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唯一13朝元老,后世对其争议不休,曾用八个字挽救苍生性命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太平盛世着实令人向往,但乱世更易让人沉迷,而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莫过于五代十国。在那个政权更替频繁的时期曾涌现出众多传奇人物。子渊前段时间曾为大家介绍过在大国夹缝中苦苦挣扎的“海龙王”钱镠,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位更加传奇且饱受争议的人物——冯道。

史上唯一13朝元老,后世对其争议不休,曾用八个字挽救苍生性命

▲五代时期各政权疆域图

冯道出身耕读之家。天佑年间,冯道初入官场成为幽州节度使刘守光的掾属(类似助理秘书的职位)。自此,他历经五朝、沉浮乱世,共辅佐了8姓十三位皇帝。冯道为官40余载,“不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可以说是流水的五代铁打的宰相。然而,历史上对其评价确是褒贬不一,欧阳修批判他不知廉耻,司马光认为他是“奸臣表率”;而苏东坡和王安石却称赞其为“菩萨再来人也”“佛位中人”。至今,依然有人认为冯道实乃小人,但也有不少人希望从他的为官之道中揣摩出些许权谋之术。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位不倒宰相呢?

史上唯一13朝元老,后世对其争议不休,曾用八个字挽救苍生性命

▲冯道画像

冯道年轻时为人淳厚,勤奋好学。不仅孝顺双亲且能安于清贫。虽为儒生,却对佛道之学也多有涉猎。又因为身处乱世,见惯了生死无常,这让他多多少少有着悲天悯人的气度。晋梁交战时,身为高级军官的冯道不设床席,不恋美色,与众将士同吃同住。其父亲去世时,不仅徒步回乡奔丧,而且谢绝了地方官赠送的各式礼品。丁忧期间,冯道亲自种田背柴,并且默默帮助乡里耕种田地共抵饥荒。

在冯道为官期间,也曾多次举荐任用有才能的孤寒士子,且时常劝诫在位者要爱惜百姓。就其私德而言,冯道让人钦佩,也值得后人学习。然而在其从政期间,冯道却一直坚持“事当务实”的为官哲学,不为君王从一而终,可以随时变节。这与正统的君臣观念相悖,因此遇主变节却能为官多朝且得到重用的冯道,实在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史上唯一13朝元老,后世对其争议不休,曾用八个字挽救苍生性命

▲李存勖剧照

冯道第一任君主是桀燕政权建立者刘守光。唐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刘守光发动叛变,囚禁父亲刘仁恭并征用年仅25岁冯道为掾属。4年后,刘守光称帝,建立大燕。冯道因劝谏其主刘守光不要同李存勖正面发生冲突,导致后者大怒而被捕入下狱。幸得有人搭救,冯道才保命出狱。李存勖大败刘守光之后,冯道顺势投奔了前者。

在此期间,冯道颇得李存勖心腹张成业和卢质的青睐。37岁时,冯道接任掌书计(相当于副宰相)。后梁龙德三年(公元923年),李存勖灭梁称帝,建立后唐,成为冯道第二任君主。此后,冯道于后唐明宗李嗣源在位时期官至宰相,多次受到唐明宗表彰。明宗薨逝之后,愍帝李从厚继位,但很快就被潞王李从珂推翻,愍帝被迫出逃。此时冯道没有随愍帝逃难,反而率领百官大开城门迎接他的第五任君主。

史上唯一13朝元老,后世对其争议不休,曾用八个字挽救苍生性命

▲后周世宗柴荣剧照

后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后晋高祖石敬瑭联合契丹攻灭了后唐,冯道却丝毫不受影响,依然是担任宰相。高祖去世后,冯道又率朝臣拥立石重贵为帝。耶律德光消灭后晋时,65岁高龄的冯道再次改换门庭,为契丹所用。在回契丹途中,后汉军收复冯道滞留的镇州,冯道顺势归附后汉。在后汉,冯道先后辅佐刘知远、刘承祐两位君主。随后,后汉动乱,后周趁机灭汉。年事已高的冯道在辅佐了后周太祖之后,于周世宗时期病逝,享年73岁。周世宗柴荣为此宣布废朝三日,并追封其为瀛王。

史上唯一13朝元老,后世对其争议不休,曾用八个字挽救苍生性命

▲耶律德光蜡像

若我们抛开君主更替,回归冯道个人功绩时,我们会发现冯道才是最为兼济天下之人。唐明宗时期,冯道就曾以《伤田家诗》中“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等诗句劝谏明宗关爱百姓。在耶律德光戏弄他“天下苍生如何救得?”之时,冯道用“唯有陛下您可救得”的阿谀奉承之言免去了胡人对汉人的又一次屠杀。对冯道做出恶评的欧阳修,对此也认为:“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冯)道一言之善也。”

史上唯一13朝元老,后世对其争议不休,曾用八个字挽救苍生性命

▲《资治通鉴》清代刻本

在后唐至后周期间,冯道坚持编订雕印了《九经》,为乱世之中的文化存续做出贡献。宦海沉浮十三朝,冯道不辞艰辛,从未松懈,敢做谏诤之臣。辅佐石敬瑭时,冯道主动请缨出使契丹;辅弼刘知远时,及时指出“牛皮法”的不当之处,还出面解救大臣张璨和将被处死的百姓。

在冯道自著的《荣枯鉴》里有这样一句:“俗礼,不拘者非伪;事恶,守诺者非信。物异而情易矣。”意思是那些虚礼俗套,不去遵守反而是真诚的,当事情已经恶化,还守着诺言不放,这不叫有诚信,而是应根据事情变化而采取行动。冯道这种实用主义至上的道德哲学在当今,或许依然适用。

参考文献:

《五代通史》《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