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7,1500!這三個數字透露了關於白洋澱的什麼信息?

13項管控措施保護白洋淀水環境

推進澱區面源汙染治理、謀劃開展水汙染預警指紋溯源研究、加強生態環境監測和水源地保護……從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獲悉,今年,雄安新區將嚴格實施白洋淀水生態環境保護13項管控措施。

推進澱區面源汙染治理。轉變農田施肥方式,推廣新肥料新技術和有機肥資源利用。科學使用農藥,推廣綠色防控和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沿河沿澱1000米範圍內禁止使用化肥農藥。

徹底清理白洋淀澱區水產養殖設施,實現澱內及澱邊、入澱口及河流上游5公里範圍內全面禁養。

全面清理已有畜禽養殖設施,白洋淀澱區及澱邊、入澱河流沿岸1公里範圍內全面實行禁養。

加強新區內的工業固體廢棄物和醫療廢物管理,建立危險廢物動態數據庫,妥善處置積存的鋁灰鋼渣、冶煉渣,嚴格管理新產生的廢塑料、廢電纜、製鞋和箱包下腳料,做到定點存放,定期清運。

加強旅遊餐飲汙染管理。完善景區旅遊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加強旅遊汙染防治能力建設。2019年起,船舶、碼頭汙水、垃圾實現全收集全處理,杜絕直排入澱。啟動白洋淀景區內旅遊廁所改造工程,60%以上的旅遊廁所達到A級以上標準,廁所汙水得到有效處理,不得直排入澱;建立垃圾回收系統,實行垃圾分類收集和集中處理。

嚴格管控汽柴油動力船舶。根據澱區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建立澱區船舶管理方案,嚴格核定和控制船舶數量,嚴禁新增汽油、柴油動力裝置船舶入澱。加快實施澱區汽柴油動力船舶油改氣、油改電或改其他清潔能源。

謀劃開展水汙染預警指紋溯源研究。在地表水重點監控斷面進行水質汙染物監測和水汙染預警溯源,通過水質指紋預警與溯源技術對水體水質異常進行快速預警以及汙染類型的快速診斷,提升環境質量監控預警和應急響應能力,實施精準治汙。

統籌科學補水和放水

。做好補水和放水動態平衡,將適當補水和適當放水相結合,保持水體流動性,讓白洋淀水系“活”起來,充分發揮水體自淨作用。

加強生態環境監測。科學佈設監測斷面(點位),優化完善入澱河流斷面在線監控和固定點位實時監控設施。全面監控入境、入河和入澱汙染物,及時準確掌握入澱河流和澱區水質動態,提升監測、預警和預報能力。

加強水環境綜合執法。開展水環境綜合整治專項執法工作,重點對澱區內和白洋淀周邊涉水企業進行執法檢查,建立涉水企業一企一冊的環保管理制度,及時記錄汙水排放相關信息,建立水環境管理臺賬,定期調度記錄涉水企業處理設施等水汙染相關信息,徹底查清汙染源。

全面整治“散亂汙”企業。進一步排查新區範圍內的“散亂汙”企業,對前期整治結果進行“回頭看”,採取取締為主、改造整治、依法搬遷為輔等措施,嚴防反彈,實現“散亂汙”企業動態“清零”。

加強水源地保護。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並按要求設立保護區邊界標誌,全面排查、清理、整治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的各種汙染源和各類非法建設項目,整治保護區內環境違法問題,完善日常管理,有效防控水源地環境風險。

加大自然保護區監管力度。嚴格落實生態紅線保護要求,結合2018年“綠盾行動”,對白洋淀自然保護區內違法違規建設項目依法依規進行處理,對沒有按要求整改到位的限期整改,做好白洋淀自然保護區監督管理工作。

13,47,1500!這三個數字透露了關於白洋淀的什麼信息?

13,47,1500!這三個數字透露了關於白洋淀的什麼信息?

47個白洋淀治理工程項目將實施

從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獲悉,目前,雄安新區由規劃階段轉入建設實施階段,為快速推進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與修復,新區將實施6大類47個白洋淀治理工程項目,其中45個項目投入資金約186億元。

“沒有清新明亮的白洋淀,就沒有雄安新區高質量的發展。”雄安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新春伊始,新區召集相關部門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與修復項目。結合《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關於〈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實施意見》和《河北省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2019年重點工作意見》,推進實施47個白洋淀治理工程項目。

13,47,1500!這三個數字透露了關於白洋淀的什麼信息?

唐河汙水庫汙染治理與修復項目,此項目包括唐河汙水庫汙染治理與生態修復一期工程、二期工程2個項目。

白洋淀上游入澱河流水環境綜合整治8個項目,主要為府河入澱口溼地水質淨化工程和孝義河入澱口溼地水質淨化工程、白洋淀退耕還澱生態溼地工程、唐河入澱口溼地建設與生態修復工程以及府河、孝義河、瀑河、萍河(新區段)河道綜合治理項目和導汙治汙渠建設。

澱區內環境綜合治理8個項目,主要為白洋淀78個村汙水垃圾廁所等環境問題一體化綜合系統治理先行項目、白洋淀圍堤圍埝治理、白洋淀底泥生態清淤試點工程、白洋淀蘆葦等水生植物平衡收割及資源化利用項目、白洋淀船舶升級改造與汙染控制項目、生態功能區村莊搬遷工程、澱區碼頭及航道區域底泥生態治理工程等項目。

澱外環境綜合治理方面謀劃了25個項目,主要為現有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安新縣4條排鹼溝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雄縣隔鹼溝等6個環境治理項目、三縣農村生活汙水綜合整治項目、新區鋁灰鋼渣處置項目等。

生態補水配套工程2個項目,分別為白洋淀引黃入冀補澱大樹劉泵站工程、引黃入冀補澱通道小白河治汙工程。

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2個項目,分別為雄安新區生態環境智慧監測體系建設項目、白洋淀流域水生態健康評估項目。

13,47,1500!這三個數字透露了關於白洋淀的什麼信息?

1500畝白洋淀水域生態修復示範區建成

記者從雄安新區管委會公共服務局獲悉,白洋淀水生生物資源環境調查及水域生態修復示範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效,在鰣鯸澱澱區,項目探索研究水產種質保護區、草型澱區和藻型澱區等3種生態修復模式,集成水生生物養護、生態預警和棲息生境營造技術,優化魚類增殖放流和繁殖群體結構,建成200畝白洋淀水域生態修復試驗區和1500畝白洋淀水域生態修復示範區。

水域生態修復工作是白洋淀流域環境治理的重要內容之一。自去年6月啟動以來,項目系統開展白洋淀及主要入澱河流水生生物資源與環境調查,並利用水生生物生態屏障構建、棲息生境營造、區域分級養護三大技術,在白洋淀開展恢復水生生物資源種群結構、修復水域生態系統等提升示範工程。

通過系統調查白洋淀流域75個站位的水生生物資源和環境,項目獲得浮游動植物、水生植物、魚類資源等數據8萬條,29個水質及沉積物等環境指標數據6500條,初步掌握調查區域水生生物資源與環境現狀,製作形成白洋淀溼地、水生植被等專題圖件36張,為白洋淀增殖放流研究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價奠定重要基礎。

開展白洋淀水域生態修復技術研究與示範。針對西大洋水庫,利用生物操控修復模式,開展沿岸帶生態防控區、生態浮島、關鍵物種棲息地等構建試驗,安裝浮床1500平方米,種植挺水、浮葉和沉水植物4000平方米,建立沿岸帶和敞水區生態防控區。針對入澱河流府河,打造河道生態走廊示範區,為提高魚類繁殖發育、外來物種防控、汙染淨化等功能,設計並實施複合人工生境系統200畝。

據介紹,項目將摸排調查區域水生生物資源與環境狀況,為白洋淀生態修復提供基礎數據;建立針對白洋淀水生生物資源恢復的關鍵技術體系,為白洋淀生態修復提供技術支持;針對澱區不同水域,研究生態系統恢復的示範模式,不斷改善白洋淀生態環境。

目前,項目初步形成了適於白洋淀水域生態環境治理的“以漁淨水、以水養魚”模式,探索了白洋淀水域生態修復的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