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未乱蜀先乱,四川到底被「割据」过多少次?

天下未乱蜀先乱,四川到底被「割据」过多少次?

天下大势,分分合合,每逢乱世,就有奸雄窃据一方,割地称王。而被割据次数最多的,无疑是四川。

第一次割据是古蜀国。早在先秦时代,蜀地便已有原始的蜀国,传说是蚕丛、鱼凫的后代,未受周之封,正史中鲜少记载。这个蜀国与地处汉中的巴国互相攻击,巴国求救于秦国,于是引出了一场著名的嘴仗:司马错论伐蜀。司马错主张吞蜀收其财力,张仪坚持先拍废韩国扫平六国。擅长嘴皮子功夫的张仪最终输掉了嘴仗,因为征蜀好处太大。遂有司马错率兵吞蜀之举。

天下未乱蜀先乱,四川到底被「割据」过多少次?

第二次割据是两汉之交的公孙述。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引发天下大乱,蜀地官员公孙述乘时而起,占据蜀中自称蜀王。公孙述割据,具备了后世割据四川的大部分特征:

其一曰中原大乱,蜀地容易乘机自立。西汉末绿林、赤眉、铜马互相攻杀,刘秀后起于河北,逐次消灭各地实力派。僻处西南一隅的四川处于无人顾及的状态,故而公孙述能窃据一方。

其二曰坐井观天,当权者容易自我膨胀。公孙述占据蜀地几十年,并没有遇到什么强劲对手,陇西的隗嚣还一度向其称臣,公孙述飘飘然烧包之,率兵进攻关中。结果被刘秀一顿狠打,当场教会公孙述做人。

其三曰实力有限,自守有余而争天下不足。毕竟蜀地人力物力有限,出蜀与天下争,很难有什么成效。有智士向公孙述建两道出蜀,一取关陇一取荆江。这个战略类似于诸葛亮草庐对(民间传说叫隆中对,学界叫草庐对,看官牢记与人侃三国时,说草庐对能让你瞬间提升逼格。),可惜都未能成功。

天下未乱蜀先乱,四川到底被「割据」过多少次?

其四曰先乱后平。天下将定,中原的强势政权大都是先平定其他地方,最后再来消灭蜀中。光武帝刘秀消灭公孙述政权便是其最后一战。

第三次是三国蜀汉。先有刘焉父子据蜀地自立,后来刘备入蜀鸠占鹊巢,又夺占汉中,建立三国之一的蜀汉。刘备为他的政权创造了“汉室血统继承者“这个政治附加值,竟能把一个偏霸一方的小政权搞出大汉王朝的气息,也算一位比较有历史感的大政治家。后来匈奴人刘渊造西晋的反,号称绍汉室之统,寻摸了一圈,发现只有蜀后主刘禅时间最近,便把后主追尊为”孝怀皇帝“。匈奴人认汉人当祖宗,这个思路之清奇,古今难得一见。

第四次割据是晋末成汉。五胡乱华,西晋亡国,氐人李特草创成汉政权的基本盘,后来其子李雄正式建国。成汉立国共四十六年,东晋穆帝时,桓温率兵伐蜀尽取其地。东晋政权为招徕远人,显示自己法统的正义性,效法当年魏灭蜀不杀刘禅之事,封李氏末代君主李势为归义侯。

天下未乱蜀先乱,四川到底被「割据」过多少次?

第五次割据是东晋末年的谯蜀。桓温之子桓玄称帝失败,东晋的江山又是一片大乱,新崛起的权臣刘裕忙着扫平江南,蜀人再次据地自守,推参军谯纵为主。谯纵本无自立的野心,无奈被蜀人赶鸭子上架,只好一条道走到黑。东晋国力虽然不强,但有件事办的熟门熟路,只要蜀中敢独立,就有人出面收拾。上一次废成汉的是大奸雄桓温,这次对付谯纵的则是让北方胡人都头皮发麻的刘裕。公元412年,刘裕随便派出一位实力不是最强的将军朱龄石,把存在了7年的谯蜀送上了西天。

第六次是齐梁易代之际的刘季连割据。这次割据的背景是梁武帝起兵反齐,大战连年无暇顾及蜀地,益州刺史刘季连起兵抗拒梁朝。但不久便因为粮食奇缺而投降。历来蜀地都以天府之土、民殷国富而闻名,刘季连能把蜀地搞成这样,足见只是个器识低下、治民无方的废物。这场割据影响不大,却因为蜀地特殊的历史渊源,让梁武帝自我膨胀了一回。刘季连被俘送至建康,梁武帝取笑他说:“你想做刘备,却反而不如公孙述,难道是因为手下没有卧龙这样的臣子?“言下之意,我萧衍乃是德过魏氏、威侔光武的不世名君。对一个废物俘虏煞有介事地装一把,梁武帝之好面子可见一斑。

第七次是萧梁末年的天正割据。侯景乱梁,梁武帝的龙子龙孙们在各地称王称帝,割据蜀中的是萧衍的第八子萧纪。萧纪在老爹未死时,治蜀颇有政绩,允文允武,也是一方良守。无奈人的作为限于自己的境界,梁武帝被侯景困在台城受活罪,萧纪不仅不派兵救援,反而围绕帝统的归属,和荆州的七哥萧绎开启了对轰模式,征战连年难解难分。他建号天正,迫不及待的过了把皇帝瘾,没多久便被北朝西魏抄了后路,萧纪被萧绎所杀,伪梁政权遂告灭亡。

第八次是隋初王谦之乱。杨坚篡周建隋,北周各地的实力派掀起滔天世浪,武装反对杨隋政权。益州总管王谦是个官二代,其父王雄位列西魏北周十二大将军之一。王谦虽有一腔忠义,怎奈志大才疏,很快被同是北周宿将子孙的梁睿削平。后世经常有人非议,历代得国之易无如隋文帝者,其实杨坚同时应付三个方向的动乱,尽管仗都是北周老将们自己窝里掐,杨坚起码也担惊受怕了一回。若论难度,笔者以为至少比便秘更难一些。

第九次是唐中期的刘辟之乱。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所在皆是,作为割据者天堂的蜀中自然难避其祸。蜀中起初几任节度使都不太过分,虽说都是关起门来就是土皇帝,但在形式上都接受唐政府的号令。到了唐宪宗朝,西川节度使刘辟乘宪宗刚刚上台,发兵吞并汉中(时为东川)。刘辟没想到,他碰上的对手是仅次于太宗、玄宗的硬茬子。唐宪宗一生没干别的,从即位到驾崩专业打藩镇。刘辟三生有幸成为宪宗起手试刀的祭品,大唐发兵仅15000人,费时9个月便削平全蜀,刘辟俘至长安斩决。

天下未乱蜀先乱,四川到底被「割据」过多少次?

第十次是五代十国的前蜀。唐末大乱,朱温称雄于中原,出身唐忠武军的王建窃据蜀中,建立前蜀国。前蜀与后梁并立时国力尚强,互相鄙视对方为蛮夷。敢于骂中原汉人政权是蛮夷者,历史上也仅王建一人而已。他年轻时人送绰号“贼王八“,这种行径倒是颇与其名号相符。王建与历代据蜀的草头王们别无二致,没有乘天下四分五裂时出川争夺天下,而是做了个自守家业的地主老财。他死后儿子王衍继位,被后唐消灭。前蜀国存在了35年。

第十一次是后蜀。后唐刚刚灭亡前蜀,唐将孟知详便反手阴了唐明宗一道,自立为王,是为后蜀。后蜀存在了41年,其间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除了八卦。孟知祥的儿子孟昶继位后十分奢侈,连溺器都用七宝装饰,宋太祖获得此物后,对其报以一万点的鄙视。北宋大军伐蜀时,蜀中有个叫王昭远的牛皮大王,自称诸葛亮再世,领兵拒敌,只交一仗便被杀的腚烂毛焦。孟昶向北宋投降,命翰林学士李昊起草降表。这个李昊当年在前蜀做官,前蜀灭亡时就是他写的降表,此时又做这种事。蜀人嘲笑其行径,半夜在其家门贴了张纸,云:世修降表李家。

第十二次是南宋吴曦之叛。吴曦的祖父吴璘和伯祖父吴玠,都是南宋建国之初的名将,他们世守川陕与金国苦战,甚为南宋所重。吴曦不顾其祖、父两代的名节和功劳,吃里扒外与金人勾结,割川陕一带称王。只是南宋时夷夏之防甚重,四川大小官员军民都看不惯这个二五仔,没等南宋发兵讨伐,以小吏杨巨源(与唐朝诗人杨巨源同名)为代表的一批义士发动兵变,将吴曦刺杀于睡梦中。这场史上最无厘头的割据遂告平定。

天下未乱蜀先乱,四川到底被「割据」过多少次?

此后南宋末年至元朝立国,四川未再发生割据事件。直到元末明初,朱元璋起兵灭元,古代史上第十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割据四川事件爆发了。

唱主角的是元末红巾军将领明玉珍,他率军击败蜀地元兵,后于重庆建立大夏国,称帝。明玉珍是个合格的将军,却不是合格的统帅,他能力不足,魄力也不够,临死时告诫臣下,千万不要学刘备诸葛亮玩什么兴复汉室北定中原。朱元璋势力不大时,为了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谦恭地对大夏致国书,称你是刘备我是孙权,咱们要合伙对付北方的曹操。元朝灭亡后,朱元璋财大气粗,口气变为爸爸教训儿子,吓唬明升(明玉珍之子)速速归降。1370年,明军攻破成都和重庆,大夏灭亡。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全付笑谈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