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魁武:立夏了,心血管病人怎麼辦?(連載一)

世衛組織對於健康的定義

健康,是一種在身體上、精神上的完滿狀態,以及良好的適應力,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的狀態。

姚魁武:立夏了,心血管病人怎麼辦?(連載一)

夏季氣候特點

夏季,指農曆4—6月,即從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其間包括 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共六個節氣。

《黃帝內經》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

夏天的三個月,天陽下濟,地熱上蒸,天地之氣上下交合,各種植物大都開花結果,是萬物繁榮秀麗的季節。

夏季與其他季節不同的是,有一階段呈現出溼熱交蒸的氣候特點,不僅氣溫高而且雨水多、溼度大,最為潮溼悶熱。中醫把這一階段稱為長夏,人們容易感受暑溼之邪而患病。

暑陽邪,性升散

暑邪侵入人體,見腠理開而多汗,體液減少,故而傷津

口渴引飲、尿赤便結、短氣懶言、心煩悶亂

“夏防暑熱,又防因暑取涼,長夏防溼”

----汪綺石·《理虛元鑑》

這裡清楚地指明瞭夏季養生的基本原則:在盛夏防暑邪;在長夏防溼邪;同時要防止因避暑而過分貪涼,從而傷害了體內的陽氣,即《黃帝內經》裡所指出的“春夏養陽”。

姚魁武:立夏了,心血管病人怎麼辦?(連載一)

夏季如何守護心臟

北京的氣候特點:春溫、夏熱、秋涼、冬寒。

夏季氣溫高,人體血管易於擴張,血液暢通易行,此時人體新陳代謝最為活躍,夏天晝長夜短,人們的活動量相對增大,睡眠也相應減少,天氣炎熱,出汗易多,這就使體內的消耗增多,血液循環加快,導致心臟負擔加重,即“逆夏氣可傷心”。此時,如不注意加強對心臟的調護,則易受到傷害。

氣候炎熱

耗氣傷津

正氣衰弱

氣血經絡凝塞不通

心血管病發生或加重

“心與夏氣相通應” ——《黃帝內經》

夏季是心臟病的高發期,心的陽氣在夏季最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臟的養生保健。

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靜下來,神清氣和,切忌暴怒,以防心火內生。夏季養生重在精神調攝,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切忌大悲大喜。

忌肝火、生氣焦慮、抑鬱

忌心火,心煩懊惱、躁動不安

炎熱之時,重在養心

做到心情平和,穩定情緒

保持淡泊寧靜的心態

1.飲食調護

適量補水:心血管病患者應注意主動補水、不宜過量、溫熱為宜。半夜醒來時可少量飲水(有研究表明冠心病在清晨易發作與夜間缺水有關)。

代茶飲:金銀花+菊花+荷葉+蓮子心

功 效:清熱解暑、明目除煩

合理膳食:人體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在夏季最低,故夏季應以調脾胃為重,切忌暴飲暴食,尤其晚餐不宜過飽,避免增加胃腸負擔而減少心肌供血。飲食宜低鹽、低脂、多維生素,少油膩、葷腥、少辛辣。

推薦:新鮮蔬果、湯粥(綠豆百合蓮子湯、冬瓜瘦肉湯、小白菜蝦皮豆腐湯、絲瓜蠶豆湯等)

功效:清心祛暑、生津開胃

適度進補:夏令進補,重點在於益氣養陰、健脾開胃、醒脾化濁,宜“清補”。

推薦:百合蓮子銀耳羹、粳米薏苡荷葉粥、涼拌西瓜翠衣

功效:養陰生津、化溼開胃

2.起居調護

順應季節變化

合理防暑降溫

適時適度鍛鍊

立夏後,中午1至3點氣溫最高,且此時處於午飯後,消化道血供增多,大腦血供相對減少,故應安排20分鐘至1小時的午睡,心血管疾病患者尤應注意。

空調需合理使用,室內外溫差以小於8℃為宜。沖澡可帶走部分體表熱量,減輕燥熱感,但需注意水溫宜40℃左右,洗澡時間不宜過長,採用淋浴方式最佳。

凌晨4點至上午10點是心血管病的高發時間,因此若要進行體育鍛煉,要避開這個時間段,以免發生危險。

3.精神調護

在心血管疾病的發病誘因中,情緒佔據了很大的比重,因此在炎炎夏季,尤其要注意:

精神安定

淡然處事

自我調節

欲求有度

平和喜樂

立夏以後,應該多做一些怡情養性之事:繪畫、書法、垂釣、養花、棋牌、聽音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