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點評之《伯德小姐》:你就是我的冤家

奧斯卡點評之《伯德小姐》:你就是我的冤家

奧斯卡點評之《伯德小姐》:你就是我的冤家

克里斯汀·麥克弗森是小城薩克拉門託的一個高中女孩,倔強,任性,嚮往著紐約和東部大城市的大學生活。她給自己起了一個名字,叫伯德小姐,希望像鳥一樣自由飛翔。

奧斯卡點評之《伯德小姐》:你就是我的冤家

他的母親瑪麗恩·麥克弗森是個護士,艱難地支撐著這個五口之家。但是母女之間始終勢如水火,總是互相傷害。影片結尾時,克里斯汀終於如願到紐約上大學,電話中承認了對媽媽和家人的愛。

奧斯卡點評之《伯德小姐》:你就是我的冤家

正如我在文章開頭時說的,《伯德小姐》最值得我們觀看的是兩位主演西爾莎·羅南和勞裡·梅特卡夫精彩的演技。母女倆有太多的相像,都多愁善感,都說話刻薄,都是那種外表堅強而內心柔軟的性格,於是就成了一對解不開的怨家。兩段母女倆在汽車裡的對話最有代表性。

奧斯卡點評之《伯德小姐》:你就是我的冤家

影片開始時,母女坐在車裡聽小說朗讀,都感動得落淚,但一轉眼就為讀什麼大學爭得不可開交,倔強的女兒一拉車門就從飛馳的汽車上摔了出去,以致手臂骨折。影片臨結尾,父母送女兒上機場去紐約讀大學。到機場時母親冷著臉不肯下車,理由竟然是機場的停車費貴,讓父親送女兒登機。接著長達一分多鐘的近景鏡頭,把母親心裡的糾結展露無遺。就像我們中國人常說的那樣,這就是一個“刀子嘴豆腐心”的媽媽。

奧斯卡點評之《伯德小姐》:你就是我的冤家

當然,《伯德小姐》裡不僅有母女之間的相愛相殺,還有閨蜜之間的分分合合,有被男友欺騙,也有欺騙女同學,還有初嘗禁果卻得知男友不是處男,等等等等。一個女孩成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故事,都在伯德小姐身上發生了。可以說,這就是一部完整的少女養成記。

奧斯卡點評之《伯德小姐》:你就是我的冤家

不過,《伯德小姐》裡最值得回味的還是母女之間的關係。因為這種相愛相殺的故事具有全世界普遍性。從上哪個大學,到晚上回家時間,早上誰做雞蛋,睡前衣服怎麼疊,母女都存在嚴重的分歧,經常爭吵得面紅耳赤,甚至不惜從飛馳的汽車上摔出去。可是一轉眼,母女卻強烈地希望得到對方的認同。這樣的故事,在我們身邊還少麼?

奧斯卡點評之《伯德小姐》:你就是我的冤家

以我們的傳統價值觀來看這樣的故事,會引出“可憐天下父母心”的結論,也符合時近春節呼喚兒女“常回家看看”的調調。但是《伯德小姐》所展現的價值觀卻更值得我們思索,那就是兩代人的相互接受和理解,才是彌合裂痕的正確方法。

奧斯卡點評之《伯德小姐》:你就是我的冤家

建議所有的母女、父子都認真去看一看《伯德小姐》裡母女挑選衣服時在試衣間門口那段精彩的對話:

女:為什麼你不能說我看起來不錯?

母:我以為你不在乎我怎麼想的。

女:我還是想要你誇我。

母:抱歉,我說的是實話。你想讓我撒謊?

女:不,我只是想……我希望你喜歡我。

母:我當然愛你。

女:但是你喜歡我嗎?

母:我希望你可以努力成為那個最好的你。

女:如果這已經是最好的我呢?

奧斯卡點評之《伯德小姐》:你就是我的冤家

人都不是完美的,不管母親還是女兒。這個不完美才是最好的。全心全意接受和愛這個不完美的母親(父親)和女兒(兒子),才是正確的為人之道。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