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戰爭史上奇觀:此役共和國七元帥二百將軍參戰

核心提示:中央軍委決定集中優勢兵力在習水縣土城鎮以東圍殲或者擊潰尾追之敵,以保障紅軍下一步順利渡過長江,北出四川建立川陝根據地的戰略意圖。這一仗是我軍歷史上,參戰人員級別最高的一場惡戰,包括:黨的兩代領導核心毛澤東、鄧小平,一任總理周恩來,兩任國家主席劉少奇、楊尚昆,七位元帥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羅榮桓、聶榮臻、葉劍英,以及陳賡、宋任窮等200名將軍都參加了戰鬥。

世界戰爭史上奇觀:此役共和國七元帥二百將軍參戰

反映長征的油畫 資料圖

1935年遵義會議後,紅軍分三路向赤水河以東地區推進。1月下旬,紅軍到達貴州省習水縣。中央軍委決定集中優勢兵力在習水縣土城鎮以東圍殲或者擊潰尾追之敵,以保障紅軍下一步順利渡過長江,北出四川建立川陝根據地的戰略意圖。這一仗是我軍歷史上,參戰人員級別最高的一場惡戰,包括:黨的兩代領導核心毛澤東、鄧小平,一任總理周恩來,兩任國家主席劉少奇、楊尚昆,七位元帥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羅榮桓、聶榮臻、葉劍英,以及陳賡、宋任窮等200名將軍都參加了戰鬥。

1月27日,二局(情報局)獲悉川軍郭勳祺、潘佐兩個旅四個團向土城包抄過來,並搶佔離土城東五公里的青槓坡、永安寺、寒風坳等高地,企圖圍殲中央紅軍。周(恩來)毛(澤東)朱(德)得此情報後立即召開緊急會議,部署土城戰役。軍委命令紅三、五軍團佔據土城以東2-4公里處兩側有利地形,紅九軍團和紅一軍團二師擔任總預備隊,擺開決戰架勢。1月28日晨5時,土城戰役打響。彭德懷、董振堂分率紅三、五軍團在青槓坡首先向郭、潘兩旅的結合部發起攻擊,戰役隨之展開,與敵激戰於石高嘴、尖山子、老鴉山、猴子埡等高地。川軍佔據南部更高地形拼命抵抗。經過連續幾個小時激戰,沒有取得較大戰果。

後來從抓獲的俘虜番號中才發現,原來的情報有誤,敵軍不是四個團六千多人,而是六個團一萬多人。對川軍的戰鬥力也估計不足,而且川軍的後續部隊還在源源趕來,形勢對紅軍逐漸不利。紅軍總部立刻派陳賡、宋任窮率領軍委縱幹部團上前增援,朱德總司令再親臨前線指揮。幹部團在陳賡的指揮下猛打猛衝,穩住了陣腳。毛澤東審時度勢,急令原已北上進攻赤水城的紅一軍團也回師增援,鞏固了陣地。由於戰鬥陷入了膠著狀態,雙方傷亡都很大,戰局對紅軍不利。這一仗沒能達成殲滅土城附近的川軍的戰述意圖。毛澤東當機立斷,決定撤出戰鬥,迅速渡過赤水河,四渡赤水的神來之筆由此拉開了序幕。

土城戰役和之後的四渡赤水其實是毛澤東指揮第三次反圍剿戰役的翻版,就是變陣地戰為運動戰,爭取主動。在江西指揮第三次反圍剿戰役時,紅軍在高興圩戰鬥也和蔣光鼐、蔡廷鍇的十九路軍打成陣地戰,傷亡不小,但紅軍把十九路軍打殘後,迅速秘密機動,千里奔襲福建,取得了反圍剿的重大勝利。所以土城戰役轉化為四渡赤水,就是毛澤東重拾運動戰的經驗。從局部看,高興圩戰鬥和土城戰鬥對紅軍來說都是不利的,傷亡過大而沒有殲滅敵人,但從戰役全局看,卻是變被動為主動的關鍵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