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勤与合同制人员都有哪些区别?

工勤人员就是工人,是体制内一种身份类型。

合同制工作人员就是临时工,属于用工分类,区别于体制内的正式职工。

工勤与合同制人员都有哪些区别?

一、编制不同,这是最重要的。

工勤人员是有编制的,很多都是部队转业回来的军人,在行政机关的就是行政工勤编,在事业单位的就是事业工勤编。在机关事业单位,有了编制就相当于有了“免死金牌”,没有犯大的问题,可以稳稳地等到退休。

合同制人员是没有编制的,一般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合同,随时有失业的危机。

二、待遇不同,这是最现实的。

工勤人员可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增加收入,从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到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的工资收入和副处级差不多,而且行政工勤编还和公务员一样享有车补。

机关单位里,合同制人员的工资一般都是固定的,除了工龄工资,没有上升空间。

三、发展不同,这是要考虑的。

事业工勤编在事业单位可以转到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从而走上领导岗位;而合同制人员因为没有编制,不会有提拔升职的机会的。

因此,他们的待遇水平一般比工勤人员也要低很多。他们是不被编制认可的编外人员。

虽然,国家都规定是同工同酬,但实际上基本上都冠以临时性、辅助性岗位性质,既然是辅助性岗位,肯定不如正式工人待遇要高。

随着国家对辅警制度的确认,未来国家也有可能对机关事业单位这些合同制人员进行身份上的确认,可能会适度提高他们的待遇,但是不能改变他们的尴尬的身份地位,基本上实现不了同工同酬。北京确实明确,立功的辅警可以转为事业编制甚至公务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