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康復訓練好?還是被動康復訓練好?

主動運動訓練和被動運動訓練的區別

主動康復訓練好?還是被動康復訓練好?

主動康復訓練好?還是被動康復訓練好?

★在康復訓練中最常見的被動方法有:

1、關鍵點控制(Bobath技術的主要手法)。

2、局部牽伸、關節壓縮、被動屈伸、局部刺激(體表、本體感受器)等。

3、 神經易化技術(Vojta、 Rood等)

4、 牽拉、擴大關節活動範圍、穿戴矯形器、站斜板、站站立架等。

7、 傳統的中醫中藥、針灸、推拿(按摩)、**位注射等。

主動運動訓練的特點:

★主動運動訓練和被動運動訓練對肌肉的改變

●被動運動訓練:肌肉鬆軟,缺乏功能。

●主動運動訓練:肌肉富有彈性,恢復肌肉正常功能。

二、主動運動訓練和被動運動訓練的作用

★ 被動運動訓練:

●作用:即時效果好,患者在靜態下肌肉和肢體緊張很快就被放鬆,關節被動活動度好,姿勢矯正好。

● 缺點:對促進運動功能和提高運動能力及降低姿勢性緊張作用微小,長期以往會使患者失去運動功能和運動能力;過度的擴大關節活動度會使患者控制能力下降。

★主動運動訓練:

●作用:促進運動功能,促進正常運動模式,提高運動能力等。

●主動運動訓練的意義

1、促近運動知覺

↙ ↓ ↘

運動形態知覺 運動幅度知覺 身體的方位知覺

2、根據運動時所提供的感覺信息特點促進

(1)主動運動時的用力感覺

(2)運動器官各部分發生改變時的感覺

(3)分辨運動器官活動開始與終結時的方位感覺

(4)運動器官提升到一定高度時的重力感覺

(5)身體運動的速度感覺

(6)身體表面接觸物體時的觸摸感覺

(7)身體和運動器官變化時的各種平衡感覺

(8)來自內臟器官的各種機能感覺

3、效果

(1)提高運動感覺的清晰度

(2)空間、時間知覺的精確性

(3)運動思維過程的敏捷性、靈活性

(4)情緒的穩定性

(5)意志的堅韌性

(注:在兒童康復訓練中,從一些大的,認知功能好的孩子身上會發現,當孩子學好了一個正確動作,能輕鬆地完成一個這個動作,他們會很開心,很有成就感,越來越喜歡運動。

主動運動訓練的重要性

1、學**新的運動機能必須是主動的,只做被動運動難以學到新的運動模式。

2、只有主動運動才說明某一項運動機能在中樞神經系統形成了迴路。

3、主動訓練對生活的指導意義更大:感受、學**、熟悉、**慣、掌握、應用、指導日常生活。

4、嬰幼兒腦癱主動運動訓練必不可少。

●對主動運動訓練認識的誤區:

可能我們會認為主動運動訓練就是讓患者自由的去運動,這種認識是錯誤。在臨床上我們會看到有很多患者早期肢體能活動,但久而久之就不能活動了,是因為患者是在一種錯誤的運動模式下運動運動得越多肢體就越緊張,肌張力也越來越高,運動也越來越費力和困難,慢慢的就運動不了了,肢體也慢慢的喪失了運動功能。如果患者是在一種正確的運動模式下運動,那麼肢體的緊張和肌張力高也會慢慢的降下來,肢體運動也越來越靈活和輕鬆。可以得出結論:想降低肌張力和肢體緊張,只有使肌肉恢復正常的功能和患者學會正確的運動模式。

三、 如何處理好主動運動訓練和被動運動訓練的關係

被動運動訓練在康復訓練中並不是“無用武之地”,它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我們運用它時不能超出它自身作用的極限。在康復訓練中以主動運動為主,被動運動為輔,被動運動訓練為主動運動訓練服務,解除障礙,為主動運動訓練創造條件。

主動康復訓練好?還是被動康復訓練好?

多關節主被動訓練儀XY-ZBD-IIID

多關節主被動訓練儀是通過電機帶動患者四肢進行主被動訓練,通過正確的運動模式刺激肌肉運動,刺激神經組織,改善患肢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增加關節活動度,促進四肢功能的恢復。

四、我們的反思

5、是否將運動功能的發育與學**及運動能力放在第一位?

6、是否處理好以下關係?

即時“效果”與長遠效果;

局部矯正與整體功能;

被動運動訓練與誘導運動和主動運動訓練;

強度、數量與生理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