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与爱情这个世纪辩证难题,在这部电影里竟然得到了解决

“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列宁在1918》中瓦西里的名言流芳百世,但“一切都会有”中包括爱情吗?瓦西里同志可没说过会有哦。

其实这就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物质与爱情,就像“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样,面包与爱情,到底哪个重要,这个问题,在不同人心中,有着不同的爱情,可以是鸡汤,也可以是毒鸡汤。总之说什么的有的。

面包与爱情这个世纪辩证难题,在这部电影里竟然得到了解决

还有无数爱情电影,其实都在讨论这个问题。这部《21克拉》也是一样,但令人意外的是,该片关于“面包与爱情”的问题,竟然给出了一个答案!

面包与爱情这个世纪辩证难题,在这部电影里竟然得到了解决

这个答案究竟如何,我们来慢慢分析。

话剧IP火爆,“佳构故事”人见人爱

《21克拉》改编自同名话剧,电影还是由话剧导演何念执导,话剧巡演过300多场,口碑很不错。这二年话剧接二连三的被搬上大银幕,这其中肯定有《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票房火爆的起因,让片商在“IP效应”的热潮之下,从耗巨资在畅销小说的泥淖中,寻找出一座不大但非常有价值的金矿。

话剧改编电影最大的优势,就是极大地精简了改编的流程。同时,话剧的故事体系,多数属于“佳构式”式戏剧,情节、桥段、台词等比较严谨且追求巧妙,这对同质化的电影市场来说是一股清流。根据话剧改编的电影,票房火爆的趋势,更能体现出当下观众在如今浑浊的电影市场中,对“精彩故事”的需求。

这部《21克拉》也是如此,这个故事非常精彩。

生动有趣反差萌,欢喜冤家撒狗粮

两位身份、地位、乃至性格差异极大的角色,阴差阳错的凑到了一起,郭京飞与迪丽热巴,他们的故事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21克拉》的故事起因乃至过程发展,与爱情喜剧中常见“欢喜冤家”类作品别无二致。两位“有隔阂”甚至“敌对”的男女,在笑料百出的故事逐渐拉近距离,建立情感。这是同类作品最大的亮点,也是《21克拉》最吸引人的地方。爱情喜剧,尤其是“欢喜冤家”类作品,在电影发展至今所剩的创新度已经不高了,但不要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21克拉》原版话剧如此受欢迎,也绝非浪得虚名。

面包与爱情这个世纪辩证难题,在这部电影里竟然得到了解决

《21克拉》出奇之处,就在于电影中的角色,以及让他们不得不“走到一起”的设定。

迪丽热巴饰演的刘佳音,是一位典型的拜金女,花钱如流水,买是她人生第一要务。且作为一位女老板范儿的角色,几乎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存在。在她身上,体现的是最为极端的世俗。

面包与爱情这个世纪辩证难题,在这部电影里竟然得到了解决

郭京飞饰演的王继伟,是一位文艺青年,有着可望而不可及的文艺梦。挣钱不多,一分钱恨不得掰两半花,虽有着不错的经商头脑却不屑做生意,认为那格调太低。在他身上,体现的是最为极端的清高。

世俗与清高,二者的相遇,就像他们第一次邂逅中迪丽热巴慌乱中把郭京飞撞到锣上那“咣”的一声一样,不亚于火星撞地球。这两位反差极大的角色,是全部可能在一起的,纵观“欢喜冤家”类爱情片,如此天各一方的角色人设,是最大的一次没有之一。

但本片巧妙的地方,就在于让他们不得不共同面对同一个“难题”:没钱了。

迪丽热巴破产,把郭京飞的房租押金花了个精光。抠门的郭京飞身上仅存的现金就这样没了,房子没有,也丢了工作。两位就这样不得不绑定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

一位除了花钱什么也不会,一位只会攒钱除了演戏什么也不想干;一位很想创业扭转颓势无奈现实很骨感,一位不屑创业只有文艺梦无奈梦想遥不可及, 《21克拉》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此。如此有着鲜明反差的两位,在统一的世界观中,完成了各自的互补。从而诞生了大量的笑料。

爱情的潜移默化,就是在这样“同甘共苦”的日子,逐渐滋生。

《21克拉》的故事线索相对简单,但在单线索的故事中,对角色空间进行最大功能发挥,电影中对两位角色塑造非常立体,而且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恰到好处”的基础上,所有的情节和笑料,都是围绕故事主题和角色,并没有喧宾夺主,出场的几位角色,每位都有各自的定位,一点也不多余。而且电影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对两位主角的形象进行深入塑造。

刘佳音这个角色,让人看到了迪丽热巴的喜剧天赋。

从一个只会花钱的拜金女,到在没钱的日子中“苦中作乐”,时不时幻想等价灵魂重量的“21克拉”钻石,一气呵成。迪丽热巴颜值很高,但说句老实话,好看的女演员很多,但好看到这个地步,又能把这种戏演得这么自然而不做作,就得靠硬实力了。

而郭京飞自然不必多言,深厚的演技功底让他对王继伟这个抠门而且有点小结巴的文艺青年形象,演绎得入木三分,又萌又可爱。

可以说,在《21克拉》全片围绕两位角色形象塑造的基础上,两位演员精彩的表演,为这部电影增色不少。

面包与爱情,唯一的答案结尾揭晓

回到开篇,《21克拉》在这个重现戏剧性和浪漫情调的“欢喜冤家”故事中,将“爱情与面包”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摆在了观众们的面前。

我们曾经无数次的看到或者听到,在物质面前,爱情显得不堪一击;我也听到过,两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故事。有人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情饮水饱;也有人说,有情饮水饱,无情吃饭饥。“爱情与面包”之间的辩证关系,就像无限循环的“莫比乌斯环”,永无答案。

但《21克拉》的视角很特殊,因为两位主角的所经历的故事,到了最后,你就会发现,“爱情与面包”之间的关系,是分阶段的,到了最后,“爱情与面包哪个重要”的终极答案,就摆在我们面前。

电影中,王继伟与刘佳音,一个没钱一个有钱,他们的人生观差异极大,有着不同的目标,一个为了文艺梦,一个为了物质梦。这样的二人,是不可能在一起的。

而让他们不得不“绑定”在一起,因为他们的人生目标暂时统一,就是生存。

身无分文、居无定所,生存都是问题,这样的日子何谈爱情?就算两位角色同居一室,也毫无半点浪漫因素可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命题,在这里看似得到了印证。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他们为了生计而奔波,苦中作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同甘共苦”。电影中段是两位角色产生的甜腻的情感,浪漫元素无以复加。因为他们尽管日子很苦,但有了稳定的居所,和一份可维持生计的营生。至此,“有情饮水饱,无情吃饭饥”的命题也出现了。

两种不同的命题,这不是又让“爱情与面包”的问题回到了那个无限循环的“莫比乌斯环”中了吗?不要着急,接着往下看。

关键契机,在于大鹏饰演的土豪出现。

这个角色的定位,就像《阿拉丁》神灯中的灯神一样(电影还很贴切的为其设定了一个阿拉伯人身份),给了刘佳音一次重回昔日荣光的机会,这才是“爱情与面包”的终极考验。

刘佳音的物质梦有了梦想成真的机会,而王继伟的文艺梦在收回欠款之后,也有了重燃的可能,看似两位人生观差异极大的角色,又要回到过去的日子里了。期间两人经历的一番波折,就像一场梦一样。

但最后呢?《21克拉》给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在这个结局中,却有着令人百般回味的定论。

此时,角色的人生观变化与否不再重要了。就像刘佳音心心相念的“21克拉钻石”,到了最后得到是一枚“0.21克拉”钻石,这与王继伟之前要为她买足“21克”重钻石不符啊。有差别,但最关键的是,让“爱情与面包”的问题在这一刻有了答案:

爱情,留给可以为你创造“面包”的人。

面包与爱情这个世纪辩证难题,在这部电影里竟然得到了解决

重新审视《21克拉》这个故事,不正是如此吗?

大鹏饰演的土豪,将刘佳音当成了赚钱的工具,他只是在为自己创造财富。而刘佳音与王继伟两位在相处中,各自也完成了自我成长。刘佳音不再拜金,王继伟不再抠门,这一切都是,还是因为爱情。

结尾处,“拜金”的刘佳音变得越来越像王继伟,她可以去菜市场跟人大摆龙门阵。而“抠门”的王继伟却越来越像刘佳音,将全部身家交给对方渡过难关。

前半段,爱情无法建立在没有物质的基础,后半段,有了一定物质基础,爱情水到渠成。然而到了结尾,在“阿拉丁灯神”的考验之下,真正的爱情,属于那个可以为你不抠门,也属于为你省钱的人。

我喜欢这个结尾,要好过无数欲哭无泪的残酷现实,也要好过无数虚情假意的美梦成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