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看待萧何骗杀韩信,萧何这样做够兄弟吗?

我曾经回答过另一个历史问题,看待历史上的事件,永远不要落在人性的选择,一定要看势力,不懂势力两个字就看不懂历史。


刘邦打下江山,刘邦阵营里有几股比较大的政治势力。

你是如何看待萧何骗杀韩信,萧何这样做够兄弟吗?

首先就是沛县出身的元老集团,萧何,曹参,樊哙 ,卢绾 ,周勃 ,夏侯婴等等都是沛县集团的核心骨干,这些人才是刘邦的政治班底。这里唯一一个外人可能就是陈平。

第二种势力是刘邦发展过程中投靠来的旧贵族,像张良,韩王信等等,这些人是核心圈外围,他们想借助刘邦的力量恢复故国,虽然军事力量远远达不到,但是他们读书多,有计谋,有眼光。

第三种势力就是刘邦革命过程中逐渐壮大的军事派系,以及后加入的军事力量。前者以韩信为代表,后者以彭越,英布为代表。

你是如何看待萧何骗杀韩信,萧何这样做够兄弟吗?

刘邦打天下的时候,一定要联合后两者。顺便说一句,项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只信任项家班底,江东子弟。虽然战斗力强,但是很难发展壮大,不像刘邦,打散了人马很快又聚拢了一大堆,比小强还顽强。

革命胜利以后,江山初定,刘邦决定不走项羽分封诸侯的老路,这不是刘邦一个人的决定,而是沛县集团所有人的共识。所以削弱旧贵族集团,消灭有军事势力的等着分封的异姓王就势在必然。沛县集团元老都很清楚,论武功他们都轮不上封王,只有抱紧刘邦这棵大树,砍掉其他分营养的树木,他们的利益才能最大化,他们的后代才能最安全。

你是如何看待萧何骗杀韩信,萧何这样做够兄弟吗?

所以结局很显然,张良归隐,闭门不出(张良多鸡贼啊?哪能看不懂这里面的凶险?他帮吕后出主意请商山四皓是为了人情吗?那是给自己买了个大保险)。韩王信叛逃到匈奴,最后被杀。其他异姓王一概被斩杀。

这里边有个有意思的角色就是卢绾,他本来是刘邦发小,跟着刘邦一直干革命,最后被封为燕王,一个是他平旧燕王臧荼有功,另外也是刘邦宠他,结果这厮以为自己有了跟刘邦一较短长的资历和资本,自成势力,主动脱离沛县集团,勾结匈奴和叛逃的韩王信造反,最后成了丧家之犬,死在了匈奴。

所以,萧何码套收拾韩信,是国家安全需要,是沛县政治集团需要,也是自身利益的需要,干掉韩信他有什么可手软的?韩信一天不死,不但刘邦睡不好,他萧何也睡不好。

你是如何看待萧何骗杀韩信,萧何这样做够兄弟吗?

对于政治,所有的人都是势力中的人,脱离开势力,脱离开集团,他们一样狗屁不是。。。

说到卢绾,在我看来这涉及到一个很深层次的问题:政权合法性。

刘邦得天下的故事一直被大家拿来开玩笑的就是刘媪和蛇感应生了刘邦,刘邦后来又斩白蛇,号称赤帝子斩了白帝子,最后得了天下。这些荒诞不经的故事其实围绕的主题就是刘邦的执政合法性。刘邦天下在现代人看来就是一仗一仗打下来的,但是在刘邦那个时代,并不能以武力说事,拳头大当大哥的逻辑不能当做国本,这就等于告诉所有人,你拳头大了也可以当大哥。所以执政合法性要不诉诸血脉,要不诉诸神性。一开始项刘尊奉义帝就是诉诸血脉,后来刘邦大讲神话,就是诉诸神性。神性是绝对而且不可逆的,所有的古代政权,从埃及到希腊到中世纪欧洲,血缘+神性=执政合法性,莫不如此。

你是如何看待萧何骗杀韩信,萧何这样做够兄弟吗?

那么说回到卢绾,卢绾和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从小就和刘邦光屁股一起长大的发小,在卢绾眼里,刘邦就是熟的不能再熟的刘老三,顶多是刘老三能力确实强,人脉确实广,跟着混有肉吃,但是卢绾要认可刘邦的神性完全没有可能。其实沛县集团的那些人要相信刘邦有什么神性也很难。这是所有开国皇帝都要面临的问题,都是打江山的老弟兄,去年还在战场上一个锅里喝汤,今年让我给你磕头三呼万岁?不相信神性也就不怎么尊重刘老三的执政合法性,所以刘邦才要干掉异姓王。

你是如何看待萧何骗杀韩信,萧何这样做够兄弟吗?

卢绾如果和萧何他们一样封个候也就算了,但是因为他平定了燕王叛乱,被封为燕王,那么他就有觊觎帝位的资本了,在他眼里,刘邦和吕雉没啥了不起,有个毛线神性?就是一股军事势力而已,联合匈奴也能灭掉。所以卢绾在封王前是刘邦沛县集团的一分子,封王了就自成势力了。

有句俗语叫亲人眼中无伟人,伟人也是人,非要装神,那就得把有实力有资历跟他一起装神的都干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