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里巷一对退休的老夫妻,为何住在“废品堆”

东里巷一对退休的老夫妻,为何住在“废品堆”

文:闻道 图:木痴

“清风吹过,一阵阵白玉兰的香气袭来,让人在夏日的早晨也倍感舒适。漫步在老莆田人口中的“东黄里”,所剩不多的红砖土厝散发沉静悠远的气息,日影斑驳顿觉穿越到往昔,狭长的巷子藏着数不尽小城故事,等待别人发现。”

文气浩荡的风水宝地

东里巷一对退休的老夫妻,为何住在“废品堆”

莆田的“东黄里”如今改称东里巷,这里曾是莆阳望族东里黄氏族亲聚居地,现在还居住着大量黄姓人家。东里巷不长却依然保存的黄滔祠、冬卿旧第、风水墙、古井、明清朝古民居等历史古建筑。黄滔祠里走出的2个状元、72个进士和3百多个举人,文气浩荡,让东里巷为人熟知。

东里巷一对退休的老夫妻,为何住在“废品堆”

说这儿是风水宝地一点都不为过。一辈子住在东里巷的老人依稀记得祖上家境显赫,左邻右舍非富即贵。但门前崭新的春联、艳丽的灯笼与破烂的地砖、陈旧的木门、看不出原色的门当形成明显的反差,将人拉回现实。曾经只能是曾经,由于缺少保护,老宅在现代人看来已是座累赘的“危房”。

住在废品堆的老夫妇

东里巷一对退休的老夫妻,为何住在“废品堆”

往东里巷深处走,一股刺鼻的恶臭弥漫出,让人瞬间反胃欲呕。向前走一探究竟。原来一栋华丽的老宅门前堆满了五花八门的废品。一位年头发斑白的老人,佝偻着背从屋里警惕地走出来。

东里巷一对退休的老夫妻,为何住在“废品堆”

那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两只深陷的眼睛,瘦巴巴的身架子似乎一阵风就能将他吹倒在地。对于外人靠近老人十分警觉,仿佛门前的废品都是他的珍宝,不容觊觎,即使废品散发着异味老人也浑然不觉。

沿

东里巷一对退休的老夫妻,为何住在“废品堆”

着侧门进入这栋老宅,高高的门槛、精致的屋檐、长长的走廊,韵味独特的老建筑是这户人家辉煌曾经的仅存“证据”。但这份“证据”已被毁坏得差不多了。

东里巷一对退休的老夫妻,为何住在“废品堆”

一个老太掀开防雨塑料袋弄成的床帘,从凌乱的旧木床上起身。她脸上条条皱纹,好像藏着一波三折的往事,黯淡无光的眼神中充满了悲凉。时光偷走了老太的青春,不过依然能看出她曾经美好的颜容。老人伤心地说着她和丈夫多年来住在破旧的院子里的种种凄楚。听完老人的种种悲惨自述,让人心生怜悯!

东里巷一对退休的老夫妻,为何住在“废品堆”

老宅的柱子已经开始腐烂,屋内阴暗潮湿、上漏下湿,不敢想象雨天的光景。如果有更好的选择谁愿意待在着臭味、霉味泛滥的房子里呢?

可怜之人的...

东里巷一对退休的老夫妻,为何住在“废品堆”

后来,我们了解到老头是原印刷厂的退休职工,老太是原鞋革厂退休工人。两人的儿子原就读于莆田一中,高一时生了一场大病后,精神失常。因为撤迁,夫妻两人搬进了老太娘家的这栋宅子里。他们每月都有一笔客观的退休金,老头却每天固执地出去捡废品。周围的邻居早已怨声载道,避之不及,老头也不为所动。

东里巷一对退休的老夫妻,为何住在“废品堆”

老太的兄弟早已撤迁搬进舒适的楼房,夫妻二人本也可以住进楼房。然而,两位老人非要求再赔偿更多的住房面积。两人的无理要求,使得事情一直僵持不下。社区领导知道他们住的环境糟糕,数次前来关心,劝他们搬进整洁干净的楼房,老人始终不愿意。这才有了我们看到的夫妇二人一直住在“废品堆”一幕...

感叹两位老人在残余岁月还如此凄凉。但一辈子算下来也不长,人的不同“追求”会造成百态人生。为什么“坚持”?只有两位老人自己知道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