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數字幣沒有未來

為什麼說數字幣沒有未來

數字幣興起於2013年末的比特幣風潮,這種一文不值甚至連實際發明人都依然是個謎的虛擬“貨幣”從一千多個能買一塊披薩經過數年的爆炒之後已經漲至一枚數萬人民幣。2014年起,全球包括國內開始出現各種類型的跟風“作品”,當然也包括原理並不相同的瑞波幣等。

如今,這輪炒作不僅沒有變弱,甚至隨著區塊鏈概念的爆發而越來越火。伴隨而來的是各種山寨幣,各種非法集資、龐氏騙局或者其他變種產品。

那麼,數字幣到底有沒有未來呢?

我們能夠接觸到的數字幣大概分為算法挖礦類(比特幣類),直接發行類(如瑞波幣等所謂跨國結算用貨幣),代幣類(實際上還是直接發行類,如改名為“積分”等名頭的東西)以及純粹的非法集資產品(一般沒有真實產生來源,完全憑空生造)。

不論是那種分類,其往往都會強調一些特點,比如去中心化(互聯網讓人類社會更平等),全球分佈式記賬(比集中式記賬更“安全”,更“符合”互聯網原理),操作簡便等。

但是實際上,第一點就出現了嚴重問題。現代金融業的核心是為風險定價,信貸業務和中央結算系統。同時金融業務也是一個國家政權的靠山,如各國的央行和國有銀行,美國為各兩黨和軍工複合體服務的投資銀行,信用卡結算中心等,這都是中心化的代表產物。而且數字幣強調的去中心化實際上是和全球各政府的執政基礎反其道而行之。試想哪個政府會讓去中心化的所謂貨幣來大行其道呢?

其次,數字幣本身不具有貨幣的實際屬性。我們身邊所使用的貨幣是依靠政府的暴力機構和權威性來作為後盾的“法幣”,而數字幣本身沒有實際價值,憑空發佈,又缺乏任何實際性的強力產生來源和保障,所以其本身除了炒作之外沒有任何真正意義上的價值。

再次,沒有監管的數字幣是實際上的主要作用只有兩個:洗錢與炒作。前者的危害不用多說,後者則難以避免地最後會發展成讓投資者血本無歸的龐氏騙局。

縱然現在有的數字幣搞的風生水起,但實際上只是還沒有根本上對各國家造成過大的損害,一旦數字幣大行其道,產生更大的社會負面影響,各國政府動手只是時間問題。同時,數字幣的實際作用缺乏性也是各國政府並不急於推廣自身數字幣的根本原因:因為對於社會、經濟和政治而言,數字幣本身並沒有多少實際推進作用。

包括中國在內,有些國家已經表示對數字幣有一定預期和行動,但是其本身的作用必然會和目前的這些所謂“數字幣”完全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