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嶼」建設美麗莆田系列報道——治水有方,扮靚美麗秀嶼

「秀屿」建设美丽莆田系列报道——治水有方,扮靓美丽秀屿

「秀屿」建设美丽莆田系列报道——治水有方,扮靓美丽秀屿
「秀屿」建设美丽莆田系列报道——治水有方,扮靓美丽秀屿

建設美麗莆田系列報道⑲

治水有方,扮靚美麗秀嶼

通訊員 劉金通 謝慶勝 徐涵清

近日,莆田市秀嶼區委書記鄭加清、區長蔡晃先後帶隊,深入城區調研黑臭水體整治工作。鄭加清在調研中強調,當前生態汙染綜合整治正處於關鍵期、攻堅期和窗口期,全區上下要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攻堅,確保優質高效完成生態汙染綜合整治工作。蔡晃指出,落實河長制,治理水問題,功在當代,利及千秋,要切實把河道治好、管好、護好,常態巡查管好水,常態治理治好水,常態執法護好水,常態提升用好水,同時保障知責履責、督查考評和宣傳引導“三到位”。

在汙染防治攻堅戰中,秀嶼區從源頭出發,針對畜禽養殖、非法排汙等突出問題,創新巡察方法,嚴格執法,全面整治;採用清淤、截汙、補水等多種手段,綜合治理建成區黑臭水體;在日常保潔和預防上,充分利用網格化資源,做到即時發現、即時處理。

「秀屿」建设美丽莆田系列报道——治水有方,扮靓美丽秀屿

莆田市秀嶼區委書記鄭加清(右二)調研汙染防治工作。吳志軍 攝

源頭上管控

畜禽養殖在秀嶼區比較普遍,分佈在各個鄉鎮和村莊,特別是家庭式散養,點多面廣,是水汙染防治的突出源頭性問題。“秀嶼區工業產業起步晚,企業數量少,廢水基本都能實現達標排放,相較而言,養殖場廢水是整治的重點對象。”劉俊豪說,“在一些偏僻農村,一旦市場行情好,農民就趁機養殖,而且反彈快,防不勝防。”

今年,秀嶼區環保局配合區農業局制定畜禽養殖汙染整治長效管理機制,目前已完成初稿,同時召開畜禽養殖汙染整治專題會議,將通過壓實責任,督促村、鎮自覺開展整治工作,要求環境監察人員加強巡查,保持高壓態勢。

創新巡查方式,巧用市區兩級聯動巡查、多部門交叉巡查、錯時巡查。有些養殖場利用晚間或雨天偷偷排放,執法部門反其道而行,對篁山溪等重點河流,每週至少巡查兩次,收效明顯。兩週前,秀嶼區環保局監察人員在笏石鎮梅山村等鄉村巡查時,發現了20個非法養殖點,全部依法拆除。

權限以內的案件,秀嶼區行政部門可以自行處置,至於涉刑案件,就啟動執法與司法銜接工作機制。行政部門查實後,如果達到行政拘留或刑事立案的條件,即移交給公安機關再次審查。公安機關核實證據,並對嫌疑人進行調查取證,然後作出相關決定。

不久前,秀嶼區環保局在巡查過程中,發現某養殖企業通過滲坑非法排放汙染物,未經法定排放口,將汙水直接排入土壤,造成汙染,經初步查實後,移交給秀嶼區公安分局,目前該案件正在審理當中。去年以來,秀嶼區公安分局已受理3起此類案件。

「秀屿」建设美丽莆田系列报道——治水有方,扮靓美丽秀屿

水綜合治理

“2013年至2017年,通過清淤疏浚,從頂社河底清理出約1萬立方米淤泥,今年將清理1.5萬立方米。”秀嶼區住建局局長林團代說,頂社河是一個黑臭水體,屬於鎮級河道,源於笏石鎮後鄭山,經秀山村、北埔村、頂社村後匯入土海,主河道長2.86公里,上游寬度3米至5米,下游寬度10米至15米,匯水面積約2.2平方公里。

頂社河地處秀嶼老城區,居民比較集中,常住人口有2800戶,1.5萬多人,再加上週邊學校和菜市場的流動人口,共有2萬多人。從陽光幼兒園至建行段,頂社河上有個涵洞,長約500米、高2.2米,蓋板上建有居民樓。

由於源頭無水,旱季枯水期河道流動性差,上游地區存在不少豆製品作坊,製作過程中產生廢水,沒有經過處理直接排放,再加上雨汙合流,各種因素疊加在一起,長年累月淤積,造成了黑臭水體。

除了清淤,秀嶼區還投入資金,在菜市場與下游交匯處,設置了一段1.2公里的截汙牆,將沿河生活汙水收集到管道,進入市政汙水管網,同時在上游建了一個汙水收集池,收集豆製品廠產生的廢水及生活汙水。

“每天定期將上游汙水清運到提升泵,然後輸往位於東莊鎮的汙水處理廠。”秀嶼區住建局排水辦負責人潘民志說,目前正在對接上海電氣環保集團,計劃採用一體化智能分佈式小型農村汙水處理設施,進行就地處理、就地排放。下一步,還將引進一家央企,利用PPP工程包項目,對土海流域水環境進行綜合治理。

標本兼治,河流自淨能力的恢復關鍵靠生態補水,從上游、中游引入水源,讓水體流動起來,做到活水不腐。通過東圳乾渠生態補水工程,去年從東圳水渠向頂社河補水34萬噸,實現“北水南調”。另一條是“東水西調”,利用笏石溪吳黃水閘控制上游蓄水,然後新設抽水泵站,將笏石溪中游的水源補充到頂社河橋頭。

此外,秀嶼區還對頂社河進行生態修復,在下游河岸兩側種植蘆葦、翠蘆莉、香蒲、蟛蜞菊、遍地黃金等地被,長達500多米,面積有2萬多平方米。

網格化治水

在秀嶼區社會治理網格化中心,工作人員打開電腦,登錄信息平臺,隨手點開一個已辦結事件。信息顯示,6月1日,在東莊鎮西溫村第三網格,信息採集員武玉葉在日常巡邏中發現,在瑤後140號隱藏著一個非法養殖場,她馬上拍照,並附上簡單的情況介紹,然後通過手機APP軟件,將案件上傳到網格化平臺。收到信息後,平臺會精準分流,指派相關部門去處理。6月4日,東莊鎮副鎮長馮麗冬親自帶隊到現場,由執法人員進行拆除。

“起初,設置了一個環保投訴熱線,剛開始每天會接到幾十個電話,現在基本上沒了。”秀嶼區社會治理網格化中心負責人林建星說,“網格化將全區化整為零,實現全覆蓋,環保問題主要靠信息員負責採集,而且處置快、效率高,及時化解在基層。”

按照統一指揮、分級管理、規模適度、無縫覆蓋的原則,秀嶼區投入2000多萬元資金,建立區、鎮、村三級社會治理網格機構,包含1個區級中心、7個鎮級中心、35個社會治理網格站,下設511個單元網格。對應35個社會治理網格站,還設立了35個網格巡邏片區。

藉助信息化技術,以政務網為依託,探索出環保治理網格化模式,形成“123”工作格局。1個聯動網絡,將區、鎮、村三級連在一起,各有分工,互相協作;2個機制,成立環保治理網格化工作領導小組,同時組建隊伍;3個重點,即環保問題分流、處置和時效。

“值得一提的是,網格化中心設定環保問題處置時效。”秀嶼區政法委副書記林志成介紹說,情況緊急或可簡單處理的事項,要馬上處置;諮詢類的要在2個工作日內辦結;投訴和舉報類的,要在10個工作日內辦結,其中列入便民服務事項的,在3個工作日內辦結;建議類的,要在5個工作日內辦結;求助類的,要在3個工作日內辦結。

目前,秀嶼區社會治理信息平臺已有環保等16個部門入駐,涵蓋環保治理等多項內容,每週至少兩次對全區124條河道進行巡查。截至今年5月,該平臺共採集到各類環保線索732條,當場整改56件,辦理676件,辦結率100%。去年7月,秀嶼區環保治理網格化相關工作經驗在全市推廣。

「秀屿」建设美丽莆田系列报道——治水有方,扮靓美丽秀屿

壺山新語

找準要害 對症下藥

由於各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佈局不同,其汙染源和汙染情況不盡相同。需要立足本地實際,從全局出發,找準突出問題,採取精準對策,實施汙染防治攻堅,才能行之有效。

“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要推進“河長制”,就必須要樹立“整體意識”,堅持“系統整治”,摒棄“部門利益”,打通“關鍵環節”,全面強化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生態治理,實現河長制工作常態化、長效化,切實提高水生態環境質量。

抓源頭,重點整治。水環境問題,不管是畜禽養殖還是汙水排放,都要做到水陸統籌、標本兼治、聯防聯控,多向左右岸、上下游延伸看,從源頭上發力、從治汙上破題。另外,在產業發展方面,要嚴把產業政策、環保政策關口,對汙染環境、破壞生態、過度消耗資源的項目,堅決不予引進。

針對一些急難問題,要及時出臺政策,合理調動各方力量,各守其崗,各盡其職,同時利用先進技術,將人員與信息網絡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人在格中走,事在網中辦,全區覆蓋,不留死角,讓環保違法行為無處遁形。

水環境治理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必須群策群力、群防群治。在水環境治理中,群眾不能只是旁觀者,還應當適時地讓他們參與進來。充分利用傳統媒介和自媒體平臺進行宣傳報道,讓群眾增強保護河湖的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共同營造關愛河湖、珍惜河湖、保護河湖的良好氛圍。

「秀屿」建设美丽莆田系列报道——治水有方,扮靓美丽秀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