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學科會診+康復訓練+心理疏導 讓救治細節提升治癒率

多學科會診+康復訓練+心理疏導 讓救治細節提升治癒率

多學科會診+康復訓練+心理疏導 讓救治細節提升治癒率

醫療隊在進行會診。(浙江第五批援鄂醫療隊供圖)

第五批援鄂醫療隊組建指令傳來,浙江省人民醫院全院響應,慨然出征。

2月19日,院長葛明華帶隊,全院21個科室172名隊員集結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整建制接管了一個重症病區。

20多天過去,出院消息頻傳,平均每3例重症患者中有兩例治癒出院,且無一例病人死亡或轉為危重症。

多學科會診,找尋突破口

“明明對症治療,患者症狀為什麼沒有改善?”“是不是肺部病灶加重?”“有沒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導致的?”2月25日,在醫療隊多學科會診會議上,來自各個科室的醫生討論著患者李爹爹的病情。

年過七旬的李爹爹有高血壓病史,2月中旬開始反覆乾咳,3天后症狀加重,入院接受治療。常規救治後,病人的咳嗽和胸悶症狀還是略有加重,這種情況引起醫療隊高度警覺。

一場隊內多學科會診展開。提出疑問,分析可能,推翻假設……不同的專科醫生集思廣益,甚至爭論激烈。厚厚的防護服使他們動作變慢,霧水模糊了眼睛,但大腦始終高速運轉,他們在自己熟悉的領域裡尋找蛛絲馬跡,將信息分享給隊友,試圖在一團迷霧中找到正確的出口。

最終,在心內科工作10年的醫生林敬陽從臨床細節中發現:患者心力衰竭極有可能是“真兇”。新方案實施後的第一天,患者症狀就得到了顯著改善。3天后,李爹爹可以自行下床活動了。

“面對患者複雜病情,單獨一個專科醫生力量畢竟有限,只有各學科齊心協力,分工合作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務。”林敬陽感慨。

與此同時,網絡多學科討論制度也建立起來,醫院前後方的各學科專家共同發力。3月2日9時30分,遠在浙江的超聲科副主任彭成忠,遠程控制機械手臂,為隔離病房的重症患者進行超聲檢查。

他們來了,不只是眼前的172人,而是身後整家醫院各學科專家並肩攜手救治患者。

康復訓練,完善救治細節

康復訓練的補位,讓治療細節變得更為完善。

康復醫生朱迪剛進入病區時,患者眼裡滿是困惑:動動手、抬抬腳能治病?

在好奇而又懷疑的眼神注視下,朱迪進行康復宣教和指導,還設計出簡單易學的患者自我鍛鍊方法。

呼吸吐納,動靜之間,皆費心思。

清晨,朱迪像站在樹梢上發出第一聲鳴叫的鳥,每次他的出現都會打破病房的沉寂,安靜的病區立刻有了生氣。所有患者都被調動起來,有的跟隨指令深呼慢吸,有的按口令動手抬腳,有的開始練習健身操……

輔助治療一段時間後,病人們驚喜地發現,呼吸順暢了、肢體有力了、精神變好了。

作為呼吸道傳染病,新冠肺炎的影響波及患者全身。肺功能、軀體功能、呼吸功能、運動功能,都可能受到衝擊。

多學科診療推動病情好轉,而康復訓練則完善治療細節。

“我們接管的不是病區而是病人,在排除禁忌症的情況下,康復介入越早,收效越好。” 朱迪坦言,在緩解症狀、預防併發症等方面,康復訓練都能助上一臂之力。

醫心,讓努力水滴石穿

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有時會成為患者難以承受之重。身體的不適、內心的煎熬、親人的離去,像一座座大山壓在心頭,精神心理問題隨之悄然出現。

失眠、心慌、胸悶,患者李阿姨情緒低落,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甚至有些牴觸治療。來自精神衛生科的醫生朱儁鵬從心理量表評估的結果發現,李阿姨存在輕度焦慮情緒,是典型的心理患者。

心理疏導刻不容緩,但患者緊閉的心門卻不願就此打開。一次又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談後,李阿姨才慢慢說出自己的“心病”。

原來,她患病一月有餘,曾朝夕相處的病友都已經治癒出院,而她仍舊纏綿病榻,數次核酸檢測結果不斷在陰性、陽性間變化。情緒漸漸急躁,信心開始動搖,李阿姨越發覺得治癒無望,甚至生出放棄的念頭。

事實上,她的病情正在一天天好轉,胸部CT影像顯示病灶已有所改善,呼吸道症狀有明顯好轉,氣喘和咳嗽症狀也已消失。

針對患者的困惑,朱儁鵬細緻解答。每個患者病情各異,但只有配合治療,堅定信心,才能離出院那天更近。多次心理干預後,李阿姨焦慮情緒好轉,願意配合治療。

“信心,是一劑良藥,讓前期的努力不白費,後期的恢復事半功倍。”朱儁鵬深有體會地說。

目前,浙江省第五批援鄂醫療隊接管的重症病房共收治病人44人,治癒出院30人,治癒率達68%。

隊長葛明華介紹,總數雖不多,但治癒比例較高。隨著輕症患者大量治癒,如何進一步提升重症患者治癒率將成為重點。多學科協作,強調功能康復,重視心理疏導,這些是醫療隊在實踐中總結的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