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他不存在已有38年,但他的思想一直存在

今天,2018年4月15日,是法国著名作家萨特逝世38周年的日子。这位以“存在主义”影响世界的伟大人物,他的思想至今还对很多人有着振聋发聩的作用。


萨特:他不存在已有38年,但他的思想一直存在

让-保罗·萨特(1905年-1980年)

双重身份:文学家与哲学家

提到哲学,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德国。其实法国也不缺乏哲学家,而且很多法国哲学家兼具着文学家的双重身份,例如启蒙运动时期的狄德罗、卢梭、孟德斯鸠等,他们都有文学作品流传于世。而在现代,则有萨特和加缪等人。和较早逝世的加缪相比,萨特的影响力显然更大。

萨特:他不存在已有38年,但他的思想一直存在

萨特

萨特以存在主义思想著称于世,他的《存在与虚无》已成为西方哲学史上重要的著作。萨特的思想深刻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或者说,他的文学作品就是他的思想的反映。

萨特的第一部小说《恶心》1938年出版。这部日记体小说有意淡化了故事情节,主要写人物的内心感受,以表达萨特存在主义的哲学观念。而在萨特的戏剧《禁闭》(或译《密室》)中,则道出了那句著名的论断:“他人,就是地狱!”

萨特:他不存在已有38年,但他的思想一直存在

萨特文集中译本

自由爱情:与波伏娃纠缠的一生

萨特终身未婚,但和小他3岁的波伏娃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关系。波伏娃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存在主义作家、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她的作品主要有女性主义经典《第二性》、获得龚古尔文学奖的小说《名士风流》等。

萨特和波伏娃之间签定过契约,互不干涉对方的爱情自由。因此,两人在确立恋爱关系后,彼此又在追寻着另外的恋情,甚至还建立过三人世界。波伏娃比萨特多活了六年,逝世后和萨特葬在了一起。

萨特:他不存在已有38年,但他的思想一直存在

萨特和波伏娃

影响深远:他的思想一直存在

萨特的一生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他关心政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到访过苏联,并和波伏娃访问过中国。1964年,萨特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但是他以不接受官方赠予的荣誉为由拒绝了。

萨特:他不存在已有38年,但他的思想一直存在

萨特

萨特的影响力不限于西方,而是全球性的。日本作家、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就曾是他的狂热粉丝,接受了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并在巴黎拜会了这位偶像。萨特病逝后,很多群众走上街头为他送葬,队伍浩浩荡荡。

萨特:他不存在已有38年,但他的思想一直存在

萨特墓碑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