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王朝初期的佛教和文化藝術(三)

拉瑪二世(公元1809—1824年)

繼拉瑪一世之後的拉瑪二世,是拉瑪一世之子。他進一步整頓佛教組織,剝奪了2500名不法和尚的僧藉,為佛門清掃門戶。同時重修三藏典籍,因拉瑪一世時期的欽定本佛經被一些寺廟借去傳抄而有丟失,故二世皇下令補充修訂。這次沒有結集高僧,只命人進行增補,稱為紅墨水本,因每冊佛經的封面都是用紅墨水寫字。另外,對公元1482年阿瑜陀耶戴萊羅迦納皇的著作《大皇語》亦作了增補,恢復了許多文學方面的內容。拉瑪二世本身是詩人,所以他特別重視文學。

曼谷王朝初期的佛教和文化藝術(三)

拉瑪二世進行了僧伽學制的改革。原先《佛經》的學習分為三級,一般僧人即使全部完成三個級別的學業,也還沒能將應該學完的《佛經》全部學完。拉瑪二世將《佛經》的學習改為九段,由簡而難逐步升段。學習完最初的三段,可獲“普連”(學者)的稱號。學完第四段,獲“普連4段”的稱號,一直到學完九段,獲“普連9段”的稱號。學的時候可以分散在各個寺廟裡學,考試的時候,則集中在嗎哈達寺或玉佛寺裡考試。考試時間不確定,由考試委員會規定。考試的時候由考生當著3、4名考試委員會考官的面翻譯佛經,由20—30位法師擔任證人。假如考生譯得順利,也可以在一天之內通過9段考試。這個規定,鼓勵僧侶皓首窮經,鑽研學問,跟俗家子弟一樣,通過發奮讀書,獲取功名爵位。

---段立生著《泰國通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