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徵丨宣講家網評論

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徵丨宣講家網評論

問題導向、問題意識是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根本方法,也是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動力源。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

馬克思曾深刻指出:“主要的困難不是答案,而是問題。”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馬克思主義從來都是在直面問題、勇於回答時代問題的過程中破浪前行的。面對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鬥爭,馬克思從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立場出發,提出了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群眾如何實現解放的時代之問,並通過艱辛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最終發現了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規律,為廣大無產階級謀幸福、求解放提供了科學理論支撐。面對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中國共產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引領中國進步,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準確把握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歷史性課題,與時俱進地發展馬克思主義,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可以說,強烈的問題意識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特徵,也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和活力的源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個時代總有屬於它自己的問題,只要科學地認識、準確地把握、正確地解決這些問題,就能夠把我們的社會不斷推向前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從對當代“中國問題”的解答中不斷髮展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深刻回答了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和國家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其中貫穿著強烈的問題意識、鮮明的問題導向,體現了共產黨人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展現了馬克思主義者的堅定信仰和責任擔當。

當今的中國,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發展關鍵期、改革攻堅期、矛盾凸顯期,許多問題相互交織、疊加呈現。當代中國正處於爬坡過坎的緊要關口,正經歷著我國曆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應該擔負起歷史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這就要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紮紮實實地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從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要深入實踐、深入群眾,回答人民呼聲,解答人民疑惑。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堅持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面向人民群眾新需求,堅持從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中,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營養,獲取發展源泉和動力,為人民著述、為人民立論,在服務人民中實現學術進步,通過深入研究重大現實問題來推進理論創新。

要抓真問題,就要深入基層展開調查研究。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馬克思主義從來都不是書齋裡的空談,而是指導實踐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哲學社會科學要發展,必須要關注現實,聯繫實踐,要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努力發現社會發展所需要解決的真問題。事實上,“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曆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為我們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提供了廣泛的素材和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搞好調查研究必須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調查情況,特別是基層群眾、重要典型和困難地方應成為調研重點。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更要深入實踐,深入基層,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我們不能辜負了這個時代。”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發揚“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志向和傳統,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擔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