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义气怎么能敌得过美金银元?说说中原大战时的三大军阀经济账

张樾亭说杨爱源是阎锡山的外甥,显然是搞错了,后者外甥是梁化之,不过杨是阎的五台同乡,而且为人忠厚老实,所以狠得阎的重用,是其首席助手。

哥们义气怎么能敌得过美金银元?说说中原大战时的三大军阀经济账

▲杨爱源

1930年1月中原大战前,就与蒋开战与否,阎征询杨的意见,杨向保定同期同学张询问,张说联合冯玉祥讨蒋,从津浦、陇海两线会攻徐州,直捣南京,速战速决,必能取胜!但我个人今天看来觉得张的主意并不高明,首先战争要打经济,阎冯的经济实力远不如江浙财团支持的蒋介石,两家曾在孙殿英处联合竞价购买张钫的人头,结果蒋稍稍跟追就把他们搞定了。还有关外的奉系,为拉拢张学良,冯扣扣索索拿了四百,阎大方出了一千,蒋直接砸了三百万!说到小张就是另外一个考虑不周了,人家趴在关外,平津就在眼前,出兵关内有名有利,背后捅刀子更卤水点豆腐,为啥不做顺水人情给蒋呢?所以从根本上说,阎冯这两个low逼新军阀就打不过买办新军阀的蒋介石。为什么CP赢了呢,人家有信仰有组织有坚持,阎冯能比吗?

哥们义气怎么能敌得过美金银元?说说中原大战时的三大军阀经济账

▲(左起)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合影

要说蒋介石喜欢拿杂牌军顶缸,冯玉祥、阎锡山一样没少干,中原大战前夕,徐源泉说打不用别打了,张樾亭说如果要打必须速战速决,以精锐会攻徐州,直捣南京。这个危险,蒋也看到了,几乎倾其精锐,把嫡系能打的中央军都顶上来了。但冯却派了孙殿英、万选才和刘茂恩这样的杂牌作为前驱,而把真正能打的孙良诚、吉鸿昌和庞炳勋放在后面,美其名曰败中取胜之计。倘若是我军,如此操作则可行,而新旧军阀这么干,无疑找死,前面的杂牌军明白这是“打死敌军除外患,打死杂牌除内乱”的老套路,所以顶住的决心不坚,倒随时有可能中了银弹攻势而反戈一击,起码崩盘也是分分钟的事。更别说指挥这些杂牌的偏偏又是扣扣索索的九毛九阎老西,刘茂恩军吃喝都成问题,青菜都买不起,搞得刘整晚睡不好觉,只好以酒代安眠药,过一天算一天。此外对积怨已久的万刘,阎不但不促和,还要分而治之。果不其然,孙、万一触即溃,冯认为完全可信的刘茂恩拿了蒋的重金,把万作为见面礼投蒋,战场形势立刻崩盘!

哥们义气怎么能敌得过美金银元?说说中原大战时的三大军阀经济账

▲刘茂恩

与后来坑杂牌迥异的是中原大战,蒋介石的指挥相当有轻有重,平汉线是辅助战场就以杂牌来填空,而自率德国军事顾问团坐镇徐州,以嫡系精锐在陇海线展开攻势,天子守国门再加上好钢用在刀刃上,气势上就压了阎冯一头。而后者多头指挥,搞得两军将领不知向谁负责,由谁下最后决心,宝贵战机浪费在不断请示和人情世故的酱缸。阎军崩了,冯军战斗力还是相当可以的,危急时刻猛地扑上去撕咬住蒋军主力,以迅雷不急掩耳之势歼灭了蒋军大批有生力量,缴获大量作战物资,蒋军以小胜开始,以大败告终,得胜之师顿时漏出梅兰芳部队的马脚,锐气顿时大减。但问题来了,你冯玉祥早干啥去了?如果当初就抱定速战速决破釜沉舟之心,早点用吉鸿昌拿下徐州,则津浦路一旦打开,南京就唾手可得。反之,冯为跟阎搞好关系,采取了内线作战的保守方针,没有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战机,给阎擦屁股搞成了胶着状态。加上阎冯各部的配合战斗不谐,会师徐州的计划彻底落空,想扳回来局面就很难了。

冯玉祥这个人小算盘扒拉得不比阎锡山少,中原大战几次战机就这样被他白白丢失,蒋VS冯阎桂,蒋能把各路杂牌团结得较好,冯就不行,没钱不说了,还处处想占便宜,处处怕别人捡便宜,说到底新旧军阀都是私军,早晚都逃不过私心作祟这个坎儿。第一次徐州攻势失败,接着会师武汉的计划又浪费了,老天爷也是眷顾,阎锡山觉得再不大干一票就可能完蛋了,紧急送来现款50万和大量面粉弹药,希望冯能对准徐州,再莽一波!但冯却觉得部队此时动员的多是新兵,伤亡不起,搞不好就是替阎做桌菜,于是就拖字诀。拖啊拖,别说阎锡山了,杨爱源都看出来毛病了,觉得冯玉祥要步刘茂恩的后尘,是要坑晋军的节奏。最终两家貌合神离,你防备我,我防备你,便宜了蒋介石。

哥们义气怎么能敌得过美金银元?说说中原大战时的三大军阀经济账

▲冯玉祥

冯玉祥总觉得阎锡山是九毛九,给钱不利索,还给的太少!其实他不知道,阎不大气不假,关键还是底气不足,跟洋买办江浙财团相比,完全是叫花子跟龙王爷比宝。豫陕甘大旱,穷得冯军上下欲哭无泪,而表里山河的山西情况好一些,但也好的有限,作为反蒋联盟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经济增长缓慢,还得完全负责后勤粮饷弹药,难以支撑这场庞大的战争消耗,军费开支很快超过其他所有开支并占到总收入的90%以上。有资料显示,山西“全月收入计百四十万,每月开支约百七十万,军费约百二十万。”在战争进行的最紧张时刻,阎锡山不惜得罪洋大人,强行接受天津海关,截留关税,其困难可想而知,所以崩盘是早晚的事儿,即便张学良不入关,冯阎也撑不下去。

哥们义气怎么能敌得过美金银元?说说中原大战时的三大军阀经济账

▲民国十六年发行的山西金库兑换券

马鸿逵虽是某族,但人家自诩“我们不是造反的某某”,汉化程度也较深,在四马驱孙时就反对青马屠杀汉族俘虏兵,参与解西安之围后,还保护三百多被俘的镇嵩军俘虏出潼关回乡。甚至在清党之时,也对我党比较宽容。刘志丹被清洗走,并非冯军嫡系的马部经费困难,所有官兵只发每月45斤面或米及一元五角菜金,马还是给了一百元路费。经保安处长说项,觉得刘失业没工作,衣食住行都要钱,咬牙给了二百元。保安处长明显亲共,多次保护CP,还大剂量引用CP,被人告了,反而继续当做心腹。

哥们义气怎么能敌得过美金银元?说说中原大战时的三大军阀经济账

▲马鸿逵

登封农民屈西怀在峻极峰发现了武瞾的除罪金简,中原大战后,马鸿逵在泰安蒿里山给阵亡将士修忠烈祠,出土了唐玄宗和宋真宗的封禅玉简。他的保安处长说这两件国宝级文物,都被马鸿逵带去了台湾。我查了下资料,1972年10月,马的夫人刘慕侠把东西献给了蒋介石,后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哥们义气怎么能敌得过美金银元?说说中原大战时的三大军阀经济账

▲唐代武则天的除罪金简

宁马最终走出来投奔光明的是马鸿宾,庚子事变阵亡在正阳门的马福禄之子,宁夏军阀马福祥的侄子,马鸿逵的堂弟。马福祥大马鸿宾八岁,但这对叔侄的关系极好,好到让马鸿逵都妒忌的地步。马福禄阵亡时,马鸿宾16岁就跟着四叔马福祥,后者一路栽培不遗余力。再巩固宁夏,进取绥远后,马福祥毫不犹豫就把老根据地给了马鸿宾。马鸿宾这个人相对比较单纯,对人不太玩心眼,所以喜欢他的人不少,比如冯玉祥。冯玉祥在中原大战的时候,马鸿逵叛变,不但坑了冯,还坑了爹,坑了兄弟。但马鸿宾却敢于危急时刻冒死见冯,表白心际:“马鸿速反叛,我有责任,愿将所统部队,全交总司令亲自指挥,鸿宾甘当一名侍从,”最终感动了冯玉祥,重获信任,不仅解救了叔叔马福祥,且还转危为安,被重新任命为宁夏省主席。但马鸿逵不喜欢马鸿宾,觉得他太干净不合群,常讥讽为“我家的圣人”,不断排挤,最终挤到了我党的怀抱。

哥们义气怎么能敌得过美金银元?说说中原大战时的三大军阀经济账

▲马鸿宾

冯玉祥虽是新军阀,也不断更新思想,算是个进步人士,但在组建抗日同盟军的时候,其手段还是清末那套斩鸡头歃血为盟的玩意,比当年动辄脱裤子打屁屁高明不到哪去。1934年8月上旬的一个晚上,冯玉祥召集二三十人,有吉鸿昌、佟麟阁两烈士,和后来出名的余心清、丁树本等人。深夜12点,开始宣誓仪式。对着冯的照片,下面有香烛,还有一个案板,一把菜刀。宣誓人依次宣誓,面对照片,高举左手,右手持刀,另有两人负责在旁边杀鸡,一人摁着鸡身,一人抻鸡脖子,摁住鸡头,宣誓完毕后,宣誓人负责斩断鸡头。宣誓词也充满了清末范儿:“我XXX,献身同盟,服从领袖,遵守会章,抗日救国,始终不渝,如违誓言,甘受罚典!”当晚参加宣誓的宋聿修就吐槽说;“这个会没有严密的组织,对于会员的行动也很少过问,所以实际上起的作用不大。”

宋聿修提到冯玉祥、程潜就任军委会副长是李烈钧的功劳,“好像一台戏,李在幕后做导演,冯程二人出台主演”。由此看来,李真是国民党的宝,做事踏实低调,党国利益重于私利,护国护法如此,促蒋抗日也是如此。冯搞抗日同盟军失败后,李来找冯去南京,想让抗日派包围蒋,尽量消除亲日派的力量,冯不愿去说蒋出尔反尔,自己去势单力孤不解决问题。李说你要利用好国民党和国府双重委员的发言权,如果我们主张抗日的中委都去南京开会一起发声,这个力量就大了,比分散在各地强得多!经过不懈努力,到了37年2月,国民党举行五届三中全会的时候,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李烈钧等13人提出恢复孙中山先生手订三大政策案,大张旗鼓提出团结御侮。当时张继作为提案发起人签名后又有所顾虑,生怕被右派打击,得罪了蒋介石,要将自己的签名抹去。李烈钧怒斥之:“姓张的怕,我姓李的不怕!”在张继划去名字的地方,堂堂正正签上自己的姓名。可惜协和先生去世的早,不然就能看到新中国了。所以说抗战对我们整个民族,都是一块试金石,爱不爱国,真爱假爱,一试就出来了。

哥们义气怎么能敌得过美金银元?说说中原大战时的三大军阀经济账

▲李烈钧

李烈钧想拖着冯玉祥、程潜这些抗日派,尽量在蒋介石周围挤掉亲日派的影响,实际上谈何容易?1936年的西安事变是个机会,冯玉祥作为军委会副委员长,由临时国民党中央任命为代理委员长,可当冯夹着公文包去开会时,却发现人走楼空,一个负责的也没,就剩下看门的小官,一打听才知道,管事儿的都去何应钦公馆办公了。半个月时间,南京的军权就掌握在何的手里,何婆婆我们都知道妥妥的亲日派,搞得冯都怕了,偷偷把手枪营调来二十人枪,人换便衣,枪装在白菜堆里,但很快就被何盯着了,要不是蒋介石回来,冯都准备逃出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