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機床精度的38個問答:總有一問能夠幫到你

關於機床精度的38個問答:總有一問能夠幫到你

機床精度檢測知識

1、對不同形狀的導軌,各表面應分別控制哪些平面的直線度誤差?

答:機床導軌常見形狀有矩形導軌和V形導軌。矩形導軌的水平表面控制導軌在垂直平面內的直線度誤差。矩形導軌的兩側面控制導軌在水平面內的直線度誤差。對V形導軌,因為組成導軌的是兩個斜表面,所以兩個斜表面既控制垂直平面內的直線度誤差,同時也控制水平面內的直線度誤差。

2、導軌直線度誤差常用檢測方法有哪些?

答:導軌直線度誤差常用檢測方法有:研點法、平尺拉表比較法、墊塞法、拉鋼絲檢測法和水平儀檢測法、光學平直儀(自準直儀)檢測法等。

3、什麼叫研點法?

答:用平尺檢測導軌直線度誤差時,在被檢導軌表面均勻塗上一層很薄的紅丹油,將平尺覆在被檢導軌表面,用適當的壓力作短距離的往復移動進行研點,然後取下平尺,觀察被檢導軌表面的研點分佈情況及研點最疏處的密度。研點在導軌全長上均勻分佈,則表示導軌的直線度誤差已達到平尺的相應精度要求。這種方法叫做研點法。

研點法所用平尺是一根標準平直尺,其精度等級則根據被檢導軌的精度要求來選擇,一般不低於6級。長度不短於被檢導軌的長度(在精度要求較低的情況下,平尺長度可比導軌短1/4)。

4、研點法適用於哪幾類導軌直線度誤差的檢測?

答:採用刮研法修整導軌的直線度誤差時,大多采用研點法。研點法常用於較短導軌的檢測,因為平尺超過2000mm時容易變形,製造困難,而且影響測量精度。刮研短導軌時,導軌的直線度誤差通常由平尺的精度來保證,同時對單位面積內研點的密度也有一定的要求,可根據機床的精度要求和導軌在本機床所處地位的性質及重要程度,分別規定為每25mm×25mm內研點不少於10~20點(即每刮方內點子數)。

用研點法檢測導軌直線度誤差時,由於它不能測量出導軌直線度的誤差數值,因而當有水平儀時,一般都不用研點法作最後檢測。但是,應當指出,在缺乏測量儀器(水平儀,光學平直儀等)的情況下,採用三根平尺互研法生產的檢驗平尺,可以較有效地滿足一般機床短導軌直線度誤差的檢測要求。

5、平尺拉表比較法適用於測量導軌哪些平面的直線度誤差?

答:平尺拉表比較法通常用來檢測短導軌在垂直面內和水平面內的直線度誤差。為了提高測量讀數的穩定性,在被檢導軌上移動的墊鐵長度一般不超過200mm,且墊鐵與導軌的接觸面應與被檢導軌進行配刮,使其接觸良好,否則就會影響測量的準確性。

(1)垂直平面內直線度誤差的檢測方法 將平尺工作面放成水平,置於被檢導軌的旁邊,距離愈近愈好,以減小導軌扭曲對測量精度的影響。在導軌上放一個與導軌配刮好的墊鐵,將千分表座固定於墊鐵上,使千分表測頭先後頂在乎尺兩端表面,調整平尺,使千分表在乎尺兩端表面的讀數相等,然後移動墊鐵,每隔200mm讀千分表數值一次,千分表各讀數的最大差值即為導軌全長內直線度的誤差。在測量時,為了避免刮點的影響,使讀數準確,最好在千分表測頭下面墊一塊量塊。

(2)水平面內直線度誤差的檢測方法 如圖3—4所示,將平尺的工作面側放在被檢導軌旁邊,調整平尺,使幹分表在乎尺兩端表面的讀數相等,其測量方法和計算誤差方法同上。

6、墊塞法適用於哪些導軌的直線度誤差檢測?

答:墊塞法適用於檢查經過研磨的和表面粗糙度較低的平面導

軌,在被檢平面導軌上,安放一標準平尺,在離平尺兩端各為2/9•L距離處,用兩個等高墊塊支承在平尺下面,用量塊和塞尺檢查平尺工作面和被測導軌面間的間隙。如臥式車床導軌直線度的公差為(1000∶0.02)mm,即用等於等高墊塊厚度加0.02mm的量塊或塞尺,在導軌上距離為1000mm長度內的任何地方均不能塞進去為合格。測量精密機床導軌時,宜採用精度較高的量塊,以便能較正確地測量出導軌直線度誤差值。

此法也可以用千分表代替塞尺,但要增加等高墊塊的厚度,使千分表能進入測量。

7、用拉鋼絲檢測法測導軌的直線度誤差有何特點?操作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答:利用拉緊後的鋼絲作為理想的直線,直接測量導軌上各段組成面的直線度誤差線值。象用平尺拉表比較法一樣,是一種線值測量法。

這種方法只可檢測導軌在水平面內的直線度誤差。在床身導軌上放一個長度為500mm的墊鐵,墊鐵上安裝一個帶有刻度的讀數顯微鏡,顯微鏡的鏡頭應對準鋼絲並必須垂直放置。在導軌兩端,各固定一個小滑輪,用一根直徑小於0.3mm的鋼絲,一端固定在小滑輪上,另一端用重錘吊著。重錘的重量應為鋼絲拉斷力的30%~80%。然後調整鋼絲兩端,使顯微鏡在導軌兩端時,鋼絲與鏡頭上的刻線相重合。記下顯微鏡上可動分劃板手輪上的讀數。

移動墊鐵,每隔500mm觀察一次顯微鏡,檢查鋼絲是否與刻線重合,不重合時,調整讀數顯微鏡上手輪使其重合,並記下讀數。在導軌全長上測量,依順序記錄讀數。把讀數排列在座標紙上,畫出墊鐵的運動曲線圖。在每1000mm長度上的運動曲線和兩端點連線間的最大座標差值,就是1000mm長度上的直線度誤差。如果形成的曲線是中凸或中凹線,最凸或最凹點至兩端佔連接的座標差值即為導軌全長上的直線度誤差。如果形成的是波折線(即在橫座標軸兩側分別有點),則採用包容線法,取距離最小的兩根平行線間的座標差值,為導軌全長上的直線度誤差。

8、導軌直線度誤差曲線繪製應注意什麼問題?

答:導軌直線度誤差曲線繪製時,曲線圖表的尺寸應選用適中,尺寸過大,繪製與修改不方便;尺寸太小,在計算導軌直線度誤差時可能不準。推薦在測量中、小機床時。0一x軸長度取200mm,較長的床身取200~400mm,特長的機床也不要超過500mm。0一x軸的長度定下來後,x軸的比例尺也可定下來。實際上,0一x軸是代表水平儀墊鐵的間距,可按1∶5至1∶10繪製,即200mm的測量間距用40或20mm表示。z軸和y軸是代表導軌的精度誤差,可用1000∶1至2500∶1,即精度誤差lμm用l~2.5mm的座標表示。特別精密的機床導軌(一般較短),可取5000∶1,即1μm的誤差用5mm來表示。

例如測量某一機床導軌,長1000mm,所用的水平儀規格為0.02/1000,水平儀墊鐵長度為200mm。把水平儀放在導軌面0~200mm段時的讀數為零,當水平儀依次向前移動至導軌面上200~400mm段時,水準器中氣泡向前移動了一格,為正值,表示此段導軌面是向上傾斜了0.004mm;當水平儀移至導軌面400~600mm段時,如水平儀氣泡向後移動並回復到零位,這表示此段導軌面與0~200mm段導軌面平行。由於200~400mm段導軌面向上傾斜,故0~200mm段導軌面與400~600mm段導軌面雖平行,但並不在同一平面內;當水平儀移至導軌面上600~800mm段時,水平儀的水準器中氣泡向後移動一格,即為負值,表示此段導軌平面是向下傾斜的。最後一段800~1000mm水平儀又回到零位,這樣繼續測量下去,直到全導軌測量完為止,由各線段所組成的曲線就叫導軌直線度誤差曲線(或檢具運動曲線)。

9、採用光學儀器測量導軌直線度誤差有何特點?

答:利用準直儀和自動準直儀(光學平直儀)測量導軌直線度誤差的原理是基於光束運動是一直線。採用光學儀器測量的優點是:(1)在測量過程中,儀器本身的精度受外界條件(溫度、振動等)影響小,因此測量精度較高;(2)既可像水平儀一樣測量導軌在垂直平面內的直線度誤差(不等於水平),又可代替鋼絲和顯微鏡測量導軌在水平面內的直線度誤差。所以,在機床的製造和修理中,已經普遍使用。但是對於測量10m以上的長導軌,由於光束通過的路程較長,光能損失較大,因而呈像不夠清晰,不能直接進行測量,而必須分段接長測量。

10、單導軌表面扭曲誤差應如何檢測?

答:對於每條導軌的表面形狀,除了在水平面內和垂直面內有直線度要求外,為了保證導軌和運動部件相互配合良好,提高接觸率,還要求控制導軌表面的扭曲誤差,這一要求對於大型導軌特別重要。在刮研時,為了測量導軌間的平行度誤差,作為基準測量用的導軌,更要防止有嚴重扭曲。

單導軌表面扭曲誤差的檢測方法:V型導軌用V型水平儀墊鐵,平導軌用平墊鐵,從導軌的任意一端開始,移動水平儀墊鐵,每隔200~5001Am讀數一次,水平儀讀數的最大代數差值,就是導軌的扭曲誤差。該項誤差要求在機床精度標準中來作規定,主要規定於刮研和配磨工藝中。

11、對機床工作臺平面度誤差測量有什麼要求?

答:機床工作臺平面度誤差的檢測方法,以往沿用“兩點法”,即利用平行平尺、千分表、等高墊塊、框式水平儀等,將沿工作臺面某些直線部位進行的測量,理解為任一截面上的最大直線度誤差。而它與形位公差國標中平面度定義規定不符,目前JB2670—82《金屬切削機床檢驗通則》中指出,對平面度誤差的檢查測量均為按包容實際表面且距離為最小的兩平行平面間的距離

由此定義可以看出,作為評定基準的包容平面,其位置也需要根據最小條件原則來確定。所以必須首先全面掌握被測表面的誤差情況,然後才能按一定準則確定評定基準。這樣就決定了測量必須要分兩個步驟,即先測出實際表面上若干點相對於任意一個理想平面(測量基準)的高度,然後通過基準轉換等方法,才能求出符合定義的誤差值。

12、用指示器測量平面度誤差時應如何操作和評定?

答:用指示器測量平面度誤差,將被測零件用支承置於平板上,平板的工作面為測量基準。測量時,通常先調整被測實際表面上相距最遠的三點與平板等高(調平),因此由指示器測得的最大讀數與最小讀數的代數差就是按三點法評定的平面度誤差值。也可以調整被測實際表面上一條對角線的兩端點與平板等高,再調整另一條對角線的兩端點與平板等高,於是由指示器測得的最大讀數與最小讀數的代數差就是按對角線法評定的誤差值。但這樣調平比較困難,可按一定的佈線測量被測表面,同時記錄讀數。一般可用最大與最小讀數的代數差作為誤差值。必要時,可按最小條件把各測點的讀數進行數據的處理,求解誤差值。

13、用水平儀測量平面度誤差時應注意什麼問題?

答:用水平儀測量平面度誤差是以自然水平面作為測量基準,測量時應先把被預測實際表面調整到大致水平。然後把水平儀安放在橋板上,再把橋板置於被測表面上,按一定的佈線逐點測量被測表面,同時記錄各測點的讀數(格數),再將格數換算成線值。根據測得的讀數(線值),通過數據處理,即可獲得平面度誤差。

此方法可用來測量大平面的平面度。

14、用自準直儀測量平面度誤差時應注意什麼問題?

答:用自準直儀測量平面度誤差時,是將自準直儀置於被測零件之外的基座上,將反射鏡安放在橋板上,並將橋板置於被測表面上。測量時,應先把自準直儀與被測表面調整到大致平行。然後用測量直線度誤差的方法,按米字佈線,先測出對角線上各測點的讀數,再測出另一條對角線上各測點和其餘截面上各測點的讀數,並將這些讀數換算成線值。

根據測得的讀數(線值),利用兩條對角線的交點來確定符合對角線法則的理想平面,再按此理想平面求解平面度誤差值。必要時再進一步按最小條件求解誤差值。

此方法可用不測量大平面的平面度。

15、用平晶測量平面度誤差時應如何評定?

答:應用光學平晶測量小平面,測量時將平晶貼於被測表面上,若被測表面內凹或外凸,就會出現環形干涉帶,根據環形干涉帶數與光波的半波長的乘積來表示平面度誤差。

如果幹涉條紋不封閉,可使光學平晶與被測表面間略微傾斜一個角度,使兩者之間形成一空氣楔。這種按干涉帶的彎曲度與相鄰兩干涉帶之間的比值,再乘以半波長即得誤差值。不過,按此法評定的誤差實際上是以直線度誤差代替了平面度誤差。

過去用平晶只能測小平面。近年來有了平晶干涉儀,應用這種儀器也可以利用平晶干涉法來測量較大的平面。

16、龍門銑床工作臺移動對水平銑頭主軸軸線的垂直度誤差應如何檢測?

答:龍門銑床檢測工作臺移動對水平銑頭主軸軸線的垂直度誤差的方法。檢測時,將水平銑頭固定在靠近工作臺面的位置,夾緊主軸套筒,可旋轉角度的銑頭應調整到零位。工作臺移至導軌中間,即離主軸軸線L/2的地方,並在工作臺T形槽中放一專用滑塊,使滑塊凸緣緊靠在中央T形槽的側面上。在主軸上固定一個角形表杆,使千分表測頭頂在滑塊的側面上,記下表的讀數。滑塊不動,移動工作臺L長度後(L的長度按機床不同規格,由機床精度檢驗標準確定),放置主軸180°使千分表觸頭再次觸及滑塊的側面上檢驗。千分表兩次讀數的最大差值就是垂直度誤差。

17、主軸錐孔斜向圓跳動誤差應如何檢測?

答:將槓桿千分表固定在機床上,使千分表測頭頂在主軸錐孔的內表面上,千分表測頭垂直於圓錐孔的內表面,旋轉主軸檢測,千分表的讀數最大差值就是斜向圓跳動誤差的數值。這種檢測方法在檢測內圓磨頭主軸錐孔時經常採用。

18、主軸定心軸頸徑向圓跳動誤差和斜向圓跳動誤差應如何檢測?

答:根據使用和設計的要求,機床的主軸有各種不同的定心方式,以保證工件或刀具在迴轉時處於平穩狀態,因此要求定心軸頸的表面與主軸迴轉軸線同軸。檢測同軸度誤差的方法也就是測量其徑向和斜向圓跳動誤差。將千分表(測量精度要求高時採用測微儀)固定在機床上,使千分表測頭頂在主軸定心軸頸表面上(若為錐面,則測頭垂直於錐面),旋轉主軸檢測。千分表讀數的最大差值,就是定心軸頸徑向和斜向圓跳動誤差的數值。其測量方向是被測面的方向。

19、車床溜板移動在垂直平面內直線度誤差應如何檢測?

答:車床溜板移動在垂直平面內直線度誤差檢測:搖動手柄,將如架向中心線移動,在溜板上靠近刀架的地方和床身導軌平等地放一個水平儀。溜板移至近主軸箱處,記錄一次水平儀讀數,以後溜板向尾座方向每移動500mm(或小於500mm)記錄一次讀數,在溜板的全部行程上記錄不少於四次。

將水平儀的讀數,依次排列,畫出溜板的運動曲線。在溜板每移動1000mm行程上的運動曲線至它的兩端點連線間的最大座標值,就是1000mm行程上的直線度誤差。連接全部行程運動曲線的兩端點連線,運動曲線至該連線的最大座標值,就是全部行程上的直線度誤差。

注意:在檢驗機床運動精度前,首先要調整好機床的安裝水平。將床身檢驗橋板置於床身導軌上,在橋板上放兩個水平儀,一個和導軌平行,另一個和導軌垂直。在導軌兩端檢測機床是否水平,兩個水平儀讀數都不允許超過指定的數值。高精度機床規定為(1000∶0.02)mm,普通精度機床規定為(1000∶0.04)mm。

20、龍門刨床工作臺移動在垂直平面內直線度誤差應如何檢測?

答:龍門刨床工作臺移動在垂直平面內直線度誤差檢測,在工作臺面的中央位置上,和工作臺移動方向平行放置一個水平儀。工作臺自一個極端位置,移至另一極端,移動工作臺每隔500mm(或小於500mm),記錄一次水平儀讀數。在工作臺全部行程上,記錄水平儀每檔位置的讀數。將水平儀的讀數依次排列,畫出工作臺的運動曲線。

在1000mm行程長度上的運動曲線至兩端點連線的最大座標,就是1000mm長度上的直線度誤差。

作相互平行的直線包容運動曲線,距離最小的兩條平行線間的座標值,就是導軌全部行程長度上的直線度誤差。

21、外圓磨床工作臺移動在垂直平面內直線度誤差應如何檢測?

答:檢測外圓磨床工作臺移動在垂直平面內的直線度誤差。在工作臺中間放一個隨機床附帶的橋板,或自制的專用橋板(只用於斜檯面,平臺面不需用橋板)。在橋板中間與工作臺移動的方向平行放置一個水平儀。移動工作臺,每隔250mm記錄一次讀數(短床身在最大磨削長度的兩端和中間三個位置檢測),將水平儀讀數依次排列,畫出工作臺的運動曲線。在1000mm長度上的運動曲線至兩端點連線間的最大座標值,就是1000mm長度上的直線度誤差。

作相互平行的直線包容運動曲線,包容線間的座標值就是導軌全部長度上的直線度誤差值。

21、車床溜板移動在水平面內直線度誤差應如何檢測?

答:如果車床溜板的行程小於3000mm,車床溜板移動在水平面內直線度誤差的檢測可用長圓柱檢驗棒檢測。在前後頂尖間,頂緊一根長圓柱檢驗棒,將千分表固定在溜板上,使千分表測頭頂在檢驗棒的側母線上。調整尾座,使千分表在檢驗棒兩端的讀數相等。移動溜板,在溜板的全部行程上檢測。千分表在1000mm行程上的讀數最大差值,就是直線度誤差。

當溜板行程大於3000mm時,改用繃緊鋼絲與床身導軌平行,利用顯微鏡(也可用光學平直儀)檢測。

22、長床身工作臺或溜板移動在水平面內直線度誤差應如何檢測?

答:龍門刨床、龍門銑床、臥式銑鏜床等工作臺行程大於2000mm,臥式車床、絲槓車床等溜板行程大於3000mm時,由於2000mm以上的平尺易於變形,而且2000mm以上的檢驗棒在製造上也有很多困難,故應採用鋼絲和顯微鏡等工具進行檢測。其檢測方法與導軌直線度誤差的檢測方法相同,可參見拉鋼絲檢測導軌在水平面內直線度誤差的檢測方法。

有條件時亦可利用光學平直儀檢測,將光學平直儀置於機床一端,反射鏡置於溜板或工作臺面上,在行程的兩個極限位置,調整平直儀及反射鏡,使平行光管的亮十字像同可動分劃板的準線重合。工作臺每移動500mm,讀數一次並作好記錄,將讀數依次排列畫出工作臺的運動曲線,再計算1000mm長度上和行程全長上的誤差值。

23、溜板移動時傾斜度誤差應如何檢測?

答:溜板移動時傾斜度誤差檢測,將水平儀置於溜板燕尾導軌上靠近刀架的地方,垂直於床身導軌(即溜板行程方向)。移動溜板,每隔250mm(或500mm、或小於此值)記錄一次讀數,在溜板的全部行程上檢測。水平儀在1000mm行程和全部行程上讀數的最大代數差值,就是傾斜度誤差。傾斜度誤差以斜率或角值表示。

24、工作臺移動時傾斜度誤差應如何檢測?

答:外圓磨床、螺紋磨床、拉刀磨床、龍門刨床和龍門銑床等工作臺移動時傾斜度誤差的檢測,在工作臺中央,垂直於工作臺移動方向放置一個水平儀(如果磨床是斜檯面,水平儀應放在專用墊板上)。移動工作臺,每隔250mm(或500mm、或小於此值)記錄一次讀數,短床身在工作臺全部行程上至少記錄三個讀數。水平儀在1000mm行程上和全部行程上讀數的最大代數差,就是工作臺移動時的傾斜度誤差。

25、橫樑移動時傾斜度誤差應如何檢測?

答:橫樑移動時傾斜度誤差的檢測方法,在橫樑導軌的中央位置,平行於橫樑放置一個水平儀。移動橫樑,每隔500mm(或小於500mm)記錄一次讀數,在橫樑全部行程上至少記錄3個讀數。在橫樑全部行程上檢測時,兩垂直刀架(或銑頭)應移到橫樑上相對稱的位置。而橫樑的移動方向,只能由下往上,不能往返。

這種方法多用於龍門刨床、龍門銑床、立式車床等橫樑移動時的傾斜度誤差的檢測。

26、哪些機床對定位精度要求較高?一般應如何檢測?

答:座標鏜床的定位精度要求是比較高的,所以要檢測工作臺或主軸箱在移動座標定位後的定位誤差。

國產各式座標鏜床的定位系統有光學系統和機械系統(即絲槓和校正尺)。採用的定位系統雖不同,但定位誤差的測量方法是一樣的。在機床臺上,沿縱向移動方向放置一個精密的刻線尺(刻線尺的刻線精度應帶誤差檢定表,檢定精度在0.0005mm以內),刻線尺放在工作臺的中央,高度應在工作臺面至垂直主軸端面最大距離的l/3~l/2處。將讀數顯微鏡(其讀數精度為0.001~0.002mm)固定在主軸套筒上,使顯微鏡能清晰地觀察到刻線尺上的刻線,對工作臺在規定長度上的移動進行檢測(一般規定每移動l0mm讀數一次)。在讀數時,工作臺應夾緊。定位誤差是任意兩次定位時讀數的實際差值的最在代數差。

27、分度頭分度誤差應如何檢測?

答:分度頭分度誤差,將標準分度盤固定在分度頭的主軸上,要保持中心重合,讀數顯微鏡固定在檢驗平板的支架上。確定手柄的起始位置,使讀數顯微鏡和分度盤對準零位。然後使分度頭每轉過90°進行一次讀數,並作好記錄。

用光學分度頭作對比檢測時,將一根兩端帶莫氏錐度的檢驗棒,一端插入光學分度頭主軸錐孔中緊密配合,另一端緊密地插入被檢分度頭主軸錐孔中,使兩個分度頭連成一體。被檢分度頭與光學分度頭主軸中心不等高時應調整墊平。脫開光學分度頭的手搖分度機構,轉動被檢分度頭的手柄,使被檢分度頭轉動,同時通過檢驗棒可帶動光學分度頭轉動。當被檢分度頭確定在起始位置時,記下光學分度頭學分度頭轉動。當被檢分度頭確定在起始位置時,記下光學分度頭起始位置的讀數值。

(1)不考慮分度盤和分度蝸桿的誤差時,檢測方法及分度誤差計算如下:

分度系統傳動關係是分度頭手柄旋轉n轉時,主軸旋轉一週,即

n =z2(分度蝸輪的齒數)÷z1(分度蝸桿的頭數)

一般分度頭分度蝸輪齒數z2=40,蝸桿頭數z1=1。故手柄每轉一週時,分度頭主軸轉過的理論角度為360°/40=9°。檢測定位後,記錄標準分度盤(或光學分度頭)的讀數一次。手柄每轉一週時,主軸應轉的理論角度和光學儀器中實際讀數的差值,就是分度蝸桿每轉一週時的分度誤差。在主軸旋轉一週中,可得到40個分度誤差值,其中誤差值的最大代數差,就是分度頭主軸轉一週時的最大分度誤差。

檢測時,應使主軸順時針方向轉一週檢測後,再同樣使主軸逆時針方向轉一週再檢測一次。

(2)考慮分度盤和分度蝸桿的誤差時,檢測方法及分度誤差計算如下:使分度蝸桿手柄不是轉一週而是轉一個α角。這個α角也相當於手柄旋轉1/z周,即α=360°/z,z取8~12的整數,按分度傳動比及被檢分度頭原有分度盤的孔數所決定。檢測時,當手柄轉過α角後(即1/z周),記錄一次標準分度盤(或光學分度頭)的讀數。按分度頭主軸的理論轉角和實際讀數記錄並計算,其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代數差就是蝸桿在轉一週時的最大分度誤差。

檢測時,同樣使分度手柄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轉動一週檢測。分度系統的綜合誤差值就是主軸轉一週時最大分度誤差與蝸桿轉一轉時最大分度誤差之和

28、如何利用八方檢具檢測迴轉工作臺的分度誤差?

答:一般迴轉工作臺是銑床的附件,分度精度較低,故可採用八方檢具進行檢測。八方檢具的外接圓直徑為250mm。在工作臺錐孔中緊密插入八方檢具的定位心軸,以保證工作臺迴轉中心與八方檢具外接圓中心重合。

將被檢工作臺固定於檢驗平板上,將千分表底座上的凸緣靠緊在檢驗平板上導向槽的側面沒有導向槽的可用平尺代替),使千分表測頭頂在八方檢具的一邊上,沿導向槽移動千分表座,使千分表在兩處的讀數相同(靠轉動蝸桿手柄來調整)。然後將工作臺轉過45°(即360°/8),千分表在另一邊的全部長度上檢測,依次檢測各邊。千分表在任意一邊兩端讀數的最大差值就是分度誤差。

這種方法在測量分度精度不高(誤差在4′~8′範圍內)的時候採用。

29、如何用精密水平轉檯對比檢測迴轉工作臺分度誤差?

答:用精密水平轉檯對比檢測迴轉工作臺分度誤差雖不及用經緯儀測量精確,卻比用經緯儀方便,操作簡單,效率較高。其方法:將精密轉檯置於平板上或機床工作臺上,用水平儀檢測,使轉檯處於水平狀態。將被檢的迴轉工作臺疊放在精密轉檯上,用千分表找正兩轉檯工作面的相互平行度(不平行時用墊塊墊平),並使兩轉檯定位孔迴轉中心線重合,用螺釘固定兩個轉檯連成一體。

在被檢的轉檯檯面上固定一個定位塊,將千分表固定在平板上(當在機床工作臺面上檢測時,可將千分表固定在機床主軸上),使千分表測頭頂在定位塊側面上。調整精密轉檯、被檢轉檯和千分表,使兩個轉檯的遊標刻線和千分表的指針都處於零位上。先轉動被檢迴轉工作臺手輪,使工作臺順時針旋轉一定的角度(取整數值),然後轉動精密轉檯的手輪,使被檢工作臺隨精密轉檯逆時針轉回。當轉至定位塊側面與千分表測頭觸及而且千分表指針回至零位時(起始位置),精密轉檯即停止轉動。此時,記錄兩轉檯的刻線讀數,兩者的差值即被檢迴轉臺的分度誤差。

用這種方法,應每隔10°、5°和1°分別進行檢測。

30、外圓磨床砂輪架快速進給機構重複定位誤差應如何檢測?

答:外圓磨床砂輪架快速進給機構重複定位誤差的檢測,將測微儀固定在機床檯面上,砂輪架在進給位置,使測微儀測頭頂在砂輪架靠近砂輪處的軸線上,砂輪架快速進給,連續10次,測微儀讀數的最大差值就是其重複定位誤差。

31、轉塔車床迴轉頭重複定位誤差應如何檢測?

答:轉塔車床迴轉頭重複定位誤差的檢測,在迴轉頭工具孔中緊密地插入一根檢驗棒,將千分表固定在機床上,使千分表測頭頂在檢驗棒表面上距迴轉頭中心L處(L由檢驗標準規定),然後退出迴轉頭。

把迴轉頭轉動360°,推進至原位夾緊後再次測量,重複測量5次。千分表連續測量5次中讀數的最大差值,就是重複定位誤差。迴轉頭每個工具孔都應當檢測

32、鏟齒車床刀架工作行程重複定位誤差應如何檢測?

答:鏟齒車床刀架工作行程重複定位誤差的檢測方法:將千分表固定在刀架後面的溜板上,使測頭頂在刀架的側面上,用手轉動傳動軸,使刀架作往復運動,並再次檢測。刀架往復運動10次,千分表讀數的最大差值就是重複定位誤差。

33、機床加工中影響工件加工精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在機床加工中,影響工件加工精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刀具幾何形狀誤差及其在機床上的安裝誤差。

(2)工件在機床上的安裝誤差。

(3)機床在加工原理方面所存在的誤差。

(4)在切削加工過程中,機床一刀具一工件系統的振動、彈性變形、熱變形以及刀具的磨損。

(5)機床的幾何誤差。

(6)機床傳動鏈的傳動誤差。

34、如何提高機床傳動鏈的精度?

答:機床設計時,提高機床傳動鏈精度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儘量減少傳動鏈中傳動元件的數量,以減少誤差的來源。

(2)在傳動鏈中,從首端到末端儘量採用降速排列,併為末端傳動副創造最大的傳動比(增大蝸輪齒數、減少蝸桿頭數、減少絲槓線數及減小絲槓螺距)。

(3)末端傳動副附近儘量不採用螺旋齒輪、錐齒輪或離合器。

(4)將交換齒輪儘量放在末端傳動副的前面。

(5)儘量採用傳動比為1∶1的齒輪副傳動,以補償其傳動誤差。

(6)提高傳動元件的精度。

(7)提高傳動元件的安裝精度以及裝配時採用誤差補償辦法。

(8)採用誤差校正裝置。

修理或改裝機床同新設計有所不同,難於從改變機床傳動鏈的結構(如減少傳動元件數量、從主動件到末端採用降速排列等)或提高元件精度方面來提高傳動鏈精度。切實可行的辦法是提高傳動件的安裝精度,採用誤差相應補償辦法和加裝誤差校正裝置,可以在修理工作中使機床精度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一步,或精度喪失不太嚴重的情況下使它恢復。

35、哪些機床必須進行傳動鏈傳動誤差檢測?其檢測方法有哪幾種?

答:凡是由傳動鏈的合成運動加工齒輪和螺紋的機床,為了能獲得正確的牙型、螺距和分齒精度,必須保證其傳動鏈有一定的精度。

機床傳動鏈傳動誤差的檢測方法有間接法和直接法兩種:

(1)間接法 是按機床說明書規定,加工一個產品,如齒輪或絲槓,對工件進行測量,用檢驗工件質量的方法,以確定機床傳動鏈的傳動誤差是否能加工出所要求精度等級的工件。這種方法是反映施工工藝的綜合誤差,既包含有機床傳動鏈的傳動誤差,同時也包含其它因素的誤差。

(2)直接法 有靜態測量法和動態測量法兩種。

36、如何進行滾齒機分度傳動誤差的靜態檢測?

答:在立式滾齒機精度檢驗中,分度傳動誤差的檢測:

首先將機床配置分度掛輪,調整分度鏈,使分度齒數等於分度蝸桿的齒數z。

在滾刀主軸上裝一個標準分度盤,在立柱上裝一個讀數顯微鏡,用來確定標準分度盤(即滾刀主軸)的旋轉角度。

在工作臺上裝一個經緯儀(或光學測角儀),在機床外面支架上裝一個照準儀(即平行光管),也可在遠處懸掛一根定標發線,用來確定工作臺的旋轉角度。

當滾刀主軸旋轉一週時,工作臺分度蝸輪理論上應當轉過360°/z,滾刀主軸每旋轉一週,經緯儀將返回至原來位置,按照經緯儀的讀數以確定工作臺的實際旋轉角度。

工作臺正轉和反轉各檢測一次。工作臺實際旋轉角度與理論旋轉角度之差就是機床分度傳動鏈的分度傳動誤差。

37、滾齒機如何對傳動誤差進行動態測量?

答:如檢驗插齒機一樣,按滾動原理對滾齒機的傳動誤差進行動態測量。調整滾刀架的滾刀軸與工作臺軸線平行。在滾刀軸上安裝摩擦圓盤,在工作臺上同心地安裝一個帶有心軸的固定盤,在心軸上空套一個摩擦圓盤。兩個摩擦盤的直徑比等於滾刀軸與工作臺之間的傳動比。當摩擦盤轉動時,依靠摩擦力帶動摩擦盤轉動,從而構成—個標準的比較機構。當滾刀軸至工作臺傳動鏈間沒有傳動誤差時,摩擦盤與固定盤能同步地迴轉;但當傳動鏈間產生傳動誤差時,固定盤就不能與摩擦盤嚴格同步迴轉。在固定盤與摩擦盤之間安裝有一個電感測頭,能將不同步迴轉轉換成電信號,並將電信號輸出、放大、整流和記錄。根據記錄出的曲線,對傳動鏈的傳動誤差作“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以確定傳動誤差的大小和誤差的來源。

38、如何對臥式車床和精密絲槓車床傳動誤差實現動態測量?

答:臥式車床和精密絲槓車床傳動誤差動態測量,根據機床專業精度標準規定可採用精密螺母、千分表、標準絲桿檢測。

在前後頂尖間,頂緊一根帶有精密螺母的標準絲桿,螺母應當與標準絲槓精確地配合(或有調整間隙的裝置),並使標準絲槓在轉動,螺母只能作軸向移動而不能轉動。

將千分表固定在溜板上,使千分表測頭頂在螺母端面上。以標準絲槓螺距和機床絲槓螺距之比作為主軸至傳動絲槓的傳動比。

將機床的開合螺母合上,慢速開動機床,在25mm、100mm和300mm長度上分別檢測一次。千分表讀數的最大差值就是傳動誤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