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后代为人处世?郑观应家规、家训值得一读

如何教育后代为人处世?

郑观应家规、家训值得一读

曾祥裕

如何教育后代为人处世?  郑观应家规、家训值得一读


今曰,我从珠海前往中山三乡考察郑观应故里。

说起郑观应,他德才兼备,视野开阔,编撰了著名的《盛世危言》,提出了“商战”理论,呼吁国人主动跟上世界现代化潮流,进行社会的总体变革。

如何教育后代为人处世?  郑观应家规、家训值得一读


他的思想释放出巨大的影响力,让当时的国人看到外部生机勃勃的世界,甚至唤醒了一个时代,直接影响了孙中山、毛泽东,以及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一大批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民族精英。

如何教育后代为人处世?  郑观应家规、家训值得一读

吾为一介草民,素来喜探讨人生哲理,倘得佳句,契合吾心,便向友人荐之。

如何教育后代为人处世?  郑观应家规、家训值得一读


吾育一子,为其健康成长,颇费心思。今读郑观应家训,吾汗颜羞愧,以往育子方法,颇多失误。

为人父者,当学郑观应,重视子女的道德教育,即使工作非常繁忙,也通过各种方法悉心培育子女,认真履行家长职责。

如何教育后代为人处世?  郑观应家规、家训值得一读

郑观应的家训有家书、嘱书、诗歌、散文、匾额、楹联等多种形式,总字数超过26000字。其家训教育后代尽忠报国,积极进取,核心内涵包括:德行为上,慈善为怀;勤俭朴素,吃苦耐劳;喜读诗书,发奋上进;不贪富贵,以廉行事;胸怀天下,忠贞报国。


如何教育后代为人处世?  郑观应家规、家训值得一读

现摘抄郑观应家训名句,给吾儿及朋友分享:

一、不贪富贵 以廉行事

当此竞争之世,人心叵测,稍有不慎,即堕人机陷中。勿贪意外之财,无故币重言甘、礼下于我者,将有所求。 

 ——摘自郑观应《训子侄书》

将来无论求名求利,均当以道德为根据。诚如先贤云:“不为财色所困者方是英雄。” 

——摘自郑观应《训次儿润潮书》

人能不贪,乃无后悔。至公无私,辞金却贿。布衣蔬食,儒士何嫌。四字铭坐,俭以养廉。——摘自郑观应《招商局公学开学训词》

清、慎、勤三字,古之循吏垂为官箴,余谓此三字不特为官宜守之,即作商亦宜奉作金科玉律。

——摘自郑观应《训次儿润潮书》

择婿宜先以品学为重,不可徒贪其富贵。现处竞存时代,无论为士、为农、为工、为商,务求各精其业、各执一艺。”——摘自郑观应《香山郑慎馀堂偫鹤老人嘱书》

如何教育后代为人处世?  郑观应家规、家训值得一读


二、德行为上 慈善为怀

积金玉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诗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德以遗子孙。——摘自郑观应《香山郑慎馀堂偫鹤老人嘱书》

  求福莫如积善,积善莫如救人。救人之切而要、广而普者,莫如赈饥。

——摘自郑观应《香山郑慎馀堂偫鹤老人嘱书》

如何教育后代为人处世?  郑观应家规、家训值得一读


三、胸怀天下 忠贞报国  

不贪富与贵,但愿救同胞。 

 ——摘自郑观应《乙酉还家书以自勉》  

食人之禄,忠人之事。士农工商,均应如是。兴亡有责,况在国家。忠贞报国,振我中华。  ——摘自郑观应《招商局公学开学训词》

如何教育后代为人处世?  郑观应家规、家训值得一读

 四、勤俭朴素 吃苦耐劳  

所望各子孙孝友立志须学前贤,俗云:好子不食爷田地。不可争论遗产,不可虚度光阴,不可浪费资财,必须勤俭,言行谦恭,读书毕业,当此竞争之世,不耐劳苦不能自立。  ——摘自郑观应《香山郑慎馀堂偫鹤老人嘱书》

  诫尔曹不可贪安逸,依赖父兄。盖嬉游耗时、奢靡害俗、晏安偷惰古人所诫……甚而中人之产、小康之家,亦须勤劳俭节……且飞禽走兽均能自食其力,又知卫生之理,不时以手足梭其毛羽,运其四肢,小如蜘蛛尚能结网,蜂能酿蜜,蚁能聚粮,人为万物之灵反不如物,能不愧乎? 

 ——摘自郑观应《香山郑慎馀堂偫鹤老人嘱书》 

 少年读书时,自问立志欲学何等人?如志在修、齐、治、平、扬名显亲,期学第一等人,务须勤俭坚忍、吃苦耐劳、百折不回,方能达其目的。 

 ——摘自郑观应《训子侄》 

 无论男女,除读书外,必日有手艺进款,勿使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奢侈无度。 

 ——摘自郑观应《致天津翼之五弟书》 

 至于勤俭,尤处家第一要义。无论贫富,若怠惰自甘,则家道难成。盖大富由天,小富由勤,勤而不俭,终难积蓄。 

 ——摘自郑观应《与月岩四弟书》 

如何教育后代为人处世?  郑观应家规、家训值得一读

五、喜读诗书 发奋上进 

 心以静而专,学以勤为美。 

 ——摘自郑观应《读寒山诗自励并训后人》

  笃志力行,勤学好问,进德修业,事事有恒,庶老来无追悔之叹。  

——摘自郑观应《训子侄书》  

无论男女各精一艺,庶几家业日盛耳。  ——摘自郑观应《香山郑慎馀堂偫鹤老人嘱书》

  不耐饥寒非志士,能兼气节是全才。英雄自古多磨炼,勿谓艰难志遂灰。 

 ——摘自郑观应《训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