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石“拜耳+孟山都”降維打擊“核武器”-數字農業(訪談)-轉載

劉石“拜耳+孟山都”降維打擊“核武器”-數字農業(訪談)-轉載

劉石“拜耳+孟山都”降維打擊“核武器”-數字農業(訪談)-轉載

作者|DA研究院

來源 |數字農業週刊

拜耳+孟山都”數字農業稱霸全球,中國農業是否會重蹈“芯片之痛”?

6 月 7 日,拜耳正式完成孟山都收購,意味著全球數字農業領域狀元和榜眼實現聯姻,3 年時間,孟山都 Climate FieldView 數字農業平臺在美國、加拿大和巴西的應用面積已超過 7.2 億畝,並積極佈局亞太市場。

根據數字經濟的“贏家通吃效應”,大數據作為農業新的生產力要素,在全球農業競爭中,我們已經丟失了大豆,我們又敞開了中美農業貿易市場,未來,中國農業會不會重蹈“芯片之痛”?

▨ 劉石看透孟山都數字戰略 成功預言拜耳合併孟山都

2012 年併購開啟孟山都數字農業戰略轉型

2012 年,孟山都結合種子數據庫推出了“一體化農田耕作系統”,同年 6 月,孟山都以 2.5 億美元收購了精準播種(Precision Planting)公司,通過分析土壤大數據,實現非均勻播種。

2013 年,孟山都以 9.3 億美元收購了美國氣象公司(The Climate Corporation)。這兩次併購案的完成,標誌著孟山都在數字農業的全面發力:數字農業硬件設備+決策軟件+系統,將決定農業的未來。

2015年劉石預言孟山都或將尋求與拜耳合作

2015 年孟山都第一次提出對於先正達的併購邀約,被先正達拒絕,底層邏輯就是孟山都要補足數字農業的採集終端,其中最欠缺的就是農藥板塊的數據,而全世界具備全套農藥產品線的只有拜耳和先正達。

劉石公開數年實踐研究成果為中國數字農業開出AOS藥方

劉石“拜耳+孟山都”降維打擊“核武器”-數字農業(訪談)-轉載

靜態+動態數據指導農業生產決策

農業生產多少不是根據傳統經驗決定,而是根據市場需求預測。決定生產的除了傳統經驗,AOS 的數據模型還包括土壤、氣象、歷史數據等。這些要素提供決策支持,是靜態歷史數據,還需要很多動態數據指導操作。

種植模型需要遙感數據(比如從空中看作物長勢、地塊規劃、測產等)、地面基站數據(包括氣象信息,墒情、酸鹼度)、產業鏈需求信息。種植模型和數據模型共同決定農業生產操作。

生產操作應用 AOS 決策支持,不斷迭代

生產操作包括兩個層面,一是農資投入,包括種藥肥投入多少、品類和配比。另一個是農事操作,包括農業機械(耕種管收四大環節)和灌溉。在操作過程中將作物生長數據上傳至數據模型和種植模型,不斷迭代升級。

商業模型解決農產品銷售問題

這個過程中還要有商業模型,即不僅要種好,還要經營好,其中很重要的是農業金融,即如何獲得資金;以及農產品銷售,即如何賣好產品。農業金融主要是農資貸款、農業生產過程中的保險,農業機械設備的融資租賃;農產品銷售,包括現貨、期貨。

AOS 是個“開藥方”系統,具備核心價值

以上整體系統我稱其為AOS,最核心就是三大模型。有了三大模型,我們指導農業操作的產出、過程,能夠達到更好的投資回報率。

其實 AOS 是一個“開藥方”的系統,至於“藥”是誰家的並不重要,AOS成熟後所有農資廠商都會成為AOS的供應商,產業鏈的不同階段的參與者會成為“用戶”,AOS在農業生產領域、銷售領域會獲得前所未有的統治地位。

AOS是“農業Windows+雲腦”

總之,AOS 是把農業生產過程進行數據化改造,將生產、銷售完整串聯到一起。不會像現在很多農業應用軟件,不管其成功與否,因為單一環節的軟件與產業鏈其他環節脫離而形成信息孤島,商業價值非常有限。若 AOS 成功,其影響力會非常巨大,將徹底改變依靠經驗的傳統農業方式。

後孟山都時代”三國演義劉石為農化三巨頭打分預測

“拜耳+孟山都”——創新+互補=90分

“拜耳+孟山都”可以給 90 分,首先給創新性,其次給互補性,戰略上是非常成功的併購。在數字農業領域處於絕對領先地位,孟山都在美國、拜耳在歐洲數字農業均比較超前,雖然拜耳為滿足歐盟反壟斷要求,將數字農業板塊剝離給巴斯夫,但對數字農業的積澱和理解仍領先絕大多數農業公司。由於孟山都對數字農業的理解和佈局更加超前,二者結合在未來世界數字農業領域具備絕對優勢。

劉石“拜耳+孟山都”降維打擊“核武器”-數字農業(訪談)-轉載

“杜邦+陶氏”——創新有限,渠道整合,降低費用=60分

陶氏+杜邦給 60 分,因為創新領域價值有限,屬於傳統領域併購。更多是傳統農化領域的“強強聯合”,孟山都、拜耳的超前意識使其在農業領域有很強競爭力,杜邦、陶氏的種子、農藥等傳統業務缺乏上升空間,面臨巨大壓力,二者合併後的戰略創新有限,更多是渠道整合、費用節省。

“中國化工+先正達”——市場互補,技術升級,創新有限=75分

中國化工+先正達給 75 分,因為中國獲得了世界市場和品牌專利,先正達也獲得中國市場發展機會,從未來公司發展戰略來看非常好。對中國企業和整個化工行業的價值非常大,先正達在農化領域的專業技術和產品力非常強,種子業務也很優秀。中國化工通過這次併購可以獲得很多技術專利和 Know-How,使中國的化工領域從“準一流”水平直接達到“一流”甚至“超一流”技術水準。

此外中國化工產品能夠從品牌、渠道方面直接進入國外市場,同時利用中國製造優勢降低部分成本;而先正達也獲得了在中國市場的業務更大的發展機遇。因此儘管二者聯合在創新層面有限,但對兩家公司未來在全球和中國市場的發展創造很好的價值

劉石新預言——拜耳孟山都組合將憑藉數字農業領先全球

未來格局演化,我認為短期三足鼎立不會變化,但從發展潛力看拜耳+孟山都排名第一。這裡做個大膽預言,未來十年拜耳+孟山都可能會主導整個世界農業,通過數字農業發展對傳統領域形成降維打擊。中國化工+先正達發展潛力要打個問號,因為不同文化的衝突磨合可能導致發展滯後;陶氏+杜邦都是美國公司,不存在文化磨合問題,但戰略缺乏創新,發展潛力有限。

PS:未來數字農業將會如何發展?中國數字農業的戰略機遇在哪裡?傳統農業企業如何擁抱數字時代?新入場的城市資本如何佈局鄉村市場?《數字農業週刊》將持續為您呈現關於數字農業賽道、動態、人物的深度報道與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