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优婆塞戒经讲记

——现代学佛者必备的百科全书...助益学人迅速累积福德乃至见道

金雄师,闽南人,生长于耕读之家;年少即丧母,深感无常之苦而无以解脱。祖父饱读诗书而畏于仕途,乐天知命而不求财,中年即告辞世;祖母矢志守节,自早至晚深心念佛,直至舍命,不曾一日中辍;同时含莘茹苦养育子女成人,乃以农持家,维持小康局面。

金老师于此门风熏习之下,少年时期即开始阅览经史,博综多闻;尤爱《古文观止》,始从少年时期即开始涉猎,而不乐学习世间营生之法。金老师亦爱中国古时章回小说及各类世界名著,并曾研习拳术及金石、针灸等,而不乐谋取财利及世间名利经营之事,心性俊逸不羁。

金老师年长之后离家,不得不投入社会营生;后因世间生活已得安顿,于是重拾年少时探索不得之疑问,为探究生死之缘由而开始学习佛法之历程。但因宿世善因,于广览诸方大师著作之后,深心之中自觉不能认同世俗化之佛法;于是在鉴知当代佛教中已不可能寻得真正佛法以后,自行深入中国禅宗妙法之中研习,乃能自悟自通。随后渐次深入经藏之中处处印证,开始触类旁通,故于经律论皆能洞达微旨。随后即因身旁之人渐渐知悉,于是受邀开始为小众说法。嗣因众弟子深受法益,不愿将金老师之妙说善说埋没,乃有主动整理成书而欲出版之事,即有数人渐次整理打字而有本书之问世。

优婆塞戒经讲记

详解在家菩萨戒法,细说布施之功德及布施得福之因果原理,

详述自作自受、异作异受、无作无受之第一义谛真谛,

兼述三乘菩提法义与精神之异同;读此能知福慧双修之真实义,

可以帮助大乘学佛者之证道。

自 序

宣讲菩萨戒的经典,有《梵网经、地持经、菩萨璎珞本业经、优婆塞

戒经》以及《瑜伽师地论》,此书所宣讲之经典是其中一部经典,全名为

《菩萨优婆塞戒经》。

此经专为在家菩萨宣示菩萨戒的精神,详细的说明:在家菩萨修学佛

法以布施为第一要务。佛陀如是开示之目的.实因佛菩提道之修证,必

须先修集见道、修道、入地、成佛所必须具备之福德;若福德不具足者,

即无可能进入大乘见道位中;欲求修道实证及成佛者,即无可能;是故菩

萨以修施为首,次及持戒、安忍、精进、禅定,然后始能证悟而发起般若

智慧,进入大乘见道位中。

非唯见道必须有福德为助,乃至见道后修学相见道位观行所得之智

慧,亦须具备福德作为进修之资粮;如是次第进修诸地,莫不如是;乃至

即将成佛之前的等觉位中,尚须百劫专修布施,头、目、脑、髓、舍宅、

妻、子,无一不可布施,都无贪着;以如是百劫难施能施所得福德,方能

成就佛地三十二大人相及无量随形好,具足如是广大福德之后始能成佛。

由是缘故,佛说菩萨六度乃至诸地所修十度波罗蜜,都以行施为首要。

然而布施与成就佛道之因果与关联,属于因果之了知,其中原理并非

等觉菩萨所能全部了知,故说因果之深细广大,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了知。

而菩萨尽未来际之修行,恒以施为上首,若不先行了知施因与未来受果之

关联者,即不能了知布施与异熟果报间之关系;若不知者,欲求诸菩萨尽

未来际行施而成就佛果,殆无可能;由是缘故,佛为菩萨弟子四众宣演

此经,令得知悉行施与果报间之因果关系。于此部戒经中,佛为菩萨四

众细说「布施与菩萨世世不断之可爱异熟果间之因果关系」,解说极为深

入;若能了知其义者,即可不退于菩萨六度,是故选取此经而为菩萨四众

详解之,欲助当代、后代菩萨四众。

复次,此经亦详说第一义谛之真义,故于业行之说明中,宣示异作异

受即是自作自受之真义;如是正义,于一般经典中难得一见。若能确实了

知其义.则于行施之际,既可不执着于未来世必将获得之菩萨可爱异熟果

报,亦可继续行施,修集广大福德,亦不致因此而坏世间法,导致家属及

世人之侧目,令菩萨修施易得成功,道业因此而得帮助;缘是,故选此经

而为众人宣讲,冀能帮助菩萨四众,同得见道而证菩提。

此外,初机学人乐种福田,然而大多不知福田与毒田差别所在;往往

正当种福田时,所种却是破坏正法之毒田。如是求福反成助恶之因由,端

在不知三乘菩提差异所致,是故闻说深不可测之如来藏妙法时,即因名师

误导之故,即等视如来藏妙法同于外道神我,由是而极力护持否定如来藏

之邪师,产生了力助破法者之愚行,以冀如来藏妙法消失不传。由是缘故,

欲藉此经中佛所宣演三乘菩提异同所在之正法智慧力,令诸学人悉得了

知真实福田与假名福田——毒田——之差异所在,由是而令修学菩萨行者

所作布施,悉皆正得广大福德。今此戒经之中,对于三乘菩提之差异所在,

有极为详尽之剖析;学人读已,即能深入了知同异所在,以后修学佛道之

时,庶几有眼能判、功不唐捐。

又:戒为修行之基本,未有不持清净戒而能证得见道、修道功德者。

此经中对于菩萨戒戒相施设之精神,以及戒之犯重与犯轻、性罪与戒罪,

都有极为详尽之开示;了知戒相及佛设戒之精神者,即可把握持戒之精

神,以戒法之智慧来持戒,不被戒相所系缚而得身心自在、自不犯戒;如

是生起戒体而自然不犯,庶能进道,是故选取此经而说之。

又如十善业道与十恶业道,其中之因缘果报正理,亦有详细说明。并

且特别说明:有人行于少施而得解脱分,有人行于大施而不得解脱分,悉

皆各有其原因。若人能细读此经,并且深解其义趣者,则求二乘解脱之道,

轻易可得;然后进求大乘菩提,易得入道,未来成佛之道历然于心,终无

疑惑。如是众理,于此戒经悉有开示。今将讲记发行于世,愿我佛门四众

弟子证解 佛旨,悉蒙法益。即以为序。

菩萨戒子 金雄师 敬识

于公元二○○五年中秋

菩萨优婆塞戒经讲记

菩萨优婆塞戒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