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末期,為何諸葛亮死後一定要殺魏延?

汪少山

魏延是不是在諸葛亮謀劃下被殺的?這個不好說,應該說可能性不大,因為沒有這方面的史料支持,一切都只是猜測。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魏延死於蜀漢的內訌,而對於這場內訌,諸葛亮是可以預料到的,諸葛亮臨終前勢必想到了這樣的結果,對於未來可能發生的爭鬥,諸葛亮站到了魏延的對立面,從這個意義上說諸葛亮即使沒有親自謀劃除掉魏延,也是間接地殺了他。

諸葛亮為什麼反對魏延呢?這與蜀漢內部的人事格局有關,也與魏延在蜀漢內部的處境有關。

魏延本屬荊襄派但被荊襄派拋棄

魏延祖籍荊州,又在荊州投靠的劉備,後隨劉備入蜀,這些條件符合荊襄派的特徵。

諸葛亮也是荊襄派,並且是荊襄派公認的領袖,蔣琬、楊儀、馬良、馬謖等都是荊襄派,劉備死後荊襄派掌握了蜀漢的核心權力,荊襄派多文臣,魏延是猛將,本來在荊襄派中應該受到重視,但結果不然。

這與魏延的經歷有關,他一開始追隨劉備時地位尚不高,與多為荊州大族出身的荊襄派成員來往不多,後來入蜀作戰,雙方來往也不多,最後被劉備安排鎮守漢中,與荊襄派更沒有什麼來往了。

劉備“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都有誰“驚”了呢?這裡面有張飛等元老派,有益州本土派,但更多地恐怕是荊襄派,因為這裡面有隱秘的一層,那就是劉備在試圖用荊襄派來制衡荊襄派。

同是荊襄派,劉備不喜歡馬謖,卻喜歡魏延,為什麼?因為馬謖跟諸葛亮走得太近,而魏延只管打仗,服從命令聽指揮,政治頭腦簡單。

魏延與楊儀不合但諸葛亮視而不見

諸葛亮北伐後,親自移駐漢中,接管了漢中的防務,與魏延打交道開始多起來。

在此過程中,魏延與楊儀發生了很嚴重的矛盾,楊儀是諸葛亮的鐵桿支持者,他與魏延發生矛盾,別人看在眼裡,急在心頭,費禕還想方設法予以調停,這些事諸葛亮知道嗎?

諸葛亮肯定是知道的,但他沒有什麼表態。沒有態度,其實這就是態度,魏延的身份是鎮北將軍、徵西大將軍,上將軍銜,楊儀只是丞相府長史,品秩千石,勉強算個大校,大校頻頻向上將叫板,背後沒有人支持,怎麼可能?

諸葛亮這時已不太喜歡魏延了,不僅因為之前的歷史淵源,而且因為魏延在軍事指揮上也與諸葛亮唱反調,魏延可能不是故意的,他只是一名職業軍人,說話也只是出於軍事上的考慮,但卻挑戰了諸葛亮在軍事指揮上的權威。

諸葛亮決意西出祁山,魏延非要提什麼子午谷計劃,如果諸葛亮出祁山順利,這事也就翻篇了,但諸葛亮屢屢失利,軍中難免會有議論,諸葛亮會怎麼想呢?

諸葛亮放棄魏延是必須選擇

即使沒有上面所說的這些陰謀論,魏延、楊儀之爭純因個性引起,但這種鬥爭已然形成了,諸葛亮也必須接受這個現實。

諸葛亮臨終前必須考慮這件事,在那種情況下,誰對誰錯都無關緊要了,關鍵是支持誰才最保險,諸葛亮的親信費禕、姜維、蔣琬、董允等都站在楊儀的一邊,諸葛亮必須選擇楊儀。

這就是魏延的悲哀,他其實沒有別的出路,只能成為犧牲者,所有的一切都緣於他在蜀漢政治生態中的“孤鳥”處境,雖然他忠心耿耿,卻不為大家所接受。

魏延出事後劉禪的態度耐人尋味

魏延、楊儀交惡以後,二人“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後主劉禪不知道信誰的,就問侍中董允和留府長史蔣琬,蔣琬、董允都為楊儀擔保,對魏延表示懷疑。

劉禪難道不知道諸葛亮更信任楊儀而不喜歡魏延嗎?應該是知道的,這件事“地球人都知道”。那劉禪為什麼還要多此一問呢?

劉禪雖然算不上是明主,但智商沒有問題,在這方面還受到過諸葛亮的稱讚,他多此一問,其實是想看看大家的態度。

魏延是劉備破格提拔的人,劉禪並不懷疑他的忠心,但蔣琬、董允是諸葛亮提拔的人,他們的內心裡並不站在後主的一邊,他們還要繼續諸葛亮留下的政治模式,不會給魏延機會,其實是不給後主劉禪機會。


南門太守

三國末期諸葛亮死後,為什麼要殺大將魏延?

魏延跟隨劉備南征北戰,戰功顯赫,智勇雙全是蜀國難得的軍事人才,劉備把鎮守漢中的任務交給魏延十多年不負眾望,讓敵軍知難而退。

到三國末期官拜徵西大將軍,在蜀軍中無人能及,而姜維雖文武雙全但因資歷太淺,文臣武將意見不統一,那時的蜀國基本是一盤散沙。

三演中說諸葛亮生前就預料魏延腦後有反骨,將來必反,而劉備講魏延不可重用,這話都有水份,鎮守漢中還不是重用嗎?重用了關羽守荊州結果怎麼樣大家誰都清楚。

史記上關羽並非諸葛亮按排馬岱殺魏延,這裡就是演義之缺點部份,從表面是諸葛神機妙算,事實上是給諸葛臉上抹了黑,本來蜀中已很少戰將,再殺大將,那諸葛亮就成了歷史罪人,魏延之死與諸葛無關,由於諸葛與魏延在戰略上常有不同意見,關係不好這是事實,諸葛背黑鍋實在是冤枉。

魏延之死在與楊儀的爭鬥中失敗,馬岱且楊儀心腹,乘其不備從後面手提刀落殺了一代名將,大丈沒死於戰埸,死於內鬥,實屬悲劇。

應還諸葛一個清白魏延之死與諸葛無關。




9紫氣東來

個人愚見,不喜勿噴。

1諸葛亮對魏延有著莫名的偏見,可能是魏延為人過於傲氣,魏延身上有著關羽一樣的傲慢自大,同僚關係很差

2諸葛亮的北伐目的有2點,1以攻代守,保存自我,2蜀漢內部矛盾尖銳,通過對外戰爭來達到矛盾轉移,是蜀漢政權得以短暫的安定,不至於先自內部瓦解。而魏延是堅定不移的北伐復漢者,沒有考慮到自身實力不足以駕馭擴大的地盤,魏延的以攻代攻只會加速蜀漢的滅亡。


火麒麟110242625298

這個諸葛亮是風水先生,他覺得魏延腦後有反骨,認為他這人靠不住日後必反。諸葛亮遺命是蜀軍南歸,魏延燒了橋阻斷南歸之路,最後魏延還想統領蜀軍,他不想後撤他還想和魏國打,最後魏延,我看的書上說魏延說了一句,我們投魏軍如何?然後就可以看出魏延的人品了,先是跟著韓玄把韓玄殺了,諸葛亮說食其祿殺其主,不忠也,割其土獻其地不義也。然後最後魏延死在他的傲氣,喊了三聲誰敢殺我,馬岱給他砍了。其實魏延後期就跟關羽一樣,關羽是在呂布死後開始裝逼了,因為那時候單挑啥的除了趙雲沒人能打的過關羽了,魏延是第二個關羽,蜀國後期大將也沒名將了,趙雲馬超他們也死了,你看魏國的名將,徐晃,張遼,許褚他們也掛了,所以在自己人這裡和敵人那邊,魏延牛逼了就開始,不過姜維能治的住魏延,總之魏延就是死在驕傲上


捅死狗高銀偉血鱉孫

從魏延投向劉備開始,諸葛亮就一直提防著他說其有反骨,欲要殺他,被劉備攔下,劉備愛奇有勇有謀,在拿下漢中後,讓魏延將軍鎮守漢中,可見他在劉備心中的分量其實非常重。


可是,魏延最終的結局,還是被諸葛亮所殺,其實原因很簡單,對自己對蜀國不得不殺。



蜀國後期,五虎將老矣,蜀國沒有後繼之人。諸葛亮南征孟獲,北伐中原要靠的武將還是魏延,而魏延性格剛愎自用,瞧不起別人,一旦諸葛亮去世後,蜀國再無人可制約住他。那他可能就會冒險征討中原,對於他提出的大膽的計劃『出子午谷直取長安』,諸葛亮認為冒的風險太大了,會給蜀國帶來滅頂之災,這樣的隱患不能留著。直到諸葛亮臨終前,才下手殺了魏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