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下半场”中国经济风险可控

2018“下半场”中国经济风险可控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今年第二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预计到下周一(7月16日)公布。由于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可能会使第二季度经济数据会有一定波动,继而影响到上半年的经济成绩。不过,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有延迟效应,要到年底或更久才能更客观地评估带给中国经济的影响。因此,参考第一季度6.8%的增长数据,第二季度和上半年成绩单维持在6.5%--6.8%的区间,都是合理的。

2018年“下半场”中国经济的表现又如何呢? 客观而言,美国和中国和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贸易战,会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阻滞效应,而且会影响中国和全球市场的信心。不断加大的贸易摩擦规模也会带来中国内外两个市场动力的疲弱。

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对美出口增长5.4%,较去年同期下降13.9%。按照现在的中美贸易摩擦趋势,下半年的中国对美出口还会继续下滑。中美贸易将会出现摩擦强制下的再平衡。贸易压力将会拖累PMI数据,外需引擎动力不足对经济增长会带来相应压力。机构预测,中美贸易摩擦下,会使中国经济增长降低0.5%。

此外,美联储年内继续加息两次,上半年已经引发新兴市场经济体汇率狂跌,人民币汇率也受到一定影响,中国A股市场也一度再现千股同跌。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推进,人民币汇率、资本市场和债市下半年依然面临着市场不确定性。不排除股债汇三市承压过大而市场波动的情况。

下半年更大的不确定性在于,贸易摩擦压力下,中国既要对发展模式进行适当修正,又要从思维模式上进行调整。就前者而言,要坚持全方位的全球化,而不能继续依赖和某个贸易伙伴的利益攸关;就后者而论,扩大内需和补上核心技术的短板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此外,也要着力打造新型全球化和建构新的全球经贸治理秩序,以摆脱现有的贸易摩擦困局。

这需要时间,但也是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难得的机遇。也许中国经济会遭遇一段困难的调整期,但也会给中国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内外兼修的健康平台。

刚刚,中国公布了两个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一个是自贸实验区的,一个是全国版的。两个清单不仅是数量上的缩短,更是给予外资在核心、敏感产业上的开放。文化、金融、汽车、资源和能源等诸多行业,或放开了外资持股比例,或允许独资经营。两个负面清单,对外资的开放是前所未有的。这在以国家安全名义限制外商投资的大环境下,中国的开放会对全球资本形成极强的吸引力。

内需层面,中国也在继续通过营改增、减税降费和提高个税起征点等释放市场主题和消费个体的活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着力提升中国供给侧的供给质量,以便持续高涨的服务贸易逆差变成顺差。

这也验证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7日在第八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开幕式时所论,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中国经济有“三个不会变”:一是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二是市场化改革的取向不会变;三是扩大开放的决心不会变。

伴随着美国和几乎所有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加之美国威胁退出世界贸易组织(WTO),中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在捍卫基于规则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方面存在共识。因此,破解贸易保护主义和防范单边主义的新型全球化也在积极构建中。

因此,2018年“下半场”的中国经济成绩单,只要在6.5%-6.8%的合理区间就可以。即使未来出现一定比例的波动,也是合理的。一方面,全球贸易摩擦下的经济新常态会对宏观经济带来影响;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调整也需要时间和空间。更重要的事,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可能一直维持高速增长,中高速增长区间也是有限度的。因此,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提质增效,人们的思维也要转型升级。

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是挑战也是机遇。要把坏事变成好事,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不能动摇。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只有深度融入全球化,才能获取更多符合中国大国地位的全球化利益。通过改革开放,突破传统的秩序掣肘,打造全球共赢的新型全球化,正是中国的难得机遇。从“一带一路”到人民币国际化,中国不能半途而废必须继续前行。

还有就是,国内政策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微调但不可以乱了方寸,中国制造2025也应稳步推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