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金融的“下半场” 成了“现金贷”浪子回头的彼岸?

近期,互联网金融公司“二三四五”发布一季报显示,在暂停现金贷并战略转向互联网和汽车金融之后,二三四五的业绩不但没有受到影响,还呈现增长趋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2.92%。

除二三四五外,另一家大众更熟悉的现金贷企业——趣店,也在现金贷业务受阻后也转向了汽车金融,旗下的大白汽车主要业务包括汽车分期和汽车租赁两大板块,目前正在大张旗鼓的扩张线下门店。

汽车金融的“下半场” 成了“现金贷”浪子回头的彼岸?

事实上,从2017年年初开始,关于汽车金融“风口已经关闭”的言论一直不曾断绝。然而,仅仅在一年之后,被判大势已去的汽车金融却受到一众现金贷企业的青睐,成为其摆脱现金贷包袱,拥抱合规转型的彼岸。

“三足鼎立”的汽车金融市场

对于“风口已经关闭”的言论,有观点认为,中国汽车金融市场确实已经接近饱和,但没有真正的发展成熟。此外,由于受限于市场容量、市场特点、大环境和资本等因素,本来留给“新人”的机会确实不太多。互联网金融企业切入进来后,会提供一些过往玩家不具备的价值,但他们只能在日渐饱和的存量市场中虎口夺食。

汽车金融的“下半场” 成了“现金贷”浪子回头的彼岸?

换句话说,在汽车金融还没来得及发展成熟时,就被迫要面对互联网、金融科技等创新模式的冲击,使得原有的市场格局将面临打乱重组的命运。具体来看,在过去,商业银行和汽车厂商是汽车金融的重要提供方和参与者,随着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加入,汽车金融市场将成“三足鼎立”局面。

其中,商业银行方面,由于汽车金融的业务比较零散,并未吸引大型国有银行介入,涉足这一领域的主要是平安、中信等股份制银行。目前,商业银行依然牢牢占据着很大的市场份额,是汽车金融市场的第一梯队。尽管他们缺乏销售渠道和厂商方面的优势,但依靠雄厚的资金实力,通过提高返利等方式出让部分利润给经销商,某种程度上刺激了销售渠道同银行合作的积极性。

相比之下,汽车金融公司的打法比较集中和专一,目前主要以经销商库存融资和消费信贷等业务为主,依托其背靠汽车厂商的优势,汽车金融公司在车型差异化、市场细分和车辆残值评估等专业化方面拥有很强的竞争力,并据此成为汽车金融市场的第二梯队。

商业银行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汽车金融公司拥有专业化竞争优势,互联网金融公司在这两方面均不占优势,尤其在线下渠道方面,大多数汽车金融公司几乎是从零开始的状态。不过,互联网金融公司可以在汽车金融市场割据一方,自然也有前两者不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在用户画像、大数据、以及存量客户挖掘等方面,互联网金融公司具有天然优势。

“现金贷”浪子回头的彼岸

去年下半年开始,背负暴利声名的“现金贷”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争相摆脱的包袱。相对于无特定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的现金贷,多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和鼓励的消费金融显然风险更低。其中,具备客单价高、利润点多、市场需求大和可抵押等特点汽车金融,更是吸引了包括现金贷在内的各路互联网玩家入场,他们利用自身在大数据和用户画像等领域的优势,在汽车金融领域攻城略地,很快成为汽车金融市场中非常重要的一股势力。

汽车金融的“下半场” 成了“现金贷”浪子回头的彼岸?

于此同时,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车辆使用权和拥有权进一步分离,再加上年轻一代“超前”的消费习惯,让中国汽车融资租赁市场规模迎来快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已有的汽车金融格局,为“风口已经关闭”的汽车金融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有数据显示,2009-2014年,中国汽车融资租赁市场规模从1千辆增长至20.8万辆,实现了191%的复合增长率,有业内专家表示,预计 2015-2020年汽车融资租赁年均符合增长率仍将保持在50%以上,有望在2020年实现6%的渗透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0年,中国汽车金融业市场容量达2万亿元人民币,渗透率达到50%。

在某种程度上,在中国汽车融资租赁市场增长的背景,给了互联网金融公司很好的入场机会,而这些企业的进场又加速了汽车金融行业的迭代和进化,让人工智能、大数据、以金融创新为驱动的持续增长,已经成为汽车金融“下半场”的典型特征。曾经处于现金贷旋涡中心的趣店,汽车金融业务已经成为其新的业务增长点。

其2017年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3月10日,大白汽车已在全国各地开设了175家线下自营门店,累计交付车辆超过4800辆。而在大白汽车的购车客户中,有90%来自于趣店的原有客户转化而来。

目前,汽车金融市场还处于“接近饱和但发展不成熟”的特殊阶段,这意味着新入场的互联网企业需要在存量市场中与“土著民”短兵相接,继续蚕食商业银行和汽车厂商的利润。各自拥有核心竞争力是三方势力,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是此消彼长的胶着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