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治理謹防患上督察“依賴症”

环境治理谨防患上督察“依赖症”

正在10省區進行的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連續曝光各地整改不力問題。督察組13日通報雲南昭通敷衍整改,至今尚未建成規範化垃圾處理設施,當地垃圾汙染問題突出,群眾反映強烈。(6月13日 新華網)

通過看近日媒體報道,我們從中發現了一些地方存在“假整改”問題。比如,媒體報道,明明沒有做到雨汙分流,卻造假有雨水井和汙水井;明明國家早已明令禁止土法鍊鋁,但卻給這些企業發了政策允許的“通行證”。

誠如媒體所言,類似案例表明一些地方和部門在環保治理過程中仍然存在“口號環保”等形式主義。環境治理中存在的“假整改”問題,歸根結底是地方主政人員以及環境執法人員,因為政績觀的偏頗,所導致的督察“依賴症”。督察組進入轄區領域,拼命抓環保,甚至不惜“一刀切”停產以求環保數據光鮮;對於環保督察出的問題,急於表態、改過,甚至立竿見效;只求糊弄環保督察,而對存在的問題遮遮掩掩等。

此次“回頭看”還擔負這樣的使命——重點盯住督察整改不力,甚至表面整改、假裝整改、敷衍整改等生態環保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重拳打擊“一刀切”懶政、惰政行為和督察整改中的消極應付和疏於擔當,以及亂監管、軟監管、瞎治理等問題。這些,無疑是懸在地方官員頭上的一把利劍。如果地方治理環保的“初心”錯誤,工作也就不會用真心思、下真功夫,做出來的工作,也必然會漏洞百出,禁不住群眾和時間的檢驗。

環境治理唯有下實功才能見實效,就須謹防患上督察“依賴症”。事實上,環保督察並不可怕,只要工作平時做到位,群眾滿意,即便存在一些瑕疵,督察組也並不見得會“雞蛋裡挑骨頭”。關鍵在於,相關責任部門,尤其是地方“一把手”,能夠站在人民群眾利益的角度,捨得下力氣進行環境治理。惟此,“假整改”才會越來越少甚至絕跡。(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 楊玉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