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國際歌》誕生

歷史上的今天——《國際歌》誕生

1888年6月16日,《國際歌》誕生

1888年6月16日,人類歌曲史上最有威力的、影響最深遠的歌曲――《國際歌》的曲子,在一個工人作曲家的筆下誕生了。從此,這首戰歌響遍了全世界。

歷史上的今天——《國際歌》誕生

1871年,法國同普魯士發生戰爭,史稱“普法戰爭”。法國戰敗,普魯士軍隊兵臨城下。法國政府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準備鎮壓人民。1871年3月,政府軍隊同巴黎市民武裝——國民自衛軍發生衝突,導致巴黎工人起義爆發。起義工人很快佔領全城,趕走了資產階級政府。不久,人民選舉產生了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然而,資產階級政府不甘心失敗,對巴黎公社發起了進攻。1871年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戰士同攻入城內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巷戰,三萬多名公社戰士犧牲,史稱“五月流血周”。28日,巴黎失陷,巴黎公社以失敗告終。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公社戰士在強大敵人面前表現出的大無畏精神永遠激勵著後人。

歷史上的今天——《國際歌》誕生

公社失敗後不久,公社的領導人之一歐仁•鮑狄埃創作了詩歌《英特納雄耐爾》(又譯《國際工人聯盟》)。這是一首氣勢磅礴的號召全世界被壓迫、被剝削的奴隸起來為真理而鬥爭的壯麗篇章。但是,這首詩整整經過16個年頭,才出現在由朋友集資出版的鮑狄埃的《革命詩歌集》中。又過了一個年頭,有人將這個詩集給了工人作曲家狄蓋特,勸他在那裡面找些歌詞來作曲。狄蓋特於1848年10月8日出生在比利時根特城工人家庭,後全家遷居法國里爾。他7歲就進工廠做童工,12歲才進工人夜校。他很聰明,16歲考進了里爾市立藝術學院的夜學部,學習繪畫和音樂,18歲獲得學院的音樂一等獎。後來他終於成了業餘的工人作曲家。

歷史上的今天——《國際歌》誕生

狄蓋特拿著這本詩集,回到家裡一翻開,立即被吸引住了,特別是那首《英特納雄耐爾》,他更加喜歡。他覺得那首歌詞很適合於寫成合唱歌曲。歌詞激勵著他,他以滿腔的激情,一夜不眠,譜成了那首氣壯山河的曲子。第二天晚上,他在一個酒館裡試唱。6月23日,他在賣報人的慶祝會上正式演出,獲得極大的成功。接著以狄•蓋特假名出版,印了6000份。《國際歌》出版不久,就遭到統治階級的迫害,發行人因為這首歌被判刑,狄蓋特一生清苦。但是,不管統治階級怎樣禁止和迫害,這首歌還是以它強大的生命力響遍全世界,永唱不息。這首無產階級戰歌很快被翻譯成世界上的許多種語言,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最著名的一首歌。它熱情謳歌了巴黎公社戰士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和英勇不屈的革命氣概。這首歌曲充分表現了革命無產階級不屈的豪邁氣魄,在世界範圍內流傳極廣。

歷史上的今天——《國際歌》誕生

1900年12月,列寧將《國際歌》的第一、二、六段和副歌歌詞原文登載在《火星報》上。1902年俄國詩人柯茨將其翻譯成俄文,發表在倫敦出版的一本俄國移民雜誌(《生活》)第五期上面。這首歌開始在俄羅斯工人中間流傳。將《國際歌》譯成俄文的柯茨,只選了六段歌詞中的一、二、六3節。隨後俄文版《國際歌》一直就只有三節歌詞。

歷史上的今天——《國際歌》誕生

1912年彼得堡出版的《真理報》重新發表了這首歌。十月革命後蘇維埃政府決定以俄文版的《國際歌》作為蘇聯的代國歌。1944年蘇聯衛國戰爭中,在200多位應徵作者中,選擇了《牢不可破的聯盟》取代《國際歌》,作為蘇聯的國歌。從此以後《國際歌》成為蘇聯共產黨的黨歌。在蘇聯解體以後,《國際歌》成為俄羅斯共產黨的黨歌。早在20世紀之初,中國的一些刊物上就出現過未曾署名的《國際歌》中文版。最早有署名的中文版本應該是鄭振鐸與其好友耿濟之在1920年10月翻譯發表留下來的。但是以詩的形式出現,沒有附曲,不適合唱頌。

歷史上的今天——《國際歌》誕生

歷史上的今天——《國際歌》誕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