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IT男的自由职业之路(5):阅历的积累

复出后第一家公司是BitComet,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家外资公司。创始人灿烂微笑,就坐在我工位的后面。当时8K的月薪着实让我激动了1个月的,但随之即来的就是工作无趣。可能是年龄的原因,已经过了通过技术的进步而获得快感的阶段了,甚至有时会讨厌编码,我想是因为没有新鲜感而被迫编码导致的吧。

我想要改变,在BitComet不到3个月的时间,我应聘了一家小公司的项目经理,7K月薪,给机会就行。

不同于开发,项目经理的主要职责是协调好团队各成员的组织分工,还有项目对外合作的相关事宜。虽然过程也是磕磕绊绊,但充满了新鲜感,有时候也会感觉很累,但厌倦编码的心已无法让自己回头。没有靠山的小公司注定难以维系,大概1年的时间,公司资金断裂,倒闭。

第三家公司是给上海一家水厂做ERP系统,职位还是项目经理。对内安排人员招聘分工跟进项目进度,对外与事业单位的人员进行需求沟通确认。随着项目一个个的落地,老板也对我信任有加。逐渐公司运营方面的事情我都来参与:员工培训,外包合作,软件著作权,科技企业认证,拜访客户,投标,项目前期调研及谈判等等。到了后期,项目减少,公司做项目产品化,我甚至去跑客户做销售,也成功卖出了价值几万的系统。在这家公司从06年到10年大概4-5年的时间,是我职业生涯中为数不多的稳定期。期间读了一个MBA的课程,虽然没考上,但了解了一些管理学知识。业余时间对编程学习的兴趣也在恢复,陆续掌握了C#、asp.net、SQLServer数据库等技术,相比VC开发速度更快,这些技术后来成为了我第二次创业时使用的主要内容。生活方面买了一套一室一厅的小房子,不管怎样,算是有一个自己的家了,随后有了一位可爱的女儿。

有了孩子以后,我开始焦虑孩子的未来。上海户口已经距离我十万八千里了,上海房价飙升的也让我不敢想象。孩子长大后至少要两室一厅吧,那时周围80平米的小两室总价要160万朝上。年薪10万不吃不喝也要将近20年,有了孩子开销增大加上房贷每个月基本不剩什么钱,再攒一套房子对我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有人会说薪水也在涨啊,对高学历来说确实是这样的,有机会向更高的职位。专科生进不了大公司,只能寄希望于初创小公司能够快速发展,可惜的是我没有这种运气。此外,上海的政策是如果没有户口,义务教育阶段可以到农民工子弟学校,但是到了高中就要返回原籍,没办法接受当地的高中教育及参加高考。思量再三,决定离开上海,找个能解决户口的城市,安定终身,当时有种说法叫逃离北上广,说的就是我们吧。于是在地图上挨个城市扫描,综合生活成本、房价和环境等因素,最终锁定烟台。

去烟台的预想是这样的,去一家大点的公司上班,做两年积累人脉后自己下来做些IT服务外包之类的公司。房子嘛,可以把上海的小房子卖掉在烟台买个大点的,户口就更容易解决了,买房可以直接落户。当时看似不错的想法。

到烟台后第一家去的是金蝶,做EAS实施顾问。这是我第一次进大公司,当时金蝶全国有上万名员工,算得上是大公司了。不得不说大公司的培训机制非常好,通过系统的培训,我了解到做事情是有一套方法论的,解决问题要首先具备结构化思维。这种方式对我有所触动,以前看问题就是太简单了,不会用心去思考。虽然挺喜欢这个工作,但仍究抵不过现实的压力:工资太少了!算上各类奖金每个月到手的也才只有3000多,基本的生活开销每个城市都差不多,何况现在还要养一个孩子,基本上入不敷出。3个月不到的时间,我应聘了一家建筑公司做他们自己公司的ERP系统项目经理。

老板是烟大教授,看起来很有气质。承诺给我的薪水是年薪12万,每月发5000,其余作为年终奖发放。在烟台来讲,这个薪水算是不少了。在聘我之前,已经有个开发团队做了一些初期的开发,但项目始终无法落地。聘我主要是看中我在金蝶做实施顾问,帮助他们把系统开发进行下去并实施落地,做成后再推向市场。这些对我来说还算容易,经过1-2个月的沟通梳理,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找到切入点各个击破,以点带面,逐渐地公司信息化步入了正规,我也由最初的软件公司项目经理,逐渐成为软件公司经理,建筑公司CIO兼行政总监。短短1年多时间,连续升了3次职。在用人方面,不得不佩服老板的魄力。

在这家公司,我接触到了非软件行业的公司,这种经历更像是甲方。虽然软件公司也是我在负责管理,但更多的时候我是作为用户来看待系统的,这为我以后的产品设计奠定了基础。

有句话叫物极必反。在我职位上到达最高峰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我意识到这家公司仍然不是我的依靠,等待我的又将是什么呢?

敬请期待下文:逼上梁山。感兴趣的粉我:)


上一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