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承端午文化传统

“五月里来午端阳,端阳佳节蒲艾香。”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随着节日的临近,空气中粽子的清香越来越浓。端午节起源于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如今我们知道最多的端午起源是为了纪念屈原。诗人屈原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伤不已,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大家将准备好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续承端午文化传统

近年来,传统节日端午已成为国家法定假日,大家可以享受假期,吃粽子和鸭蛋,掐“百草头”烧水给孩子洗澡,为孩子拴上五彩的绒线,换上新衣服,带他们出去游玩。有人会说,如今看不出端午节有什么传统特色,倒是各大商家上蹿下跳使尽了浑身解数,搞得很热闹,只是为了促销自己的商品,商业味太浓了。

不得不承认,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正被我们逐渐遗忘,以至于在城市中已被简化为到超市买几个粽子、带孩子出去玩玩就算过了一个节,难怪人们对端午节已没有了“特殊感觉”。端午节原本可以过得 “有文化”些,挂艾叶菖蒲、饮雄黄酒、佩香囊、赛龙舟、拴五色丝线、射柳、打马球等都是端午传统民俗。其蕴含的深厚传统文化,绝不比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差。但现如今,人们记住了平安夜的苹果,圣诞节的圣诞老人,情人节的玫瑰花,而中国传统端午节,似乎只剩下了吃粽子。

再看中国的其他传统节日,春节成了“饺子节”,上元节成了“元宵节”,中秋节成了“月饼节”。过不同的节日,就是要吃不同的食物,似乎吃才是传统节日的主旋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传统节日过成“吃节”了,这种过法还真是缺少了些味道。传统节日在传承中出现偏差,少了文化味。幸而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在奋力弘扬文化,努力正本清源,留住自强不息的中华文化。

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传统文化正在走进校园,书法、国画、戏曲等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喜爱。

文化的传承,不只是老年人的事,更是年轻人的责任。无论是传统文化进校园,还是发掘端午节的传统,只有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端午文化的魅力,才能消除传统节日与日常生活的距离感,才能弥补文化内涵与人们心灵的隔阂,只有学习真正的中国文化,才能弘扬我们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人民自强、社会和谐,也才能实现文化的任务,也才能留住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姚雪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