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鋰電橫空出世 這家企業要為2.5億電動車“換電”

中國進入新時代以來,先行於全球的新技術創新和新模式創新越來越多,前天又一項出現在北京,其目的是向電動車行業提供共享鋰電,如果這一名為「e換電」的新模式加以推廣成功,有可能幫助解決中國2.5億電動車用戶日常出行中傳統鉛酸電池不易更換、充電不方便的老難題。

共享鋰電橫空出世,新技術要改變電動車出行模式

2017年12月14日, 深圳易馬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IMMOTOR”)於北京召開了e換電品牌暨A輪融資發佈會,並宣佈已完成由Translink Capital、雲啟資本和GGV紀源資本的A輪融資。在發佈會現場,IMMOTOR展示了其推出的「e換電」智能出行生態系統,帶來電動車行業的共享智能鋰電。

共享鋰電橫空出世 這家企業要為2.5億電動車“換電”

之所以說「e換電」是一個“智能出行生態系統”,是因為它並非單獨一個硬件,而是由三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超級電池,一部分是自助式換電站和智慧電池倉,另一部分則是e換電APP及雲平臺系統。

在現場看到的其運作模式大概是這樣的:用戶購買(或者在指定門店對舊有電動車進行改裝)可以裝載超級電池的電動車,然後下載e換電APP,當騎行中需要補充電量的時候,通過e換電APP可查找附近換電站並提前預約電池,等到達換電站,用APP打開智慧電池倉,將耗盡電量的舊電池從電動車取出,插入換電站的電池倉,換電站會先讀取電池的健康狀態,用戶及電池ID,確認無異常後會自行開始充電。同時並彈出滿電的新電池,供電動車騎士更換。

「e換電」如果在用戶中得到普及,可以解決電動車行業的三大痛點:其一是電動車續航問題,在搜索引擎上,首次買電動車的消費者最首先關心的問題只有兩個:“電動車充一次電能跑多遠?”“電動車電池充一次要多久?”可惜答案並不理想,充電時間長,騎行時間短是普通電動車的通病,大大限制了電動車的使用,對一些嚴重依賴電動車的職業來說尤其如此,比如快遞業、外賣業,但在「e換電」模式下,這一問題得到良好解決--關鍵是並不會增加太多成本,使用「e換電」之後,外賣小哥不必再急匆匆的跑回店裡換電池耽誤時間,上班族也不用天天拎著沉重的電池到辦公室充電。

其二是對傳統鉛酸電池固有缺點的克服,除了充電不方便、充電時間長之外,鉛酸電池還不易更換、且有充電安全隱患,而這樣的鉛酸電池目前在電動車市場佔比超過99%,也有一些新興電動車品牌在力推鋰電池電動車,但價格普遍比鉛酸電池電動車高出幾百元到幾千元,單靠傳統市場銷售很難推動鋰電池的快速普及。鋰電池相比於鉛酸電池優點非常多:鋰電池壽命長重量輕體積小;鋰電池具有免激活特性;鋰電池不帶記憶效應等等。

其三,「e換電」解決了電動車電池的接口統一和智能管理的問題,目前市場上大概鋰電池佔有率已經達到1%,但這些鋰電池並不像手機充電寶或者普通的手電筒電池那樣規格與接口統一,大多也無法進行智能遠程管理。但在「e換電」模式下,其超級電池的出現,實際上是從用戶端推動電動車動力電池的標準化,進而推動電動車電池產業效率提升和產業升級。

看似超級“共享充電寶”,但實則門檻要高太多

從表面上看,「e換電」的商業模式與正在流行的“共享充電寶”很像,只不過是把共享充電寶的小號鋰電池換成超級電池,把服務對象從手機用戶變成了電動車用戶。

客觀上講,如果從“共享”特性比較,兩種模式確實有一些相似之處,但其他則相差太多。原因很簡單,兩個模式的技術含量有天壤之別,共享充電寶在電池端幾乎沒有太多技術含量,所以短期內市場競爭就進入白熱化,但「e換電」的生態中,一個核心就是IMMOTOR獨家發明的全新一代智能動力電池——超級電池M6,這款電池已獲得多項專利和國際認證,其採用的大電流智能電源接口,NFC數據傳輸, 都突顯了超級電池的智能化,金屬外殼和高強度設計也大大增加電池的安全性。

共享鋰電橫空出世 這家企業要為2.5億電動車“換電”

2016年2月,黃嘉曦將 Mophie 以 1 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美國智能手機配件廠商 ZAGG,然後在當年十月,在美國紐約和三藩市發佈了首款智能個人微電動Immotor GO,同時還從GGV紀源資本和雲啟資本拿到了4000萬人民幣Pre-A輪融資。在國外,IMMOTOR GO號稱是拖著走的特斯拉,除了酷炫、實用的設計外,還有就是智能應用及超長續航能力,獲得了國內外數十項發明技術和外觀專利。在Immotor GO之後,黃嘉曦才又推出了「e換電」,但後者的想法卻又比前者大的多,Immotor GO頂多是要通過一款新產品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但「e換電」卻是要建立一個智能出行生態系統,一個新的商業模式。

事實上,不管是「e換電」還是Immotor GO,黃嘉曦事業核心所圍繞的都是“電池”兩字--或者說是在電池領域的核心技術。國際級的電池技術是構成Immotor 所有產品及商業模式的基礎門檻,黃嘉曦通過專利技術為自己挖了一條很深的護城河,而這條護城河的特色就是電池的智能管理。

在智慧電池和超級電池的基礎上,IMMOTOR才推出了「e換電」智能出行生態系統,通過物聯網技術和智能電源管理技術將電池、電動車、智能換電站、手機APP整套系統打通,並進行雲端數據管理和遠程安全控制。

共享鋰電橫空出世 這家企業要為2.5億電動車“換電”

基於“超級電池”的智能出行生態系統離成功還有多遠

投資IMMOTOR的主要資本有GGV紀源資本,這家機構近兩三年在出行領域異常活躍,投資了很多與出行相關的項目,而投資IMMOTOR顯然也是看好其在出行的前景。

在10月份的一個論壇上,GGV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徐炳東曾經公開感嘆:中國是全球出行行業創業者的天堂!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市場規模,最願意擁抱變化的消費群體,從遍佈各大城市街頭巷尾的共享單車,到在近兩年來掀起行業鉅變浪潮的造車新勢力,中國正在成為全球出行行業變革的熱土。

這樣的環境當然會增加IMMOTOR推廣其智能出行生態系統的成功幾率,但真正決定成功與否的,卻還是IMMOTOR的新商業模式能否被市場接受。

儘管有核心技術作為支持,IMMOTOR所面對挑戰之艱難也不能迴避。在全國各地建立充電站、與電動車廠商就接口問題達成合作、教育消費者使用「e換電」......這些都是極為艱難的市場任務,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考驗的是黃嘉曦運作企業的綜合能力。

然而,就前景來說,更多付出都是值得的,因為如果能夠改變一個涉及2.5億消費者的巨大市場,這樣的企業,本身就已經成長為一個新巨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