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让生命之美在雪域高原绽放

援藏,让生命之美在雪域高原绽放

文|姜立

时光如水,生命如歌。上海,2018年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来得都早一些,更大一些。纷纷扬扬的雪花,告诉我们援藏时光又增厚了一个年轮,回首雪域高原一年中的点点滴滴,就像慢饮一杯甘烈的老酒,难以下咽,却令人回味无穷:有生死一瞬间的体验、有苦乐常转换的品尝,有成败转头空的淡然,有取舍难释怀的彷徨……学着倪书记在年终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我也对个人的一年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也算是对人生经历的一个记录吧!

背景:形势喜人也逼人

我们第八批援藏联络组与历批援藏小组有较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新一大”上,三新,即新形势、新任务、新标准;一大,即大格局。新形势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地区也不能少,这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新任务就是:按照时间节点聚焦精准扶贫打胜仗,确保如期脱贫摘帽(定日县摘帽时间为2018年);新标准就是:按照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不仅要看出了多少钱、派了多少人、给了多少支持,更要看脱贫的实际成效。

援藏,让生命之美在雪域高原绽放

大格局是指:扶贫攻坚任务在以项目建设为导向的基础上,还要实施“携手奔小康”行动,实施县与县精准对接,实施乡镇、行政村之间帮扶结对,援藏工作已呈现出立体化、全领域态势(当前,松江区13个街镇与定日县13个乡镇实现了扶贫协作对接,2017年的援建项目已在设计阶段,委办局的对接将在今年上半年实施)。与此同时,援藏工作还表现在“两高两少”上,“两高”,即,高强度、高难度;“两少”,即,人手少,时间少,如要高标准完成任务,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

收获:在历练中成长

能力提升。一年多来,感觉自己在三个方面有较大的提高:一是看问题的视野更全面了。定日县人口虽5.7万人,经济不够发达,但是一个边境大县、宗教大县和民族地区,社情、民情较复杂,做决策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来思考,不然则可能会出现旧问题没解决好,却又引发出新的矛盾。为此,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惠民工程,也要考虑周全,既不能以点带面,也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盯一隅而不看全局。二是化解难题的思路更宽阔了。通过向联络组领导、县领导和援藏兄弟们近距离学习,掌握了“吃透‘上头’、摸清‘下头’”化解难题的基本方法,“上头”就是文件精神和法律法规,“下头”就是实际情况,吃透“上头”就掌握了解决问题的钥匙,摸清下情就了解了“锁”的大小和型不合情的手段都将隐患丛丛。三是统筹协调方法更灵活了。定日县是一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2013年年底才通国家电网,各类配套设施和办公条件还很落后,办成一件事要协调各方力量,就是加一瓶氧气也要协调人员和车辆,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大事重统筹、小事靠协调的习惯,并总结出了“多沟通,建平台,善靠前”的工作经验。

援藏,让生命之美在雪域高原绽放

情怀加浓。“治国先治边,治边先稳藏”是习总书记对西藏重要性的战略定位。从外部环境来看,西藏被称为亚洲水塔,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地区,境外势力对这块宝地垂涎已久,2017年6月,印度就曾入侵西藏的洞朗地区。从内部环境来看,定日县有5个乡与邻国接壤,又是宗教活动较活跃地区,还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2017年还有建档立卡户4444户,贫困人口17351人,贫困人口占全县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还多,扶贫攻坚任务之重不言而喻。定日县的地理条件、人文环境和经济状况,决定了维稳、环保、发展是全县的三项重要任务,维稳压倒一切,排在各项工作之首。特别是反分裂、守疆土任务繁重,节假日和敏感时期,援藏干部与党政机关干部一道驻村、驻寺,与乡村干部一起走村串户排查外来人员,参加巡逻队排查各类不安定隐患。曾几何时,我们被世界表面的和平遮蔽了双眼,安逸的生活让我们放松了警惕,认为战争离我们很遥远。然而,面对西藏特殊的政治形势,面对西藏的高天厚土和祖国的大好河山,面对纯朴善良的藏族同胞和阴险的分裂势力,援藏干部的命运早已紧紧地和这块土地和人民的命运捆绑在了一起,如何保护和发展好西藏这块神圣的净土,如何让贫困的藏族同胞过上幸福和谐的生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受援地多做点贡献······这些家国情怀在高寒缺氧的西藏高原怎能不令人油然而生,挥戈戍边的民族责任怎能不令人陡然倍增。

境界升华。定日援藏小组与其他四县援藏小组相比有四个之最:一是地处海拔最高(海拔4447米)、二是扶贫任务最重、三是生态保护最严(珠峰国家自然保护区将定日县环境保护区划定为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核心区禁止新建任务建筑,缓冲区和试验区对建设项目的环保要求尤其严格)、四是生活环境最苦。尽管如此,当有人问我们苦不苦时,我们常说:“与躺在岗嘎镇的第二批援藏干部邵海云相比,能说自己苦吗?”在西藏工作生活的每一天,我们都被生与死的恶劣环境考验着,也被一些生与死的传闻震惊着,更是在自觉与不自觉中追问生与死的轮回真谛。岁月匆匆,转瞬即逝,如何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这段人生呢?我们虽然没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远大理想和才干,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坚险的工作条件,提醒我们不能忘却初心,唤醒我们要尊重生命、尊重人格。倪书记到定日县视察工作时鼓励定日的兄弟说:与其苦熬不如苦干,喊三年不如干三年。是啊,只有做好当下,才能走向远方。快乐是一天,愁苦也是一天,但两种心态换来的结局却是大相径庭:一种是积极向上,活泼欢快,在拼搏中实现飞跃;另一种是碌碌无为,病病秧秧,百事难成。雪域高原的圣洁净化了我们的心灵,不辱使命的承诺提升了我们的境界。为此,我们很珍惜援藏生活的每一天,节假日包饺子、为兄弟准备生日晚餐、参加县里的节目演出、徒步嘎玛沟,援藏生活真正浸入了我们的骨髓,融入了我们的生命,嵌入了我们的年轮。

体会:在发扬中坚守

援藏,让生命之美在雪域高原绽放

掌握主动才能不被动。影响2017年援建项目推进速度的因素,不外乎两个:一个是外因,一个是内因。外因就是:西藏正处在大投入、大开发、大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都没有做好迎接这一繁荣盛况的各项准备,主要还存在“四个不匹配”:一是广大干部群众的发展理念与信息化时代跨越式发展模式不匹配;二是社会化服务机构的数量、质量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模式不匹配;三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迟缓与经济社会快速大变革的现实要求不匹配;四是各种固化的利益藩篱与通力合作共同谋发展的新理念不匹配;内因就是:我们对项目办理过程中存在的地域特色和陌生条件不适应,主动靠前意识不强,提早预判形势任务不够,特别是对西藏地区的节假日和工作节奏了解不够;对不同建设项目的轻重缓急分析、分类不够;对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准备不足,特别是对急于上马且要年底前竣工的项目,提早与咨询和设计公司的沟通不够,提早与项目审批部门汇报不够;较为遗憾的是,没有建立起项目审批的绿色通道,导致完全可以更快一些推进的项目,错过了最佳审批时间。有了2017年的经验教训,加之审批权限下放到了县里,只要主动靠前,抓住项目前期设计和环境评估两个主要环节,就能变被动为主动,确保2018年援建项目及时审批、按时开工、准时竣工。

永葆本色才能不变色。有人说,援藏干部的形象是易碎品,应该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倍加珍爱。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做十件好事不一定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认可,但只要干了一件坏事,就会被传得沸沸扬扬,甚至会被当地干部群众当作饭后谈资讲上好几年。上海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是出先进经验、出国际品牌的地方,上海的援藏干部理应成为全国援藏干部中业务素质的行家、文明素养的标杆、生活习惯的潮流。我们上海援藏干部有三个鲜明的好传统:一是守规矩,二是善学习,三是心态好。守规矩就是讲大局、识大体,听招呼、守纪律;善学习就是能够主动融入当地、学习当地、提升自我;心态好,就是对援藏的艰苦与危险的思想准备较充分,具备“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境界。一年多来,我们能够保持本色不变,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内炼修养,外树形象,力所能及地为当地贫困群众做一些微小帮助。贡献虽小,但能苦中作乐,在平凡小事中一点一滴打造上海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这一传统已然成为受援地的一面旗帜。

敢于继承才能更好传承。缺氧不缺精神,是一代代老西藏人用生命谱写的精神符号。“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是激励新时代西藏建设者前赴后继的动力源头,只有敢于继承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才能把他们传承好、发扬好。这是援藏干部的责任,更是义务。一年多来,定日小组把老西藏精神融入血液、融入工作,主要在三个方面继承和发扬这些好传统:一是发挥好“一团火”的作用。我们是组织派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就是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是要处处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到了平时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我们把自己在上海的所学所会运用到工作中,并将个人的专业特长悉数教给当地干部,带领他们学习先进的工作方法;二是发挥好“一座桥”的作用。当好沪藏两地扶贫协作、团结合作的友谊桥梁,做好支援地和受援地双方“供、需”的衔接工作,先后完成了双方13个乡(镇)和部分委办局扶贫协作的对接工作,配合市联络组和松江区合作交流办,完成了年终考核迎查的各项工作。三是发挥好“一架梯”的作用。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援藏的使命就是把党的惠民政策、援建项目转化为藏族同胞一步一步实现小康梦想的致富梯。在产业扶贫和技能培训扶贫上,定日小组把脱贫的着眼点放在稳定脱贫上,主要引导农牧民改善生产生活方式,提升岗位就业技能,从根本上解决了脱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的问题。

思考:在战鼓声中前进

着眼大扶贫格局抓重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对扶贫攻坚工作作出新的指示要求,按照上海市“中央要求,当地所需,上海所能”的援藏总要求,以及援建考核的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援藏工作已从重建设项目向全领域延伸。沪藏乡镇和委办局扶贫协作对接之后,各项援建工作将全面展开,可以用千头万绪来形容,如果不抓住主要矛盾和工作重点,胡子眉毛一起抓,每天在繁忙的具体事物中打转,必将不得要领事半功倍。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的援藏重点还是要紧紧抓住改善民生这条主线,在建设民生项目和产业项目上下功夫,关键是要集中力量、采取超常手段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力争当年项目当年竣工,这是我们的主业,也是我们的任务。

贯彻新发展理念攻难点。按照国家发改委和合作交流办对援藏工作考核的指标要求,援藏工作想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还有许多难点需要攻关,如乡镇和委办局扶贫协作对接的机制如何完善?是长久对接还是攻坚期对接,对接的资金和内容如何界定?对接工作的具体实施是前方援藏小组,还是由对接的乡镇自主实施?还有援建项目与当地人文环境、地理环境和资源环境的匹配度如何实现最高值?如何在现行标准下既不调高味口又不降低标准实现稳定脱贫?这些难点问题如不稳妥解决,势必影响攻坚成效。化解这些难点,需要用新发展理念作为支撑,如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村基层组织的自治能力、挖掘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防范“后攻坚期”返贫风险、加大智力扶贫的力度、采取超常措施开展扶志等等。唯有运用这些新理念指导扶贫实践,我们的扶贫成果才显得厚重与立体,才能顾眼前管长远。

聚焦稳定脱贫出亮点。出亮点既不是政绩工程,也不是面子工程,更不是形象工程,而是建设出符合当地贫困户稳定脱贫的产业项目或改善民生的民生项目。定日小组的援建项目虽按“两个80%”(资金80%向县以下单位倾斜、80%向民生项目倾斜)的要求拟定和实施的,援藏资金也主要投在了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上,但显而易见的成果不多,亮点还没有展现出来。大家知道,我们的援藏时间已经过半,按照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和规律,2018年就是出成果、出亮点的黄金阶段,是一年多工作成效的凸显期,一些“亮点”项目能否如期发挥扶贫功效,不仅事关2018年定日县能否如期脱贫,还事关援藏工作能否如期完成。其实,这才是我们所有工作的最大亮点。

本期执行主编:陈柏霖

援藏,让生命之美在雪域高原绽放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