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賺錢的公司就一定適合投資嗎?

很賺錢的公司就一定適合投資嗎?

如果你投資沒有讀財報,可能頂多賺點小錢,大概率虧錢。

財報是衡量一家公司是否有投資價值的“健康體檢表”,理解公司基本業務和基本面和護城河,甚至連買賣時間,都可以通過財報來獲得。

巴菲特建議:同家公司至少要把5年以上的財報一起讀

01

淨利潤看出一家公司的賺錢能力

有一點財報知識的投資人會很看重一個公司的淨利潤,認為淨利潤越高越有投資價值,淨利潤增長越快越有投資價值。

淨利潤 = 總營業收入- 成本(為了方便計算,不考慮營業稅)

比如說一家包子店,今天賣出500個包子,每個包子2元,總營業收入就是 500*2=1000元。

成本有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比如1個包子的成本是5毛錢,500個包子成本就是250元,招了一個人一天工資50元,一天總成本就是250+50=300元。

一天淨利潤就是 1000-300=700 元,一個月淨利潤就是700*30=2.1萬,這是最後實際賺到的錢。

第一個月淨利潤是2.1萬元,如果包子賣的越來越多,第二個月淨利潤是2.4萬元,第三個月是2.8萬元,第四個月是3萬元,那麼我們就會覺得這家店挺賺錢,而且還能持續不斷的增長。

很賺錢的公司就一定適合投資嗎?

如果自己是這家店的老闆,那就很賺錢了。

如果把包子店換成上市公司,淨利潤第一年是2.1億,第二年是2.4億,第三年是2.8億,今年的財報剛出來,是3.2億,淨利潤一直持續增長至少14%。

很賺錢的公司就一定適合投資嗎?

這家公司看起來很賺錢,你會投資嗎?—— 大部分投資人是會的!

一家公司的投資價值基於它的主營業務的不斷增長。

像包子店賺錢主要就靠賣包子,包子賣的越多越賺錢,投資人也會看中它的發展潛力,進而投資,如果包子店賣包子開始賣不動了,甚至開始搞房地產等其他項目才能賺錢,這家公司主營業務不賺錢,要靠其他業務要矇混過關,如果投資人不懂看財報,只看到利潤沒變化,那麼可能就掉進坑裡了。

當然,如果懂得看財報,投資人發現主營業務不賺錢,就會敬而遠之。

如果淨利潤一旦大幅下滑,投資人也會立刻退出投資,比如說上市公司去年淨利潤2.8億,而今年財報出來,顯示淨利潤是1億,大幅下跌,數字看起來這麼慘,那麼很多投資人就會恐慌並且退出。

投資人判斷一家公司好壞,只看淨利潤的大小和增長的,這是非常片面的看法,也是很容易被財報忽悠的原因。

02

企業如何利用“折舊”美化財報?

折舊是上市公司美化財報的常用方法,投資人不是喜歡利潤高的嗎?

通過“折舊”的方法總是可以把利潤顯示的高一些!

你買了一輛40萬的車,用了1年,發現很少用到,想賣出去,標價40萬,賣的出去嗎?

很明顯不會,因為車的“折舊”是非常嚴重的,所以市場上二手車遠比一手車要便宜的多。

那麼你要怎麼賣這輛車?

你可以假設你這輛車可以用8年,每年折舊一樣的價格,40萬除以8年=5萬/年,也就是說,車每年折舊5萬,一年後車的價值是:40-5=35萬,所以你頂多把車賣出去35萬。

很賺錢的公司就一定適合投資嗎?

如果你開了一家化妝品工廠,買了一臺機器是120萬,這臺機器每年可以給你帶來20萬的淨利潤收入,但是這家工廠還有其他股東,你需要在財報上面讓他們瞭解今年的收入情況。

如果你這麼寫:

支出(機器):120萬

營收:20萬

結算:-100萬

財報最終顯示你的這家化妝品工廠,今年虧損100萬,如果投資者不知道原因,財報的數字這麼難看,公司虧的那麼嚴重,肯定會想著撤資!

那麼可以怎麼寫?

假設這臺機器可以用10年,120萬除以10年=12萬,也就是相當於無手續費分期12年,每年12萬買了一臺機器。

這樣財報就可以這麼寫:

第1年:

支出:12萬

營收:20萬

結算:8萬

...

第10年:

支出:12萬

營收:20萬

結算:8萬

最後顯示的是公司是長期盈利的!

這是會計師常用而且必備的技能,使用“折舊”來美化財報,並且合理展示資產的折舊(貶值),這還算是比較厚道的。

如果某年淨利潤下降,變成8萬,那麼真實的財報如下:

第5年:

支出:12萬

營收:8萬

結算:-4萬

財報顯示的是虧損的!那麼如何調整淨利潤呢?

如果某臺機器只能使用10年,在某一年進行調整,折舊被改為20年,淨利潤會一下子暴增!

120萬除以20年=6萬/年,每年折舊6萬,財報顯示如下:

第5年:

支出:6萬

營收:8萬

結算:2萬

淨利潤一下子從虧損4萬,變成盈利2萬,投資人看到第二個數值,明顯會更加放心!

所以千萬不能只看淨利潤來判斷一家公司的投資價值!

03

如何用財報來判斷公司的投資價值?

通過財務報表中的三張表:

(1)資產負債表

(2)利潤表

(3)現金流量表表

單純只看一張表,都會做出錯誤的判斷。

對於非金融公司和非互聯網公司,資產負債表上面的負債比例越高越危險。

很賺錢的公司就一定適合投資嗎?

全世界破產公司的共性:負債比例超過80%。

當然不同行業有不同的標準,比如食品和飲料行業,普遍在10%-50%之間,如果負債達到80%以上,就很有問題了;而房地產就是高負債行業,普遍在70%-90%之間,甚至偶爾的高負債還是好事,因為要屯大量的土地。

金融行業,比如說保險,基本上就是靠借錢(保費)來經營的,負債比較比房地產還高。

利潤表上的利潤穩定增長也是值得關注,但是如果是虧錢,就要好好研究,避免公司退市後血本無歸,比如說樂視出問題之前,早就可以在財報中的季度報顯示出來了。

現金流量表上的現金非常重要,利潤再高,如果沒有變成現金拿到手,如果遇到金融危機,公司沒有足夠的現金度過危機,就很容易倒閉。比如08年雷曼公司就是因為現金流斷裂而倒閉,被巴菲特低價買入。

財報不是隻有會計專業和金融專業的才看得懂,谷歌的工程師每年都看很多公司的財報,他們看財報的能力不亞於高盛這種投行公司,對於普通人,這是一項可以真實提升的技能,至少可以避免你成為韭菜。

巴菲特:“只有你願意花時間學習如何分析財務報表,你才能夠獨立地選擇投資目標”。

否則,不過是韭菜和投機分子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