當的關聯交易進行利益輸送等問題比較突出。二是業務跨界套利,表現為不合理的影子銀行,體現為交叉投資、放大槓桿、同業套利、脫實向虛等一系列問題。

“金融控股集團內部不同的金融業務存在著跨行業、跨市場傳遞的風險,因此需要建立內部的防火牆以隔離這個風險,進行穿透式監管。但如果將金融控股集團內部的業務完全隔離,和金融控股集團當初設立的初衷也是相悖的,這就決定了混業經營模式下金融控股集團存在這種內生的風險。”孫國峰指出。

金股集团监管细则呼之欲出 百余企业或重发牌照

去年10月,時任央行行長周小川在華盛頓出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年會期間發表演講時,首次公開提及金融穩定四大重點關注領域,包括影子銀行、資產管理行業、互聯網金融和金融控股公司。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金融監管方面,將強化金融監管統籌協調,健全對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監管。過去一年多,針對以上四方面,監管機構相繼揮出重拳。隨著資管新規的正式落地,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辦法的落實成為當下金融穩定領域的首要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